APP下载

冠心宁片对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2022-08-26刘金涛何明张小庆胡艳艳王丽慧李秋菊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症候内皮证候

刘金涛,何明,张小庆,胡艳艳,王丽慧,李秋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ISR)引发的心血管主要事件(MACE)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成为PCI 治疗的最大限制之一。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引入显著降低了ISR的发生率,然而ISR仍然没有被消除,如何运用药物或医疗技术降低PCI 术后ISR发生率成为心脏介入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已经成为防治ISR 的基础用药,但效果仍不理想。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冠心宁片为复方制剂,由丹参、川芎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本研究观察冠心宁片联合西药防治PCI术后患者ISR 发生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到2020 年3 月期间在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住院接受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 例。对照组男65例,女37 例;平均年龄(68.5±12.6)岁。观察组男60 例,女42 例;平均年龄(66.5±13.1)岁。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以上,男性或未孕女性;(2)具有心肌缺血的症状或者征象;(3)造影见靶血管狭窄≥75%,血管直径2.25~5.00 mm,具有较大的供血范围;(4)具备行PCI指征;(5)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期有大手术(3 个月内)、外伤、脑卒中(6 个月内)及其他相关大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2)心原性休克;(3)合并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心脏破裂等严重心肌梗死并发症;(4)可疑主动脉夹层;(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6)拒绝参与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PCI 治疗后,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氯比格雷片(75 mg/次,1 次/d)或替格瑞洛片(90 mg/次,2 次/d)、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d)、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次,1 次/d)、ACEI(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或ARB(缬沙坦胶囊80 mg/次,1次/d)或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片100 mg/次,2 次/d)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片(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50028),术后24 h 内加用冠心宁片1.52 g/次,3 次/d。治疗周期1 年。

1.3 ISR 诊断标准 PCI 术后1 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发现支架节段内及支架边缘5 mm 的管腔直径狭窄≥50%[2]。

1.4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3]胸痹心痛病诊断。诊断要点:患者以心前区疼痛、憋闷、短气为主症。表现为胸骨后或胸膺部发作性疼痛,常为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持续数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 min,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自汗等。心血瘀阻症候:心胸疼痛,心痛如刺,痛处固定,入夜更甚,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苔薄,脉涩或结代。

1.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症候积分减少<0。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1 年后ISR 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 1(ET-1)、一氧化碳(NO)、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1 年后ISR 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ISR 2 例,发生率1.96%;对照组发生ISR 9 例,发生率8.82%;观察组ISR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71,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TNF-、ET-1、VEGF、NO 和血脂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TNF-、ET-1、VEGF、NO 和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t≥8.89,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2.64,均<0.05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7.214,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DES 大幅减少了ISR 的发生率,然而随着DES 应用于更多复杂病变,ISR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再狭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5]。ISR 病理生理机制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和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6]。研究发现ISR 组患者出院及随访时CRP 显著高于无ISR 组,这提示CRP 可能与ISR 相关[7]。郭晓童[8]研究发现ISR组入院时TNF-水平高于无ISR 组,TNF-水平与ISR 的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是ISR 发生的另一重要机制。ET-1 和NO 是血管内皮重要的内源血管活性因子,NO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平滑肌细胞增殖,ET-1 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有研究发现ISR 组VEGF 显著低于非ISR 组,VEGF 是ISR 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9]。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是ISR 发生的最直接表现。ISNA 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中表现为新生内膜下的脂质聚集或钙化沉积[10]。因此血脂异常在ISNA 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世刚等[11]分析PCI 术后ISNA 相关因素显示LDL 是ISNA 的独立影响因素。Nagano 等[12]研究显示胆固醇摄取能力降低与ISNA 独立相关,HDL降低可能通过引发ISNA导致ISR。

中医学认为PCI术后发生ISR 的过程是“心脉痹阻”,治疗上应益气活血通络。冠心宁片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研究表明冠心宁片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缺血区心肌微循环灌注[13]。同时有研究表明冠心宁片联合西药可调节患者血脂,抑制炎症反应[14],降低患者血清ET-1 水平,提高VEGF 水平[1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发现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主要通过VEGF、NO、TNF 等多靶点发挥作用[16]。王俐颖等[17]通过研究发现冠心宁片活性成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共有靶点17 个,包括VEGFA、TNF等,认为冠心宁片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等多靶点、多通路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俞峰等[18]研究发现应用冠心宁片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TNF-水平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这表明冠心宁片可减轻PCI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冠心宁片联合西药可有效防治PCI 术后患者ISR 发生率,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TNF-、ET-1、TC、TG、LDL 水平,升高VEGF、NO、HDL 水平,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这表明冠心宁片联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显著降低ISR 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有三方面:一方面通过降低血清CRP 和TNF-等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血清VEGF、ET-1 和NO 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抑制平滑肌细胞增值、迁移;同时可降低TC 和LDL 水平,提高HDL 水平,改善血脂异常,抑制ISNA,降低ISR 发生。中医症候方面,应用冠心宁片组患者冠心病临床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14%。

综上所述,冠心宁片联合西药可有效防治PCI 术后患者ISR 发生率,改善中医症候,其疗效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来实现的,中西医结合防治ISR 发生可收获更好效果。

猜你喜欢

症候内皮证候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更正说明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