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有温度,表达要得体

2022-08-25张五芳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俗气面条语言表达

张五芳

不管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也不管是平实作文还是创意作文,表达得体是基本的要求。在叙事文本中,要使语言得体,就得想办法让文字变得有温度。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与泣偕”(刘勰《文心雕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以一堂完整的作文课为例,来说说创意作文语言表达得体的训练过程。

一、读了再说

1.阅读下列对话,说说三个人物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屏显)

那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

儿子:张五芳,你的名字可真俗气啊!

父亲:臭小子,老师的名字是你能叫的吗?还俗气?你才俗气呢!道歉!

儿子(噘嘴):我,我,我说的是事实……同学们都这么说……

父亲:再说,看我不揍你!(举起拳头做揍打样)

老师:没事啦,名字本来就是给人叫的。至于俗气么……“五芳”,是五代同堂里的一朵小花——这样理解,就不俗气啦!

父子(异口同声):老师,实在对不起啊,是我们太俗气了……

儿子说话太直接,老气横秋;父亲说话太粗俗,火气直冲;老师说话较得体,化解矛盾。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相向人心寒。不管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我们都应当做到“文字有温度,表达要得体”。

2.让我们再来读一段文字。

那是我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一师一生对读)——

徒弟:邹老师(师父),我要怎么上阅读课与写作课呀?

师父:五芳啊,年轻人,不要急!你怎么阅读的,你就怎么教学生阅读;你是怎么写作的,你就教学生怎么写作……

徒弟:可是,可是,我不知道要怎么阅读,更不知道要怎么去写作啊……

师父:所以说,不要急呀!老师自己先要学会阅读,你才能用阅读之法去指导学生阅读;老师自己先要学着写作,你才有经验去引导学生写作啊!

徒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分层引导呢?

师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你好好去揣摩啊!

请说说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徒弟,语言直白而迫切;师父,语言通俗而适切。师徒的表达都做到了适当而得体。

什么样的对象,我们就选用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体系,即“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适合的表达,才是最好的表达;得体的,就是雅致的。那么,什么是“不得体”呢?请看丰子恺的漫画《穿了爸爸的衣服》。

(1)不忠实;(2)不顺眼;(3)老气横秋;(4)装模作样。

今天,我们要抛开这些“不得体”,从“表达要得体”这个角度来尝试写作。我们知道,初中常见的文体有四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刚刚读的是应用文的两则示例。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记叙文的角度,来训练语言表达如何得体。

二、读了再理

让我们来看作文题——

对于世间劳动者来说,有一个摊位摊出油滋滋的鸡蛋饼,有一座瓜棚堆放圆滚滚的绿皮瓜,有一方工地搭建坚挺挺的脚手架……那就是最大的满足与幸福。请以“世间劳动者”为题,写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表达得体,形象突出。

1.审读题目的组成(题干、题目、要求);2.判断其中的关键信息(劳动者对象、关键事件);3.梳理作文要求:记叙文、表达得体、形象突出,550字。关键信息是表达得体、形象突出(表达得体了,形象自然就突出了)。

先请同学们选择一名或几名都市劳动者作为本次写作的对象,并梳理表达得体的标准与表达层次。

(梳理成果展示)

考虑写作对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考虑读者对象:自然的,才是晓畅的。

考虑作者身份:真切的,才是灵动的。

请选择你喜欢或关注的对象:摊鸡蛋饼妇女、建筑工人、鞋匠、瓜贩、教师、医生、律师……具体描写这一劳动者的劳作情形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多人多事……

三、读了再写

1.先来看一则材料《摊鸡蛋饼的妇女》,说说它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油在“滋滋”地呼喊,铛里的一摊面浆像滑冰运动员般飞快地滑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黄灿灿的鸡蛋如金牌一样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兴奋地翻一个身,立刻就被鲜花般的酱料和胡椒包围了。

成功了!那个妇女为自己的演出赢得了一枚镍币,一个人的早餐大功告成。这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就像一个鸡蛋饼跟另一个鸡蛋饼没有什么两样。我感到惊奇的是,有多少这样摊鸡蛋饼的妇女,默默地喂养了城市一个早晨的精、气、神。她们在烙着城里人热腾腾的生活,什么时候,自己的生活也能如此热辣、劲道?

——殷涛《摊鸡蛋饼的妇女》

语言表达与人物形象及个性相吻合,文字有温度,表达较得体。如“油在滋滋地呼喊”“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兴奋地翻一个身”“被鲜花般的酱料和胡椒包围了”中,“呼喊、扑、翻身、包围”等动词,有条理地展现了摊鸡蛋饼过程的完整与成熟。“毫不犹豫、兴奋、被鲜花般的酱料和胡椒”,有温度地呈现了摊鸡蛋饼动作的娴熟与老道;加上“一个人的早餐大功告成”,就合理而饱满地呈现了一个妇女劳作的最美镜头。它不过是街头俗事,然而读起来,却表达得体而适切,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这一幕。

2.请你也拿起笔来,选用合适的语言,描摹你选择的一名或一群世间劳动者的形象,如学习者、品茗者、厨师、教师等。记住,适合的才是得体的。

3.学生代表阅读自己写作的片段。

4.现场点评并显示诊断标准。

得体:擅长叙事的就在描写上着力,逻辑严密的就在议论中出彩;心思细密的就深情些,个性活泼的就洒脱些……忌“这个妹妹在哪里见过”。——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5.展示学生现场作文片段。

世间劳动者

陈琛源

墙上换气用的风扇极缓地转动着。他手仍未停,一次又一次地碰撞着锅与铲,发出金属的脆响。那熟悉的气味充满了厨房,慢慢地淌出来,并充满了整个小店。火苗极大。他打开了锅盖,水汽一下子就冲了出来,向上升腾,久久盘旋。他用筷子将面夹出来,将浇头与之搅拌,然后双手摇着,将大碗稳稳地端来,“嘭”,低沉而微小,面摆在了桌子上。他的鼻尖,额头上闪着光,他用袖子一擦,笑了。

当我的双手靠到滚烫的碗时,我浑身抖动了一下——那是我最爱的“酸菜牛肉面”。我伸长脖子,将面条放入口中,然后嚼起来,酸、辣、鲜美的味道让我陶醉。

用“淌出”形容面汤的气味,似乎太过;“夹出”状写主人捞面条的情形,似乎太浅;“一擦”摹写揩汗动作,似乎太重;“嚼”描摹吸溜面条的动作,似乎太沉……总之,用准用好一个动词,最能见出文字的功力与温度——适合的,才是佳妙的。

四、写了再改

1.让我们读一读以下两则材料,再对照语言得体的标准来修改自己刚刚写的语段,力求合理、得体,尽量有温度。

建筑工

殷涛

左肩挑着太阳,右肩担着月亮,汗珠子摔成八瓣,泪珠子往肚里咽。除了汗水,你们实在拿不出别的什么,除了钞票,城市实在比家乡好不了什么。

像候鸟一样穿梭在钢筋、水泥与脚手架之间,楼宇沿着你们的双手一天天长高,城市随着你们的目光一天天长大。个别疲倦的兄弟,在某一个清晨,像鸟一样摔下去,就永远也爬不上去了。摔碎的,还有每年十五的月亮,和几个圆圆的梦。

你们搭出了城市的骨架,却很少有人看重你们骨头的分量。当汗珠子换不来等价的钞票,你们有时也爬上铁架,为尊严讨一份合理的价格。

建筑工啊,我要向你们深深地鞠躬。

2.创意的起步,很多时候恰恰来自模仿。请仿照以上短文,着力从动词定位、修饰语选用等层面修改自己的片段,力求做到表达的合理、得体、顺眼。

3.改了再读:学生代表朗读修改后的片段。

世间劳动者

陈琛源

墙上换气用的风扇极缓地转动着,在灯光下,阳光产生了一个极淡的影子。这影子随着风扇叶旋转有规律地变化着长短。他手仍未停,锅与铲碰撞发出金属的脆响,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味蕾。那熟悉的气味充满了厨房,慢慢地漫出来,逐渐充满了整个小店。火在舔食着锅底,煮面的锅沿似乎隐隐有白雾逸出。他打开锅盖,水汽一下子就冲了出来,向上升腾,久久盘旋。尤其是在冬天,小小的室内氤氲着水雾和面的香气。他用长长的筷子将面捞出,把浇头与之搅拌,然后双手摇着,将大碗稳稳地端来,“嘭”,低沉而微小,面摆在了桌子上。他的鼻尖、额头上闪着光,他用袖子一抹,笑了。

当双手触碰到滚烫的碗时,我浑身战栗一下,那是温暖涌遍全身的感觉。白色的面条从面汤中露了出来,还有深绿的菜叶和切成小块的肉——我最爱的“酸菜牛肉面”。我将一些面条提出水面,热气和面条就连成了一根长长的、延伸至屋顶的白柱子。待温度适宜,我便将面条放入口中吮吸,面条顺着嘴唇向里滑动;一咬,很筋道,酸、辣、鲜美的味道让我早已陶醉中。

很显然,改文与原文相比,表达顺畅、合理、得体多了,所用文字与人物身份、个性基本吻合,显得温暖有力。记住,当我们以“世间劳动者”为题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时,可以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多人多事……

五、改了作结

作文的法则千千万,表达得体的基本准则就是:合适、不装。不装,就是让自己的文字撒开脚丫子,多说自己的话,多抒自己的情。字字去斟酌,句句来表意。要考虑对象、考虑场合、考虑目的,词不用错位,情理不可悖,扬抑角度要恰当。文字有温度,表达要得体。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表达是一种生活习惯。体验水平的高低决定创作源泉的荣枯。在写作的道路上,那些善于捕捉生活、敏于想象、匀速奔跑的人,永远值得你追寻。

猜你喜欢

俗气面条语言表达
晒面条
诗剧
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擀面条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煮面条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挑战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