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2022-08-25王熙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情绪能力

□王熙婷

高职医学院的学科背景单一,专业特色主要突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培训上,往往是注重技术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领域的基层工作人员,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而人文素质通过跟患者沟通时的情绪管理表现出来。

一、情绪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一)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1.情绪失控容易导致冲动行为。情绪失控之下出现的冲动行为在生活中层出不穷,在学校内也是。同学中不乏因为小事互相大打出手、或者做出越纪行为,事后他们在进行问题陈述时候经常说的出现的一类话就是“当时真的是脑子被冲昏了”“当时被气晕了”等等,这些话的背后,其实就是掌管情绪的大脑主导了人,让人失去理智,没有判断能力,做出了冲动行为。

2.情绪失控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古往今来,能够管住自己的情绪的人,总是能在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时,找到损失最小的解决方案,实现个人成长。相反,如果总是情绪失控,那么在面临人生重要挑战时,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就学生群体来说,小到一气之下摔了自己的东西,造成经济损失,大到极端情绪中选择伤害他人或者是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发泄情绪,所以近年来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各年龄段的学生自杀或者暴力实践就是例子。

3.消极情绪更容易传染,产生负面连锁反应。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踢猫效应。本质上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会在人与人之间从能量地位高的人身上快速的传递到能量地位相对较低的地方,产生不良的后果。校园内,经常出现的负面连锁反应容易出现在师生间、学生干部和学生间,因为教师、学生干部相对来说处在能量高的一端,因此负面能量容易传递到学生和一般学生之间。让整个学习氛围拉低,不利于高效学习。

(二)情绪的定义及分类。本文中所说的情绪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的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由生理反应、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因此情绪来临时,人们一般会出现多种连续反应,比如愤怒时,会心跳加速的生理反应,做出战或者逃的行为反应,同时出现自责、后悔甚至是失去理智的心理体验。

必须明确的是,情绪是一种心理体验,既然是心理体验,那么情绪就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情绪状态之下,人们会产生的行为反应却有好坏之分,因此人们将容易带来不良行为反应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相应的那些带来正向行为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由于消极情绪容易带来极大的破坏性,而且消极情绪每出现一次都会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逃离消极情绪的倾向,很多人希望生活中“万事如意,笑口常开”。可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净化法则没有将消极情绪淘汰的原因在于消极情绪让人类得以生存下来,积极情绪让人生活的更加幸福。

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

本项目针对2019级在校学生,随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8份,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情绪管理现状分析如下。

在对情绪的了解方面,“00后”大学生对情绪知识了解较之前的大学生相对丰富,完全没有了解过情绪相关知识的人只占到12.38%,好消息是甚至有19.05%的学生是系统学习过情绪相关知识。

个人消极情绪产生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因为个人觉得自身能力不足,占65.71%,排名第二的是生活中有突发事件,占59.05%,排名第三的是学习和工作时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同时占58.1%。

个人心情烦闷的频率上,经常感到烦闷的占有19.05%,偶尔感到烦闷的有47.62%,只有33.33%的同学很少感到烦闷。

个人体验消极情绪后的修复时间上,72.38%的人可以过一会就好,剩余的27.62%的人需要过几天以上,甚至有1.9%的人需要在人们的引导下才能走出来,那么如果没有他人的引导,就有可能被消极情绪困扰,无法解脱,极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处理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转移注意力,占72.38%,本质上也是没有正视情绪失控本身,另外有17.14%的人会选择一个人大哭一场,有3.81%的人会选择做出有攻击性的行为,这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不良情绪影响下的工作效率方面,大部分人能做到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而关注在学习和工作上,但是仍然有12.38%的人不可以正常处理学习和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而16.19%的人受到影响后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在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方面,77.14%的学生选择观看相关书籍与视频,选择参加座谈会和学习、寻找外界帮助的比重也占到了将近50%,这说明现在大学生对如何寻求正确的帮助有一个明确、正确的方向。

三、对症下药,认知情绪,管理情绪,逐步成长

本项目采取科普和针对性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既将情绪的基本知识传播出去,又筛选出个别情绪管理能力较弱、成长意愿强烈的学生,以求效果最大化。

(一)情绪知识科普——整体提升学生情绪认知水平。采取通识课讲解和专题讲座,将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在2019级学生中普及,让学生对个人每天都在体验的情绪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讲座主题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五次知识讲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的来源、重新认识了大脑在情绪的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情绪的分类有了全面的了解,对ABC理论有了基本了解,对管理情绪的小技巧能够使用1~2个,这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改善情绪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绪管理能力具体化操作——针对性服务有需求的学生。采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招募讲座中认为情绪管理能力差且有意愿继续提升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学生开展小组。本次小组共招募10人参加,小组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通过主题活动后,组员对情绪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特别是对消极情绪的体验上,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后,也更加能接纳个人的消极情绪出现,并且能在消极情绪出现后反思个人的需求或者是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应对当下的情况。

(三)情绪管理能力的学习阶段认识。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而所有能力的学习都必须经历理论学习到反复实践并总结反思再实践,因此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需要经过这样一个学习并运用实践的过程,这就是学习认识能力提升的四个阶段:无知无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

无知无觉是指个人对情绪管理的知识一无所知,生活状态完全被情绪掌控,情绪做了个人的主人;后知后觉是个人通过学习后,对情绪知识有了一定认识后,每次体验完情绪后才对自己的一个认识,类似于在说道理我都懂但是做不到的阶段;随着个人对情绪的持续认识和觉察,来到了当知当觉的阶段,这时人们会在正在体验情绪的当下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是愤怒或者是喜悦,并在内心提醒自己此时是在体验情绪,一旦觉察到自己在体验情绪,就可以选择如何应对这个情绪了;先知先觉的阶段是,当一个外部刺激产生后,会立马觉察到内在情绪状态,于是可以选择是否要让自己去体验那个情绪,这时个人的状态就是一个高情商的表现:在合适的时候,展示自己合适的情绪状态。一般而言,人在这四个状态中来回往复,而每一次循环往复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成长。

四、未来情绪管理的建议

情绪管理是一个综合的能力,首先从认识情绪、觉察情绪、接纳情绪到管理情绪的行为上入手,是一个能够快速有效的方法,但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个人成长的过程。因此,要做好情绪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情绪有科学的认识是基础。通过学习,做到认识情绪、接纳情绪,生活中能够觉察情绪,继而在体验情绪的时候才能管理情绪。

(二)能力提升练习是关键。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学习—练习—反思—练习才能实现提升,关键就是带着反思的练习,不断地让自己成长。

(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出路。情绪管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个人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个人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从巩固现有的管理技能,在学习中拓展适合自己的新技能并运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才是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本质提升的出路所在。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情绪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静心
测试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