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国永:一针一线织就航天员回家之路

2022-08-24文/李

军工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缝制降落伞神舟

文/李 莉 张 琳

↑牛国永在工作现场

神舟升空,筑梦星辰。2022 年6 月5 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看到火箭挟烈焰腾起、直冲云霄的一刹那,荣耀之情在牛国永心头奔涌翻滚。两个月前,牛国永和他的团队制作的降落伞护佑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3 名航天员安全返回。

“紧张得不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当天,看直播的牛国永手心都是汗,9 点56 分,当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在蓝天中打开的那一瞬间,“揪着的心稍稍平静了一点。”直到返回舱平稳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安全回到地面,牛国永才长舒了一口气。

“回家”这两个字,写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降落伞加工中心的墙上,也刻在每个508所回收人的心里。护佑航天员回家的这条路,是牛国永和降落伞研制团队一针一线织就出来的。

缝伞:手脚配合精准把控尺寸

走进508所的降落伞研制中心,20 多名缝制工“埋”在一堆红色和白色的伞布中,紧张有序地进行降落伞的缝制。牛国永正屏气凝神地操作着缝纫机,只见他手脚配合,快速转动缝纫机,随着“哒哒哒”的声响,熟练地移动手中的伞衣,控制着针脚密度,一针一针,精准无误地落到指定位置。

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是用特殊的纺织材料做成的,虽薄如蝉翼,但却非常结实。它的缝制也很特别,它由1900 多块伞衣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将这些伞衣拼接成大伞,靠的就是牛国永和他的团队成员手里的针和线。

工作人员拿到伞衣原材料以后,先检查布料,然后裁剪成一块一块的伞衣,准备工作做完后开始缝制。大伞上有1900多片伞衣,在有限空间里,既要保证线迹质量、长度尺寸一致,又要保证不丢掉任何一片伞衣,需要特别认真、特别仔细。伞绳的缝制工艺也很讲究,先去除应力,通过预加载荷裁剪再缝纫,满足线迹密度等要求。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降落伞产品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关键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关键控制环节多,从加工、包装到装配均为手工操作,因此,每艘飞船降落伞产品的质量要求可以说是极为严苛、不容有丝毫失误。

大缝成伞,精缝成匠。牛国永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每向前移动一次伞衣,都要精准地控制缝纫尺寸。他说:“每厘米要缝多少针,经过严格测试,都有精确的数据要求,一分一毫都不能差。降落伞是飞船返回舱着陆时重要的减速装置,能否成功打开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航天员把生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对生命负责!”

包伞:能工巧匠与航天科技绝佳融合

摸起来软软的降落伞并不是随意团起来放在返回舱里,而是需要整齐有序地叠在伞包中。这就涉及一项听起来简单、却有着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降落伞如果包装不好,可能也会直接影响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缝制完成的神舟主伞足足有1200 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 个篮球场,晾伞时伞衣能从10 层楼高的晾伞大厅顶部垂直到距地面1 米左右。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装进仅有200 升容量的伞包,给牛国永和团队提出了超高难度的挑战。

“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叫作‘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牛国永解释着,要将降落伞这头“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包伞师傅们的巧手与航天科技的绝佳融合。“包伞的过程有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是不可逆的。”他和七八名工作人员同步,一层一层叠好,借助压力包伞机进行压制、再叠、再压……直到把所有的伞衣全部平坦整齐地放进伞包。

伞衣折叠完成后开始梳理伞绳。神舟飞船主伞一共有96 根伞绳,每根伞绳的长度将近50 米,将如此多、如此长的伞绳理顺,也是有“绝招”的,这是保证降落伞打开时,伞绳拉出过程不打结不缠绕的关键。经过两天的时间,“大象”成功装进了“冰箱”,而且这个“冰箱”只有普通家用冰箱的一半大小,重量也就90 多公斤。

传承:成立工作室 技艺代代相传

2010 年,牛国永大学毕业来到508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降落伞产品缝制工作,一缝就是12 年。

“当时赶上的第一个活儿是神舟八号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有幸参与到这样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天任务当中,瞬间觉得自己有了为航天事业而奋斗的动力。”牛国永跟着师父一步步学起,从一名初级工成长为高级工、技师。

牛国永和他的研制团队保障了神舟十一号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降落伞装置配套任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返回器降落伞组件配套任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降落伞组件配套任务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降落伞组件配套任务,及其相应的空投试验降落伞组件配套总计10余架次任务交付工作。他本人参与重大型号降落伞组件加工、包装10 余架次,其他型号降落伞组件上千套次的加工、包装交付任务。

在学校没接触过降落伞,从一无所知的“小白”走到今天,牛国永坦言,这离不开师父的栽培:“看图样、裁剪、缝纫……都是师父手把手教得好。每个行业都离不开人才,降落伞缝制也一样,我们也要在自己这个行业培养更多的缝制工技师、高级技师。”

2021 年,牛国永成为“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牛国永工作室”的主要带头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培养人才、降落伞工艺创新、设计加工工艺流程、细化工序内容等技术攻关、破解难题的任务。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牛国永尽自己所能将师父教给他的东西传授给新来的徒弟。如今工作室有15 名成员,在牛国永的带领下,不少成员考取了高级工、技师证书。

“技能报国,奋斗有我。”牛国永动情地说,“如今,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年轻一代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稳稳接过事业的接力棒,也接过精神传承的接力棒。我们要继续努力奋斗,做好每一件事,续写属于航天回收人的史诗。”

↑牛国永和团队探讨伞衣径向带缝纫

猜你喜欢

缝制降落伞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联合骨干力量,推动缝制技术升级
降落伞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