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媛:点亮航母上的“阿拉丁神灯”

2022-08-24文/船

军工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阿拉丁神灯航母

文/船 研

2012 年11 月,中国第一个航母舰载战斗机“目视引导装置”首次试验成功。飞行员给装置起了个昵称,叫“阿拉丁神灯”。“‘神灯’体现装置的可靠性和飞行员们对它的信任,它在高空中就像是一盏指引灯。”该装置的研发者李媛说。

种下一颗凌云壮志的种子

李媛和航母的联系,要从20 多年前说起。还在读书时,她在宿舍观看了美国电影《壮志凌云》,影片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飞行员驾驶F-14 舰载机在“卡尔·文森”号航母上弹射起飞、定点着舰的场景让李媛热血沸腾,从此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壮志凌云”的种子——让我们自己研发的舰载飞机在自己国家的航母上飞起!

那时的李媛,就暗暗许下心愿,希望有一天看到中国的航母出海,看到中国的舰载机起降成功。“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该多好。我22 岁进入七〇四研究所。刚到单位的时候,看到走廊上挂满了世界各国航母的照片时,我就告诉自己:我真的做这个了。”回忆往昔,李媛如是说。

为了证明自己,更为了国之重任,李媛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研究这个装置,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科出身的李媛重新学习跨专业的新知识,用师傅的话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她的钻研精神”。

“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巨大的荣誉感和满足感。”在李媛看来,航母在国人心中激起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是无法比拟的。

经过十几年、许多人的共同努力,这个愿望已经实现。“我们把中国梦和个人理想合二为一,肯定能产生巨大的合力。”这不仅是李媛的心愿,也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心中的梦想。

“阿拉丁神灯”照亮强军梦

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就像一枚小小的邮票。“让飞机稳稳地降落在‘邮票’上,对于飞行员来讲,如同在刀尖上舞蹈,我们的工作就是托举刀尖的人。”李媛说。为了使中国航母尽早装备上这一关键设备,一年365 天,其中160 多天李媛都在外地某小城做试验。场地一边是试飞跑道,一边还在施工,粉尘弥漫、泥泞不堪、停电频繁。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里、行走是常事。

李媛经常在船上做各种试验并收集数据。她和男同志一样在狭窄楼梯和通道内爬上爬下左右穿梭、在风急浪高的舷侧系着安全带穿着救生衣检查甲板设备。李媛始终知难而进、永不服输,凭着满腔的赤诚,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每一项试验任务,积累了宝贵的试验数据。

↑李媛和同事讨论项目图纸

工程进入试验阶段后,李媛带领团队曾在试验场连续工作150多天。由于装置的试验时间提前,而土建工程却仍处于施工状态,现场粉尘弥漫、停电频繁。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提前进行试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李媛带领团队起早贪黑,避开施工高峰和用电高峰,见缝插针,在别人不工作的时间里抓紧安装调试。往往是清晨六点钟就赶往山上试验场,晚上十一二点摸黑回住处。在她的带领下,最终在计划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任务,确保了一个个关键的工程节点。

在数年奋战后,李媛与团队最终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难题,完成了从科研到装备的研制,填补该项领域国内空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全面的陆上、海上试验考核,装置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大家亲切地称它为“阿拉丁神灯。

2012 年11 月23 日,5 名飞行员成功完成了辽宁舰的首批起飞与着舰,成为海军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这大大缩短了我们与强国海军的差距,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弯道超车”,为我军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增添筹码。

没有“女神”只有“女汉子”

“我也是一名爱美的女性,但我从事的绝不是一份诗情画意的工作。”作为航母上为数不多的女性,李媛表现出了女性坚韧不拔的一面。在建造阶段,走进船舱就像大热天走进被暴晒过的汽车里,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耳旁全是金属切割声、打磨声,烟雾、粉尘、汗臭,将你团团包围。”李媛说。

为了掌握更多的数据样本,李媛和团队需要在恶劣的海况下进行试验。有一次,海区迎来大风降温天气和极端海况,随着船的高速航行,试验区域相对风速达到每秒数十米,接近飓风风速。“一踏上试验区域,人就会被狂风吹得倒退几步,身体必须弓着,与地面成夹角才能保持平衡。”然而,就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李媛说他们当时的心情竟然是“兴奋”,“因为这是测试设备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的最好机会”。

一次试验中,由于整个工程提前,留给李媛团队仅有一个月的安装时间,而安装场地却还在建设中。距离他们几百米远的地方正在炸山,调试用电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也要格外当心。有人担心地说,这个节点怕是保不住了。李媛与场地建设方协调时间,错峰而行。白天炸山,李媛和团队就利用晚上调试。那一年正逢北方低温,经常一下一天雪,踩下去雪没过膝盖,入夜后气温更是低到零下30 摄氏度。最终,任务圆满完成,部队军官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就是不穿军装的‘军人’。”

李媛曾经连续28 天工作、生活在这艘船上。下船时,小战士开玩笑对她拱拱手说:“媛姐,我们敬你是一条‘汉子’。”确实,在这条船上没有“女神”,只有“女汉子”。

大历史小工匠 择一事终一生

十余年时间里,李媛收获了很多,也错过了很多。在办公室无数次挑灯夜战,她错过了与家人共进晚餐。当身在千里之外驻厂监造时,她错过了宝宝第一声呼唤“妈妈”。当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海上坚守试验时,她错过了父母病床前的陪伴。“这十几年有遗憾,但不后悔。”她说。

船上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女同志的日常工作生活更为不便。船上只有两间女厕,有时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李媛甚至不喝水。让李媛印象更深刻的是,那些艰苦日子里的乐观精神。“大家通宵工作,凌晨4 时回到住处时,爱美的女同志还会讨论一下该擦晚霜还是日霜。黑沙肆虐猛打在脸上时,我们笑着说可以省下磨砂膏了。”

她说,有一句话形容国防科研工作者非常贴切——“静水深流、默默前行,波澜不惊、暗涛汹涌。”现在的李媛,仍然用心从事着这份热爱的事业。她还是需要经常出差,接到紧急任务,依然会放下家中的一切。

如今,李媛已经在七〇四所工作20 多年了,她在科研的路上五味杂陈,也风雨兼程。如果22岁那年,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说仍会坚持当年的选择。李媛说,作为科研工作者,她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为国防建设谱写一路弦歌。

海军装备研制事业任重而道远。李媛很喜欢这句话:“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她说,梦想要用匠心去打造,要用一生去实现。

猜你喜欢

阿拉丁神灯航母
第二章 不知走向何处
第一章 一个富人的帮助
关于舰载机常用到的英文
阿拉丁
幸福
旅人与神灯
美国两航母“围住”伊朗
愿望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