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驶向深蓝航母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

2022-08-24曲明磊

军工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瓦良格辽宁研制

文/曲明磊

9 月25 日,对朱英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难以忘怀的日子。2012 年的这一天,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服役,中国从此进入航母时代,中国人的百年航母梦终于实现!作为一个干了一辈子舰船设计的人,作为辽宁舰的总设计师,朱英富设计中国航母的梦想也终于实现!

辽宁舰服役10 年来,他和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航迹都备受国人瞩目,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时刻牵挂在朱英富的心底。当看到山东舰、辽宁舰快速形成战斗力时,这位80 岁的老人心里越来越踏实从容、镇定自若。

梦想与机遇

2004 年,中国海军装备建设迎来了足矣载入史册的历史性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启动中国航母工程!

航母,是中国近百年来的梦想,中华民族对于航母的期盼实在太久太久了。造航母不仅仅是海军的梦想,更是朱英富这些造船人的多年梦想。

朱英富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船长。自1966 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研究生毕业后,从技术员做起,一步步深耕在舰船设计领域。1982 年至1984 年,已参加工作的朱英富赴美国伯克利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船舶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谈到当年有没有想过定居国外?朱英富说:“自己是最早公派留学的,压根没有产生过定居国外的念头。”他坦言:如果从物质生活和做学问的环境来衡量,当时中西方的确有一定差距,然而要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唯有祖国才能实现一名设计师研制中国舰船的梦想。

1990 年,朱英富担任出口泰国的F25T 型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为达到良好快速性能要求,他主持对舰的主尺度及线型精心设计,实现全舰紧凑布置,船模在德国汉堡水池试验后被认为是该水池试验过的优秀船型之一。泰海军曾请某西方权威机构对舰进行包括主尺度、吨位、总布置、总体性能、生命力等作咨询评论,结论为“该舰是一个均衡得很好的设计……该级舰与大多数欧洲海军的设计标准与实践十分接近”。该型舰的主要性能指标与以德国MEKO 型出口护卫舰为代表的西欧90 年代的护卫舰水平相当,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根据用户海军及国际通行要求建造新型护卫舰出口国之一,还创造了6 年时间建成并交付2 艘新舰的纪录,也为我国海军新型护卫舰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母型。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6 年,朱英富设计大型舰船的梦想成为现实,他主持了我国第三代两型驱逐舰的研制工作。该新型舰装备复杂、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要求体现21 世纪国际水面舰艇发展的新潮流和新特点。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他带领研制团队,应用现代舰船设计理念,采用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实现了体现现代国防工业先进水平的多个新研制的系统、几千台套装备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他主持突破了以先进的水动力布局、全舰物理场特征值控制、一体化综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等多项总体关键技术。在首次装舰的新研制设备高达70%的条件下,应用系统工程原理,通过精心协调,做好技术决策,历经十年努力,研制完成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

该舰的研制成功,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舰艇的研制能力和科技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国产化的编队区域防空型驱逐舰的国家,填补了我国中远海作战能力的空白,为我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型舰获得2008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前排右二)院士来金铺中学开展科普活动

有了驱逐舰、护卫舰的研制经验,朱英富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亲手操刀设计建造中国自己的航母。在2004 年之前,他和同事们一直在做与航母相关的各种预研工作,时刻准备着建造自己的航母。

“2004 年叫我去搞航母,这是很关键性的一次尝试。所以说我这个人机遇好,就是说个人能当三个大型号的总设计师,让我有了更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这种机会很难得。”

困难与突破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隔着千山万水,道阻且长。

“瓦良格”号是苏联当年正在建造的航母。1991 年12 月苏联解体后,已经完工60%的“瓦良格”号无法继续建造。1998 年,由澳门一家公司出面通过竞标,以2000 万美元买下了“瓦良格”号。然而,在交船前,乌克兰迫于第三国的压力,将“瓦良格”号上的舰载武器设备、控制设备、全部强电、弱电电缆等拆卸一空。再加上回国路上4 年多的波折,2002 年3 月3 日,“瓦良格”号才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拖进了大连港。

朱英富第一次看到“瓦良格”号的印象是这样的:“全身铁锈的‘瓦良格’号被拖到大连时,几乎就是个空壳子,就像是一栋‘烂尾楼’。”

续建改建“瓦良格”号这样一个半成品,和重新建造一个航母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复杂,朱英富刚开始时也不知道怎么办。没有设计图样,没有规范,没有经验。当时也曾提出跟原研制方合作,但被人家拒绝了。

怎么办?朱英富总结研制驱逐舰、护卫舰中积累的经验,提出“完全按照新船研制的流程,从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一段一段地走全过程”。正是这个技术路线的关键决策,为以后的中国国产航母的设计建造建立了完整的流程规范。朱英富主持完成了航母工程的总体方案论证及各阶段设计工作,为全舰技术状态固化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基本掌握了航母的研制规律和设计方法。

如果仅仅是续建成航母训练舰,并不是这位总设计师的本心,他并不满足于此。但到底将“瓦良格”号建成什么样的航母,需求并不明朗。需求牵引的做法在这里是做不到的。于是,朱英富带领设计团队通过供需双方大量地、不断地交流,最终确定了我们国家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最终建设目标。在续建改建过程中,朱英富他们做了一些改动,因为苏联设计航母的思路和美国完全不同,更强调单舰的全面能力,这并不符合我国海军的需要。

这才有辽宁舰上的众多设计创新亮点。航母舰岛飞行指挥控制塔台面积向外进行了扩展,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更加宽广,窗口面积变大,使得观察视野更宽阔。优化改进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对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进行了数十项的优化和改进,使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发挥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各型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改进,抗干扰效果明显提升。阻拦索的材质得到了更新,缓冲力更加强大,使用寿命更长。指挥控制系统优化改进,人机界面更加友好,处理能力也更加强大。增加了飞行指挥控制塔台面积。舰载机歼15 在歼11 的基础上新增鸭翼、配装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航母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船只,远不是原来设计驱逐舰那么简单,航母的配套、运转都需要许多新的设计理念指导。这些都需要他这个总设计师统筹规划,拍板定夺。原本由大型军用机场才能容纳的数十架战机,被压缩在一个只有300 多米长的狭小空间内,还需要确保正常起降和作业。这种巨无霸还需要很高航速,各种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应彼此兼容,而且需确保一个几千人的钢铁小镇能随时良性运转。除此之外,还要设计一座满足一次战役的巨型弹药库、一座巨型燃油库。一艘六七万吨级的舰船,要实现如此功能,必须见缝插针,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个重大技术难题经过朱英富和他带领的设计研制团队8 年的努力,一一攻克,“我们最终将一座‘烂尾楼’建成了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

精神与传承

2012 年9 月25 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这艘航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自此,中国海军进入航母时代。

“八年抗战”,朱英富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造出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这一年,朱英富已经71 岁了。“通过第一艘航母的研制,我们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建立了一套研制程序,制定了一套管理方法,形成了国内配套体系。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自信地讲,我国目前已具备了进行自行研制国产航母的能力。”

其实早在辽宁舰还在紧张建造和试验的时候,朱英富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在进行中国第一艘全国产化航母的研制设计工作。这正是他自信的底气所在。更让他有底气的是一大批年轻人在辽宁舰的设计建造中快速成长起来,他能放心地将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人。

辽宁舰服役一年后,2013 年,大连造船厂就举行了航母钢板的切割仪式,这意味着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开工建造。2017年4 月26 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2019 年12 月17 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中国从此进入双航母时代。

山东舰尽管在外形上跟辽宁舰很像,但实际上区别非常大。首先,在舰体内部的设计更为优化,抛弃了苏联的一些设计思路,同时,舰载的电子设备也进行了换代升级。中国第二艘航母在舰机适配性、电磁兼容性、全舰安全性和战斗能力保障方面都有所提高。

每一次成功背后是无数军工人艰辛的付出、拼搏奉献乃至流血牺牲。在“瓦良格”号航母改建续建过程中,全国1000 多家厂所参加研制,最多的时候有5000多人同时上舰工作,形成了“爱国、创新、科学、拼搏、协作”的航母精神,朱英富就是“航母精神”的典型代表,他在发扬“航母精神”的同时,也为同事战友的事迹所感动着。8 年间有多位设计研制人员倒在建造现场和设计岗位上,年轻的科研人员不能守候产妻、年长的科研骨干不能事亲尽孝。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牺牲在现场。“航母精神”是朱英富他们这些军工人共同铸就的精神丰碑!

在为数不多的对朱英富采访中,他讲到这样一句话,“只要国家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

对于朱英富来说,“国家需要”是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的不竭动力。在他的骨子里,国家的事业是他奉行终身的崇高事业。也许这件事很小,也许这件事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但只要这件事关乎国家,那就是任重道远,那就是重于泰山。

如今,他依旧在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中国航母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的梦想是让中国航母走向深蓝远海……

猜你喜欢

瓦良格辽宁研制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辽宁风采
辽宁之光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读辽宁 爱辽宁
“瓦良格”访菲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