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出新:金思宇书法的当代精神

2022-08-24刘礼福

军工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坛研习名家

文/刘礼福

当代书法,如何体现时代风貌和精神?

这是书坛名家金思宇自研习书法以来,一直在探寻和思考的问题。诚然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发展至当代,其实用功能业已退居其次,而纯粹的艺术欣赏属性成为主体,但赓续文脉、讲求境界、展现品貌、反映时代等内涵特质仍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在各方面都有着无法回避的“传统性”。因而,但凡修习书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验积累和理论探索如何发展,都要遵循古法:开笔临帖,心慕手追,熟练掌握书法史中形成的各种固定的书法程式、模式,经过系统规则的训练,熟能生巧后方能厚积薄发,孕养书法之正气,最终自出机杼,而这也是修研书法的正途。

此间,随着见识的逐渐增长,金思宇在刻苦研习书法的同时,更注重对字学、文学等与书法相关的领域作更广范围、更深入的学习,并取法乎上,这让金思宇的书法造诣得以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他在当代书法界脱颖而出。不仅能有机会向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苏士澍、林岫学习,而且还得到了沈鹏、言恭达、张锡庚等江苏籍当代书法名家的亲自指教。

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刻苦的研习、高超的悟性、广泛的学习、渊博的学识和名家的指点,金思宇的书法逐渐自成一家,且诸体兼擅、渊妙飘逸、风貌雅正、格调高古。

更为难得,也与众不同的是,金思宇的书法在坚持“守正”的同时,也注重将传统笔墨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意象充分融入时代、见诸笔端以“出新”,从而展现书法的当代精神和时代风貌。

首先,在创作内容上,金思宇的书法作品,除了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反映家国情怀之外,更注重将当代的名言警句、时事要闻纳入其中,展现自己对自然、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感悟之同时,更展现了文化自信和书法在当代所拥有的磅礴力量和生命气机。其实,在当代书坛,虽然不乏以时如书者,但金思宇之所以没有泯然众人,则在于其立意高古、满纸书卷气。正如李瑞清有论书句:“自古以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自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也。”

其次,在创作形式上,无论是字体还是章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金思宇都是在立意雅正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而非随意挥毫、率性写就。

如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小篆,金思宇虽直接取法自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石刻拓片等,但并不随便使用,一味追求高古,而是在创作书写内容时将历代名家字体完美组合,从而活泼灵动地展现作品,可谓用笔骨法但天然出新。另如隶书,金思宇师法汉家风范,主体以曹全碑为参意;其楷书取唐法,参意颜筋柳骨,法度精研;其行草是以“二王”法帖为核心,重视笔墨线条的意趣和情怀,可谓诸体出身正宗,但并非事事皆可用诸体演绎,而是要“意”为先,再来寻求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因为金思宇深知:“尚意”一直是中国书画之根本精神及审美原则,意在笔先,意在笔中,意在笔外,墨与水结合之独特氤氲、发散形态与艺术家所思所感要完美契合,才能让作品达到真正的澄心品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再加上金思宇对字学、文学等的深入研究,让其书法从形式到内容在达到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之同时,于当代书坛中更显突出,令人赞叹。

再次,也最为关键的是,金思宇在用自己的书法实践一直努力阐释着新时代的“士风”。在静心研习书法的数十载时空中,金思宇向古代李太白、苏东坡、文征明等先贤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书法,更是他们的文人风范、儒士修为和精神追求,所以他的一笔一画在写出其书法境界的同时,其一横一竖更在书写其人生追求——更多是指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人文情怀、一种格局。诚如金思宇所阐释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士风内涵,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人文关怀与历史担当。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倡导的新士风就是:厚植历史,弘扬书道,与时俱进,为民服务,风范社会,引领文化!”

如此家国情怀,自然养成了金思宇书法有别于他人的“养浩然之气”,令人回味,这更准确地诠释了金思宇书法“守正出新”的当代精神——上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正如南宋词人姜夔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又展现着当代艺术家的情感状态和精神面貌。

正因为金思宇对当代书法从形式到内容、从功能到意义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所以他对书法的研习在不断淬炼技术的炉火纯青,从而让作品颇具自家面貌之同时,更注重对作品内涵和特质的打造,这便成就了其书法能在“先守正”“后出新”的正统道路上越走越精彩,也体现出了当代书法名家应有的时代精神和使命担当,更让他无愧于荣获全国“文化赋能艺术家代表”和“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等殊荣。

猜你喜欢

书坛研习名家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名家寄语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