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略海洋 实力担当 为蓝色国土护航

2022-08-24张石梅唐晓伟

军工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船舶工程国家

文/张石梅 唐晓伟 王 超

学校图书馆俯瞰

“突出贡献奖”,是国家对在国家级重大工程中贡献突出者给予的高度认可。在全国3000 余所高校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凡有所成,皆有所本。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其独特的基因、深厚的积淀、执著的努力,载入国家在船海领域圆梦的史册。

坚守初心,把祖国需要刻进基因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新中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的奠基之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其高起点创建、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学校自诞生之初就把“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刻进了基因,70 年来从未改变。

抗美援朝中,我军在军事装备上的差距与军事技术人才的匮乏,毛泽东同志在训词中明确指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创办哈军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由此,为国家解决迫切的任务成为这所大学及其后继者办学最根本的遵循,学校始终自觉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基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

由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起步,到哈船院再到哈工程,从军队院校到归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再到工息部,学校70 年科研工作史,就是一部新中国海防科技发展史:我国第一个水声工程专业、潜器设计专业、核专业等都诞生于此;我国第一艘水翼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台深潜救生艇、第一台条带测深仪、第一套船舶减摇鳍等诸多共和国第一都出自这里。“十三五”以来,学校作为核心技术单位支撑了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大型豪华游轮、大型集装箱船等高端海工装备研制;研制深水水下定位系统,为“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提供了万米海深高精度定位保障。

办学最直接的成果就是科研成果和人才。学校创始人、军事教育家陈赓大将有着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切为了学员”“教书教人”等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要以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树立特色立校、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和品牌战略意识等。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一中、二主、三严”的教风,为国家船海领域培养了航母副总师、全海深载人潜器总设计师、船舶设计大师、首批潜航员等领军人才。

坚持使命,始终不渝服务船海事业

↑哈工程80%的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学校以向海图强的使命担当、特色办学优势,以及自身的贡献和成就形成的综合实力,成为国家一支重要的依托力量。

学校以船海核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发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综合交叉属性和学校特色优势,着力建设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4 个主要领域。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得A+,排名全国第一;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B+,排名全国第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等特色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水下机器人、动力定位、船舶减摇等领域代表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高水平。以“水下机器人技术”“水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标志,建立了一批代表我国造船工业、深海工程、船舶动力、导航、核动力仿真领域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实验系统和高水平实验平台。

学校以“三海一核”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技术创新引领能力和重大工程装备研发能力,取得了诸多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大型船舶仿真验证、水下无人平台、数值水池、矢量水听器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供有力支撑。先后获得高技术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在海洋信息、极地大科学工程、人工智能、核聚变等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国际前沿科学方向上,一批哈工程人正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学校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先进技术装备研究的重点单位之一,我国发展海洋高科技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和“三海一核”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工程11 号教学楼

学校以为国家培养“三海一核”领域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为己任。着力构建精英教育体系,设立了我国唯一一个水下机器人本科专业,创办了中英联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开展精英型、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着力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建构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着力科学家精神塑造,选课题、做研究、写论文都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加入国家急需的课题,把论文写进国家需求中,为国尽责担责。在中国船舶工业系统150 余家单位中,技术和管理骨干约有40%毕业于哈工程;国防工业系统总指挥、总工程师人才中,学校毕业生居全国高校前四强;学生团队两次获得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打破北美高校对本项赛事冠军20 余年的垄断。

坚定信念,为蓝色国土实力担当

哈工程的深蓝梦、大船梦起步很早。20 世纪70 年代,在国家相关工程研制中,学校就深度参与其中。为了圆梦,一代代哈工程人始终信念坚定、深耕船海,以实力担当大任,用行动诠释了“爱国、创新、科学、拼搏、协作”的航母精神。

70 年代,学校对总体论证、船型设计、推进装置选型、甲板设计、适配性等技术都组织力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工程下马后依然坚持,因为学校始终坚信:这是国家硬实力建设不可或缺的,是一个我们这样的大国必须要有的,是不管经历多少代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也一定要突破的。哈工程人板凳坐得十年冷,没有放弃相关的基础研究,正是这样默默无闻长期奋斗,哈工程才拥有了今天为业内认可的实力,为国家工程需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数十年来,哈工程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大多数首选船海领域,这些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完成了必要的人才储备,他们逐渐成长为大国工程的重要建设者。

大国重器的打造者。大船工程起步后,以黄胜教授为代表的哈工程人以最火热的激情参与其中,他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能够赶上这一历史契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作为一名中国造船人的荣幸。”面向需求,团队开拓了一个国内新的研究领域——舰船总体性能与系统工程,它是船舶原理、船舶设计、舰机适配性、系统科学等的交叉,不仅数据资料匮乏、经验欠缺、面临技术封锁,甚至一度还被调侃为“异端”。

↑哈工程全海深AUV“悟空”号完成万米深潜

在这种形势下,攻关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几乎涵盖当时所有服役过的相关船舶型号技术参数数据库,为这一研究方向成长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攻关中,为了解决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在重要技术信息极端匮乏的条件下,团队对收集的有限资料进行一张张图片、一帧帧视频仔细比对分析,形成多份重要报告,为设计提供了优选区间。

队伍培育与技术发展的引领者。时至今日,哈工程在大船水动力性能仿真分析、方案总体仿真研制评估、航空保障效能仿真分析、适配性、特种设备研制总成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学术和工程技术成果。在工程开展近二十年时间里,配合相关院所、企业攻克了大量设计建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被授予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突出贡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十年攻关的过程是率先垂范培养人才的过程,这种言传身教如春雨润物无声,将“爱国、创新、科学、拼搏、协作”精神传给了一届又一届工程学子,在带出过硬攻关团队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校友服务于这一大国重器,有老师的科研技术应用于此,我们很骄傲,未来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国家建造最先进的舰船,让海洋强国事业里也有我们的贡献。”哈工程船舶学院学生全海林说。

猜你喜欢

船舶工程国家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