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造航空先进文化力引领航空强国大未来

2022-08-24文/张

军工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航空文化

文/张 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构筑文化自信高地,不仅在于增强文化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更在于发展好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产业实体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价值体现需要产业经济为载体支撑,文化产业的繁荣支撑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为更好地承接国家意志,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以发展实体产业的方式来进一步锻造、传播航空先进文化力,并以此引领航空强国建设未来进程。

推进航空先进文化力建设的新时代背景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我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变化需要文化自信的充分展现,需要文化行业跟随综合国力的提升更加全方位地展示大国形象、匹配大国地位,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属性,这是国家战略的“刚需”。另外,在国家崛起进程中,我们需要实现对外价值观互通并争取话语权,以文化特有的弹性和张力去应对与其他价值观的碰撞。与此同时,我们还存在着“走出去”战略下推动跨国发展所需软实力的潜在要求,跨国企业集团就是世界强国的势力范围“触角”,文化行业也必将伴随着强国征程而逐步开始跨国发展,在“走出去”过程中,既需要国家硬实力的跟进,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配合,才能使得我们在海外经济合作中减少抵触、解决冲突,从而实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从航空工业的新时代发展战略抉择方面来看:

一方面,大力推进航空先进文化力建设是我国航空工业在竞争中走向世界舞台、在新形势下实现全球化开放式发展的客观选择。航空工业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区域合作、中欧开放合作等国家战略而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将面临一系列的质疑与抵触,文化软实力如何对外增进沟通、理解、信任,从而发挥先导性作用将是一个新的课题。从世界范围的历史规律上看,对外的文化输出主要靠文化产业,随着产业实体的扩张而扩散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更具渗透性和持久性。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航空先进文化力建设也是对内整合集团凝聚力,对外进一步增强社会溢出效应的主观需要。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行业内文化资源从而形成合力壮大实力,在推进社会化合作的过程中重塑、提升集团统一形象,增强航空报国核心价值观对全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在塑造航空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方面,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让产品代替语言,比单纯的文化宣传更具备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穿透性,让通俗接地气的文化产品随着商品流通而扩大传播群体、增强文化溢出效应。

产业化方式开创航空先进文化力传播的新格局

2021 年6 月,国家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随后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加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予以研究后,我们可对航空文化产业今后发展格局做出以下判断:

一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价值内核、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现代文明成就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将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越来越受重视,匹配国家战略的文化产业将会得到政策性扶持;二是文化产业需要跨界融合,“由虚向实”,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要着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投资收益水平,未来与互联网、金融、制造业、文艺等行业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不可分,在利益链的带动下资本的介入将成为常态;三是新的科技变革将会颠覆文化行业的发展模式,信息智能制造、信息自由获取等现象会相应地导致信息盲从与信任危机,这将加速品牌文化的兴起,航空工业主品牌以及型号品牌的溢出效应将有利于我们在面对未来航空文化产业发展时掌握先机;四是文化传播尤其是具有工业文化属性的特色文化(航空文化)传播,将越来越依赖与消费者能够产生交互性或对工作生活有实际作用的产业实体。

↑珠海航展歼20 模型机展示

欧美等国外先进同行业的过往发展历程对我们也有一些启示和借鉴:一是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文化传播需要产业化的高度发展作为支撑以及能够跨界融入其他产业领域;二是必须建立基于市场需求而能够自动进行创新迭代的完整产业链;三是必须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好参与产业链的相关方利益问题,才能借助市场机制让文化传播进入良性循环;四是必须充分借助社会性民间组织的力量去培育壮大市场、科学理性地引导消费者;五是必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从青少年阶段开始进行航空人才的培育。

航空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布局

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发展航空文化产业的最高目标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自信”,让航空先进文化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站在行业的角度,中长期目标则是为了充分弘扬航空报国精神、践行航空强国使命,大力加强航空工业与地方经济的产业融合,持续推动航空特色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站在自身发展角度,目标则是引领中国航空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价值链的主导者、走向世界的推动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战略举措可以概括为“三体、五新”,即立足航空筑牢航空文化“业内核心体”、服务社会打造航空文化“国内共生体”、走向世界探索航空文化“国际共赢体”,同时坚持党建新引领、改革新动能、管理新效能、创新新驱动、人才新动力的具体实践策略。

价值链创新方面,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为价值创造而服务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将在突出“引流、导流”功能基础上以追求商业成功为目标,核心是围绕价值创造掌控价值链关键环节,以“文化赋能”为市场和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站在价值链的高端把握产业链的“话语权”。同时立足价值链创新去看待产业链,按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具备独特技术或产品的各领域企业开展合作,以品牌授权和资金注入的方式共同研发具有航空特色元素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专业运营优势、技术产品核心优势。另外,还要坚持以产品发展带动文化传播的原则打造各类深入人心的特色文化产品,以加强市场化合作的方式,调动生产制造、产品流通、运营服务、金融资本等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产品创新。

遵循以上战略思路并结合自身实际,当前产业布局主要聚焦于如下几方面:一是综合性文化基地,即通过建设融合航空主题馆群、航空互动体验和航空主题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传播航空文化平台和阵地;二是融媒体传播,即利用媒介载体把报纸、网络、刊物等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方式;三是航空主题影视业,主要是指以航空题材为主要元素的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现代艺术综合形态;四是航空科普教育,目前主要以航空展会、飞行巡展嘉年华活动为载体开展航空科普,助推了地方航空产业发展,也创新了文旅业态;五是航空文创产业,主要是以航空为主要题材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及通过知识产权开发运用而形成产出的文化附加产业。

关于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是建立生态圈掌握行业话语权。一流的企业必定有一流的管理与制度,要成为中国航空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就必须组建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组织机构,构建行业的顶层制度规则,制定行业发展相关标准,协调好产业链上的各企业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发展航空文化产业的良性生态环境。

二是掌握内容制造核心资源。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的今天,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已经不是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内容制造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加宽“护城河”,以内容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如此既能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引领,也能够掌握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三是掌握商业模式主导权。要在“分工”中掌握价值创造的关键节点,在“合作”中掌握市场资源和要素配置的整合平台,这是创新商业模式并掌握其主导权的关键,亦即打造有领导力的产业生态圈,其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政府与社会机构的战略合作、社会融资与产业基金的金融合作、客户市场培训的生态建设。

航空文化是国家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建设航空强国的精神旗帜。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航空先进文化力将随着文化实体产业发展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溢出效应,为我国迈向航空强国的伟大征程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航空文化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谁远谁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航空漫画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