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痴呆疾病知信行比较研究

2022-08-23陈敏郑冰婕陶晓庆徐辰蓉张佩瑶吴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9期
关键词:医学生量表态度

陈敏,郑冰婕,陶晓庆,徐辰蓉,张佩瑶,吴凡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言

痴呆(Dementia)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即处理思想的能力)出现比正常年老过程更严重的衰退,影响个体的记忆、思考、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语言和判断能力。该疾病是全世界老年人残疾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本人及其护理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压力[1]。由于疾病的不可治愈性,公众健康教育成为疾病预防以及拓展疾病治疗“窗口期”的重要手段。2020 年8 月3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强调了科普宣教提升公众对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性[2]。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在健康教育领域应用广泛[3]。目前,国内外对于痴呆疾病知信行现状调查的对象以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护士、养老院护工以及普通民众为主[4],缺乏对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因此,本调查主要分析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老年性痴呆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差异,为今后从大学生层面开展痴呆疾病健康宣教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武汉市某高校医学院与非医学院2018 级(大三)、2019 级(大二)、2020 级(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取便利取样,便利抽取医学专业学生13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526 名,其中,2018 级本科生214 名、2019 级本科生209 名、2020 级本科生233名。于2021 年6 月至7 月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2 调查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法,问卷内容包含基本资料、知识量表、态度量表、行为调查表。(1)基本资料:包括四个条目,分别为年龄、性别、专业、年级。(2)汉 化 版ADKS 知 识 量 表:(Alzheimer ' s disease knowledge scale,ADKS):该量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痴呆知识测评量表[5,6],适用于学生和公众[7],该表于2009 年由Carpenter 等[8]研制,2013 年贺润莲等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版,通过临床检测,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 ' α 系数为0.756[9]。ADKS 量表共计30 个条目,包括对生活的影响(1、11、28)、症 状(19、22、23、30)、治 疗 和 管 理(9、12、24、29)、照 料(5、6、7、15、16)、评 估 和 诊 断(4、10、20、21)、病 程(3、8、14、17)、AD 危 险 因 素(2、13、18、25、26、27)七个领域的内容。回答正确得1 分,回答错误得0 分,得分区间为0~30 分。被测试者的得分越高表示照护者对痴呆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就越高。(3)痴呆态度量表:(Dementia Attitudes Scale,DAS):该量表于2010 年由O'Connor 等在质性访谈基础上研制,曾用于研究的人群包括医学生、助理护士等,2019 年李欢利等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版,经检验,中文版DAS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 α 系数为0.83~0.85,可有效反应被测人群对痴呆患者的态度[10]。量表共计20 个条目,包含了痴呆知识维度(11、10、12、18、15、19、20、7、14)、负向社会舒适度(17、2、16、6、8、9)、正向社会舒适度(4、3、5、1、13)三个维度的内容。采用Likert7 级计分法,回答范围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回答非常不同意得1 分,回答非常同意得7分。其中,第2、6、8、9、16、17 项条目为反向计分条目。得分越高表示对痴呆疾病的态度越积极。(4)行为调查表:通过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行为调查表,共有12 个条目,主要从行为出发,调查研究大学生对痴呆疾病预防和关注的行为以及痴呆疾病知识获取途径的差异。

1.2.3 质量控制

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者开展。调查前,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讲解问卷的填写相关要求。如调查对象有填写疑问,研究者采用统一的语言进行解释,不掺杂研究者个人对问卷填写的倾向。问卷填写完毕后,由研究者当场回收,并检查问卷填写是否有漏项或重复填写。若有漏项或重复填写,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解释并要求其补填或重新确认,研究者再次核对后收回。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 3.1 软件双人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分析中年龄选择两独立样本T 检验,性别和年级采用卡方检验。两组痴呆知识量表得分、态度量表得分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行为调查表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810 份,剔除无效问卷154 份,获得有效问卷656 份,有效回收率为80.99%。656 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9.87±1.18) 岁,其中医学专业学生130 人,非医学专业学生526 人,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s, n(%)]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s, n(%)]

注:**为P<0.001。

?

2.2 痴呆知识量表得分情况

医学生痴呆知识量表总得分高于非医学生相应的总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医学生在症状、治疗和管理、病程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在相应维度的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痴呆知识量表得分情况[M(P25,P75),分]

2.3 痴呆态度量表得分情况

医学生痴呆态度量表以及痴呆知识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相应的总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负向社会舒适度以及正向社会舒适度两个维度上二者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痴呆态度量表得分情况[M(P25,P75),分]

2.4 痴呆行为调查表分析情况

超过77% 的医学生以及57% 以上的非医学生表示很少和从不陪伴家中长辈进行锻炼;超过79% 的医学生以及68% 以上的非医学生表示很少和从不跟家人普及有关预防痴呆疾病的知识,且两组学生在这两项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中仅有30% 的人总是和经常主动了解痴呆疾病相关知识,70% 以上的人总是和经常劝说家中长辈减少吸烟喝酒以及帮助改变家中老人不与任何人交流的状况,但两组学生的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超过93%的医学生以及83% 以上的非医学生都愿意参加有关痴呆疾病的相关活动以及为预防痴呆疾病而改变生活习惯,且两组学生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痴呆行为调查情况[n(%)]

续表4

2.5 痴呆知识获取途径差异情况

由数据统计可知,医学生更愿意通过医学课程和权威讲座来获取痴呆疾病的相关知识,非医学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和权威讲座来获取痴呆疾病的相关知识。在其他途径中,医学生和非医学生提出了通过系统学习、书籍、义诊和宣讲、社区以及高级讲座、日常交流、志愿活动、观看影片、知识手册、课外活动宣传等途径来获取痴呆疾病的相关知识,详见图1。

图1 调查对象痴呆知识获取途径情况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痴呆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非医学生,在痴呆疾病知识的各维度方面,医学生在症状、治疗和管理、病程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在相应维度的得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医学生的课程涉及的痴呆内容更深更广泛,而非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相关知识是碎片化的,甚至可能有一些伪科学的内容[11],因此高校应该通过权威讲座、医学课程、系统学习等方式强化健康信息的传播,并提高大学生自身信息素养。

医学生对痴呆疾病的态度比非医学生的态度积极,但总体积极态度不高。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痴呆疾病的健康宣传,公众对痴呆疾病的知晓率达到14.44%到83%不等[12]。然而,由于该疾病症状对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致使该疾病在社会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污名化传播,痴呆症患者经常被误认为是精神障碍患者,从而受到公众的歧视[13-15]。袁汝娟[16]、项芹[17]、Su, Jian-An[18]等研究结果显示痴呆照顾者对痴呆疾病态度消极,且痴呆照顾者产生连带病耻感和虐待痴呆症患者的行为,这可能会阻止家庭照顾者为痴呆患者寻求服务,致使患者自身出现社会隔离,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家庭照护者照护负担加重,抑郁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增加社会的负担更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因此,需在高校为大学生普及准确、广泛的痴呆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加痴呆相关知识的教育可有效降低老年歧视、老年恶待以及痴呆病耻感的负面影响,给痴呆患者及照顾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大的社会支持度[17]。

医学生比非医学生更愿意参加有关痴呆疾病的相关活动以及积极预防痴呆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医学生具有比非医学生更高的健康素养[19],更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相关行为。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促进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数据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很少和从不跟家人普及有关预防痴呆疾病的知识。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沟通方式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家庭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20]。黄庆波[21]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主要模式是紧密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大。此外,杨克文[22]的研究结果显示,子女教育对中老年父母健康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子女能够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对父母产生正外部性影响。因此,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关注父母的身心健康,向他们传播健康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大学生与父母健康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能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积极作用。国家应该从青年大学生层面在高校展开痴呆疾病的宣传工作。重视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健康信息获取与实践的差异化表现,有效利用医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校园健康教育宣传。通过权威讲座、医学课程、系统学习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对痴呆疾病的认知,促进其树立正确的态度,最终促使大学生产生积极预防和宣传痴呆疾病的行为,进而激发家庭和社会对痴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意识和行为。

猜你喜欢

医学生量表态度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