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原则 科学实施幼小衔接

2022-08-18刘玉梅

好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全幼小入学

文 刘玉梅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提出:“要遵循全员行动、全程落实、全面适应的‘三全’原则,科学做好入学适应工作,让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小学生活和学习。”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与一墙之隔的小学成为首批“江苏省幼小衔接结对试点园(校)”,在“三全”原则视域下,我园检视、反思自身幼小衔接工作,坚持儿童为本理念,紧扣《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扎实推进结对试点实验工作,科学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等教育教学活动,创生科学衔接教育生态,促进幼儿和谐地发展身心。

一、全员行动——实现“1+5”全网覆盖

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儿园、小学任何一方的单向衔接,需要树立儿童为本理念,教研部门、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五方联动,合力搭建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的“梯子”。

(一)明晰幼小衔接目标任务,架设双向衔接桥梁

一是树立幼小协同理念。幼儿园和小学组织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市关于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指导文件精神,提升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

二是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深入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切实提高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将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同时,教师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必需的关键素养,帮助幼儿做好各方面准备,使其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三是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根据学校实际适度调整班级环境、作息时间、教学内容与进度、教育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坚持零起点教学,促进幼儿顺利地过渡适应期。

(二)建立幼小联合教研机制,探究科学衔接良策

一是加强教研引领,促进无缝衔接。我园聘请专家组帮助和指导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梳理幼小衔接中已开展的工作,寻找存在的“真空地带”,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合作共赢、协力奋进,确保幼小之间无缝对接。

二是借助科研引领,推动纵深衔接。我园将儿童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管理合作等内容,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重点,依托课题持续研究,积极探索幼小衔接的科学实施路径及模式。

(三)拓展多方合作共育机制,拓宽有效衔接途径

一是营造衔接氛围。幼儿园和小学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通过增设专题宣传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幼小衔接的氛围。

二是强化家长培训。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开设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家长课堂、家园校论坛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幼小衔接理念,更新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教师为家长更好地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工作给予针对性指导,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科学支持幼小衔接工作,提升家长参与的“量”与“质”。

三是构建共育机制。加强家、园、校、社区四方联动,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家长、社区明确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分工,积极配合幼小衔接相关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实施科学的教育引导,帮助幼儿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

二、全程落实——实施“3+1”过程衔接

幼小衔接并不是大班才开始,也不是进入小学之后才进行,而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已经准备。幼儿园三年和小学一年级都要全程实施幼小衔接(一年级上学期为重点适应期),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一)园所三年准备,夯实入学基础

一是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到生活活动中。教师在喝水、如厕、进餐、午睡等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重视引导幼儿养成自觉洗手、自主睡觉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培养幼儿分类整理个人物品,树立时间观念等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注重提高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劳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做好生活各方面的准备,为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奠定基础。

二是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重视引导幼儿与同伴开展良好的交往合作,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重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做好进入小学的学习准备。例如,教师将可以书写和涂画的剪贴板、纸和各种笔等材料投放于区域活动中,吸引幼儿开展前阅读、前书写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做好前阅读、前书写和用数学书上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准备。

三是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于集体教学活动中。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注重积累幼儿入学相关经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到了大班,将幼儿入学准备应具备的能力渗透到“我要上小学”“如何当好小学生”“参观小学”“一分钟有多长”等相关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体验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能力。

(二)小学半年适应,确保平稳过渡

一是将入学适应教育渗透到环境创设中。小学注重改变教室内只有多媒体黑板、讲台、课桌椅的摆放格局,增设班级自然角、阅读小书架、学生储物柜等设备设施,创设温馨的环境氛围,拉近幼儿与学校的距离。每个公共区域增加图文并茂的标志标识,便于一年级新生短期内迅速了解学校概况,减少幼儿对学校的陌生感。

二是将入学适应教育渗透到课程改革中。小学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调整一年级课程设置、降低难度、减缓坡度,让幼儿从容且自信地进入小学生活。改变“唯分数”的评价方法,注重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师采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打卡”“闯关”等游戏形式进行期末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三是将入学适应教育渗透于师生互动中。小学教师遵循一年级新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故事、图片、情境体验的方式尽快帮助学生培养习惯、适应环境、结交同伴,构建尊重、信任、温暖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集体生活。

三、全面适应——紧扣“4+4”指导要点

(一)对标找差,确保科学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对照《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从本园、本校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开展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

(二)研发特色课程,助力长效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以儿童认知规律为基准,以幼儿原有发展水平为基石,以方式的多样性、方法的可操作性、内容的可持续性为基点的针对性课程研究,兼顾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与园、校的特色创设有机结合,保证幼儿在各个方面和谐发展。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过渡的重要环节。让幼儿从容、自信地开启学习生涯,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教师探索与实践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三全幼小入学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入学通知书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五行真经
甜蜜欢颜
入学面试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入学第一天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