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

2022-08-10吴丹丹陈海英

时代商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财权盈余管理者

吴丹丹 陈海英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划分好管理层、治理层还有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权利,就可以平衡企业中的存在的利益冲突,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以被最大化地满足,缓解企业的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能够凝聚内外的力量向一个方向出发,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公司财务治理理论

(一)财务治理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治理,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用以实现企业内部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解决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冲突。在本篇论文中更侧重于财务治理的狭义解释,即指财务内部治理,尤其是财务治理结构,偏重于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机构对财务权利进行的分配和制度,通过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安排和制度的制定,能对企业的财权合理配置,以形成一种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而广义上的财务治理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涵盖了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债权人,来对企业进行共同治理。总的来说,企业的财务治理就是在财务资本结构和财权分配制度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达到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各方面保持在利益相互制衡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财务治理的内容

财务治理的主体可以围绕企业划分为内部治理主体和外部治理主体两个部分,其中内部治理主体可以通过内部财务的权利分配和利益划分而实现自我的利益。这里主要说的是公司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如大股东和高层管理者。他们能够切实对公司行使权力控制发展。而企业的外部治理主体则指的是与企业有利益关联的外部间接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这个概念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等。财务治理的客体就是受到财务治理的主体作用的对象,即财务权利。作为企业核心的权利的财务权利在配置上受到财务治理机制和结构的作用,财务治理主体通过对财务权利的配置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追求,一般来说可以将它理解为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从委托代理理论谈起,一个公司的财务权力就是各个利益相关者追求的核心。

二、公司财务治理的结构

(一)组织架构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的组织架构分为三个层次,位于顶层的是对公司的运营有决策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扮演着公司的权力机构的角色,他们制定或者决策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向,抉择企业的走向,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下一层是管理层,包括但不限于总经理,各类部门经理,各类总监如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他们是信息的执行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用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将战略政策化为实际可以操作的行为指南分配给下一级的员工。底层则是广大的执行者,包括但不限于各个车间的员工,各个部门的职员等,接收管理者的信息并实际操作,对产品付出劳动为企业获取实质性的利益。公司的组织架构之间的相互连接对于公司的战略能否有效展开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权利的分配也直接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成绩。

(二)外部监督

随着公司的体量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多和复杂,信息的隐藏变得相对可能,除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外,在维护和维持企业的利益上需要更多的力量,例如外部监督,当企业内部的局部出现问题而隐藏了信息,通过外部的监督如政府的质检和媒体的舆论都可以给企业敲响警钟,或带来蛛丝马迹,或启发迷局,通过外部信息获取者对企业的监督和引导,可以完善企业在组织架构上的安排也可以发现问题更加合理地分配财权。

(三)规章制度

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企业也有企业的规章,只要有规章和制度可以依靠,才能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守则、操作指南、公司的各项章程和决议。只有将要求细化,才能让体量庞大的企业中切实的每一分子能够明确地知道了解企业的方向和进展,让企业能够在制定的道路上前进。它也约束着企业中各个角色的权利,使得权利能够合理地合理地分配并行使。规章制度通过明确的条例赋予权利,约束行为,告知义务等来维持维护企业的财务治理成果。

三、财务治理的机制相关理论

财务治理机制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财务治理激励机制、财务治理约束机制、财务治理决策机制、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四个机制同时配合发力才能达到财务治理的目的。

财务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可以让这部分利益相关者有动力为公司付出,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公司运营业绩增加以此来达到公司的财务目的。财务约束机制主要是为了平衡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权利范围,各司其职,使之权利在正确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财务约束机制也可以视为监督机制,部门内,部门间和转门的监督部门都是它表达的重要方式,那么在企业的外部,诸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也可以视为一种企业外部的约束机制或者说监督机制。

企业的决策机制是财务治理中最基础且核心的机制。面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都会在企业的日常和非日常活动中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好的决策机制要平衡决策、监督和执行三个方面以此互相约束。

盈余质量的概念:在国内学者的论述中盈余质量的概念主要是从账面盈余和实际现金流入的比率中去入手,或者从真实性上阐述的企业的利润表中的利润额是否能被信息使用者信赖和使用的程度。结合国际上对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为潜在的和现有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观点,盈余质量的概念应该建立在真实反映过去盈余的基础上,能够与企业未来现金流入数相匹配的程度。

盈余质量的核心要素:盈余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取决于盈余应具有的六个核心要素:盈余的持续性、获利性、成长性、安全性和真实性。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在企业获得会计盈余的活动中,那些经常项目所产生的盈余往往具有持续性,而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盈余往往带有偶然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利益流入。盈余的持续性强,盈余质量就更好,两者呈正向相关。盈余的获利性是指企业的盈余能力,通过加强管理,掌握科技,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能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这部分表现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要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就要通过增加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盈余的成长性取自企业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时期内企业投入成本所取得的利润比例时不同的,在成熟期利润率会比初创期要高一些,发展的前景也就较好,如果企业产业是夕阳产业那么盈余的成长性就会大打折扣,未来走势没有期望。所以盈余可能的成长性越好,那么盈余质量就越高。盈余的安全性与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有关,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或经济活动为高风险时,其所获得的收益就要高,而企业的战略导致企业的资本结构面临较高风险时,其企业的收益也会增加,在考虑收益的同时也要对比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大小,盈余获取的安全性和盈余质量显然呈负相关。盈余的真实性是以上所有要素的基础,是盈余信息是否堪用的基础,它指企业是否如实遵从会计基本原则,尊重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发生而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盈余。当盈余的真实性不可靠的时候,那么盈余质量自然无从谈起。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企业内部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财务治理的三个层面分层向下阐述,董事会对公司事项进行决策,但是董事会虚设的问题在这样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比较常见,董事会不能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做出决定或者没有按合理的配置为自己的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分配财权都就会影响盈余质量,这样的一头独大也难以发挥讨论和监督的作用,影响了职位职能的发挥。而从这个角度监事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更加受限,很多企业的监事会成员就是由董事会成员延伸而来,或者由管理者延伸,这样就不利于对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不利于发现侵占公司资源的情况。从管理层来讲,管理层是否能够坚守职责,遵守道德和法律都可以影响企业的盈余质量,而管理层在面对这样的抉择的时候受到的主要影响是其自身的利益,当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财务权利又不能受到限制时就较为可能发生舞弊的情况,从而损害公司的资源和利益,降低盈余质量。处于最底层的执行者虽然没有决策的权利,但其行为也可能成为影响收益的原因,例如增加的成本和废品,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等等。

盈余质量评价的内容及方法:盈余应该是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最应优先处理的事项,并且是评估特定时期内公司绩效的主要依据。盈余通常被称为利润或收入,它们与个别与获利能力有关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究其内容又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很容易弄混。净利润包括“前几年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的特点,而盈余价值就不包含这项特点。综合收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以外的权益变化”,而净收益不包括这项特点,以上概括的是综合收益与净收益之间的区别。公司的净利润和总收入是由盈余的规模来决定的,而盈余的大小是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包括收入支出及损益等。当前普遍用应计项目评价企业盈余质量、盈余反映系数法、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这三种方法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结合企业目前的财务现状选取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来对企业的盈余质量特征进行评价。

四、财务治理与公司财务情况的关系分析

财务治理对盈余质量的作用:从委托代理冲突、财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为各方获取最大利益,就要平衡好财权的分配,不论是从股东对管理者而言的冲突关系还是从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又或者是由企业内部的利益和企业外部相关者例如债权人和供应商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这些对立的矛盾冲突出现时,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运用手中的权力使得利益向自己倾斜,这些手段有一些可能是舞弊的行为,也有的侵害了其他方的权益,这些非规范的手段很可能危害了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无疑这些行为一定会降低企业的盈余质量,财务治理作为企业财务财权分配的重要手段,在缓解这些理论中的冲突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财务治理对盈余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作用,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资本结构对盈余质量的作用

公司想要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借贷的方式来投入经营,可以借贷的数量就变成了股东关心的目标,为了使得企业能够借贷更多的资金,可能就会调整财务报表的信息使企业看起来有良好的形象和持续的资金借入,但这种虚假的形象和对报表信息乃至盈余的操作就会误导其他的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那些投资者和债权人可能由此做出错误的判断,蒙受损失。所以当企业财务治理下资本结构出现问题,可能的结果就会导致企业的盈余被操纵,从而使盈余质量降低。

(二)股权结构对盈余质量的作用

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很多在上市之前都一个大股东控制,在上市后持股比例也没有较大的变动,使得这些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发言权就被弱化,盲从或者弃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环境也给大股东为了利益倾斜自身而侵害中小股东们的利益提供了方便,大股东由此对盈余的管理也使得企业的盈余信息失真,盈余质量下降,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盈余的真实情况。

(三)财务治理机制对盈余质量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治理离不开对管理者及其所披露的信息的关注,不管是财权分配的相关事宜还是所有者对其经营成果的披露都对盈余质量产生对应的作用,当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完整的时候可能就会降低管理者对该部分盈余信息披露的操纵从而确保盈余质量。另一方面,管理者在财权上的权限衡量也影响管理者在对企业管理时做出的决策,以此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盈余质量对财务治理的反作用

会计盈余质量对财务治理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于盈余质量作为盈余信息的评定标准在反馈给企业的时候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对可以获取额外提成的管理者产生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良好的盈余质量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借贷上获取更多的优惠包括且不限于借贷的金额、利率等等。而良好的盈余质量所传递的信息也广为投资者接受,企业就更加有持续发展的资本结构和更加稳定权利、更加分散的股本结构。这样盈余质量的高低就间接影响了公司的股本结构、资本结构和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例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有更多更优的选择,这些都对改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做出了贡献,使得企业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以良好的态势生长。

五、研究案例的财务治理优化对策

企业更应该完善其公司治理的结构,股东大会是决定公司走向的重要权力机构,有企业的最高财务决策权,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按时且严肃地召开股东大会,了解各方意见和建议对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避免公司的大股东倾斜财权,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董事会和监事会,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决策和财务监督部门,应该受到格外重视。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且董事会并未设置独立董事对于公司的决策和监督来说存在隐患,所以企业应该完善董事会的结构,增加董事数量并聘请独立董事辅助公司做出决策,对公司的财权分配进行监督,虽然我国法律对此没有强制的规定,但在平衡股权和对财权进行监督的方面上,独立董事还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于上市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仅仅有独立董事的存在监督机制也并不完整,监事会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机构,在企业庞大的组织结构和体量下,其职能得以发挥也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监事会成员构成单一,成员数量较少,会内制衡不足,不能够发挥足够的监督职能,要增加监事会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扩展监事会的规模,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职工、企业债权人等。这些都可以增强企业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对员工的约束机制应该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角度设置可浮动的惩罚措施用来约束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确保员工能够完成工作内容,减少误差和错误发生的频率。

结合激励与约束机制,共同作用,确保盈余数量,提高企业的盈余效率,加强盈余质量。企业近年来对资产进行扩张,且大规模举债,这样的财务政策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盈余和盈余质量,企业持有者和管理者应该对此进行反思是否对市场的动态进行了误判。基层员工是接触企业商品流通市场的第一人,要听取基层员工对市场的看法,结合公司自身状况和对财务策略的倾斜,选择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避免高风险的盲目扩张,前期工作完成度高,财务决策就更能够给企业的盈余带来增长和保障,对盈余质量才能有正面作用。

六、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否可以顺利进行,依赖因素较多,企业应该在现有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上修正和改善。应该增加对子公司管理者的股权激励机制,让管理者的业绩与自身的权益息息相关,促进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也可以缓解委托代理冲突中管理者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损害公司利益的现象。同时增加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约束机制,应出具针对管理者错误决策范围和管理者满足自身利益而惩罚的条例和措施,增加管理者违规的成本,起到警戒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财权盈余管理者
窗口和镜子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事权与财权分析
央地关系视角下的财权、事权及其宪法保障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势科学视角下财务治理主体、客体及环境研究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