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机智的培养与运用探研

2022-08-04韩美芳

成才之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运用原则运用策略教学效果

韩美芳

摘要: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加以处理,甚至生成新知识、达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效果的一种能力,是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教育机智运用得好,就会使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情趣浓厚,课堂效果不言而喻。教育机智的运用,应遵循求实民主原则、情感互动原则、尊重个性原则,应做到尊重主体、因势利导,和谐共生、教学相长,抓住契机、奖惩分明。教师教育机智的培养,必须重视自身的磨砺,还要与同事同舟共济。

关键词:教师;教育机智;教育能力;运用原则;运用策略;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0-0049-04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一名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看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教育机智被诸多教育家认同,可见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机智概述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具有敏感性,并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師良好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它如一剂灵丹妙药,可以使教师在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峰回路转”,化险为夷。教育机智表现为教育工作者良好的情绪克制,表现为对学生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所谓“一滴水里看世界”,日常的教育教学,可见教育机智如何。平素善于思考和总结,一定会促进教育机智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言行,运用教育机智,引领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教育机智的运用原则

1.求实民主原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必须客观求实,尊重客观事实。学生是充满好奇的精灵,在课堂上,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在他们的口中脱出。因而,一定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引领他们的思维向科学的方向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造就人才,而不是压制学生。所以,民主的课堂极为重要。学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如果需要指导,教师就顺势做好引导,合理运用教育机智。教育机智运用得科学合理,学生发言有张有弛,课堂效率就会提高,课堂氛围也会愉快。这样,“快乐学习”就实现了。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教师尊重他们的想法,正确引领他们的认知,就会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2.情感互动原则

好的教育,一定有情感在流动。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爱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正确思想的形成,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情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既源于教师的引导,也来自学生的主动参与。当学生产生感触时,教师及时认可、引领或疏导,情感自然就流动起来。反之,如果教师漠视学生的情感,就会导致课堂索然无味、教育乏力。教师应通过学生的眼神、动作及语言明察秋毫,感知学生的情感,并采用恰当的方式与之交流。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学生心领神会,既节约了时间,又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良性互动,就可以收获良好的教育成果。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就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而教育机智可以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真切感受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为形成良性情感交流奠定基础。

3.尊重个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张扬个性,尊重个性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时,要遵循、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轻松戏谑地进行教育。对于文静内向的学生,要温柔含蓄地进行引导。对待不同性格和特点的学生,教育的方法不一而足。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所以,教师应嗅着不同的气味,施以学生不同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生个性,学生就会更加自信,就会向更好发展,校园里就会“百花齐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教育机智的实践运用

1.尊重主体,因势利导

(1)坚持学生是主体的宗旨。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既然学生是主体,教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引领下生发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正确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是彰显尊重其个性之时。如果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后,教师怕影响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而训斥、打击学生,就违背了“学生是主体”的宗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接受者。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以他们的发展为重点。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地进行授课,要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其独特的思想,并加以合理诱导,在此基础上生成更高层次的、更丰富的知识。这样,“动感式”教学模式就会形成。学生的动态发展,推动了教师的动态调整,教学机智的运用价值便凸显出来。

(2)因势利导地运用教育机智。课堂是一潭活水,虽然教师精心备课,做好课堂预设,但课堂上仍不可避免地会突发一些小状况,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应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新的知识和认知。教育机智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做到因势利导。借助突发情势,巧妙处理,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然后无缝链接,进行科学的转换。也就是说,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讲授《西门豹》一课时,笔者在白板上投出“西门豹”三个字,突然,一个学生笑着说“是西门的豹子”。平静的课堂犹如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一朵浪花。这时,笔者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顺势而为,将西门豹的名字和“西门的豹子”联系起来,戏谑地说这个人姓西门,名豹,非常有威力,做事就像豹子一样勇猛。一下子,课堂归于平静。这个小小的戏谑既圆了所教知识一说,又保住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如果笔者当时批评那个学生,就会使课堂充满火药味。这样灵巧的处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并顺势而为,“化干戈为玉帛”,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新时代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受到尊重,就会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就会享受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言行不偏离主航道的基础上尊重他们,以民主机制组织课堂教学,灵活睿智地处理突发状况,就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而素质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大踏步迈向属于他们的远方。

2.和谐共生,教学相长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学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思维活动较大的空间,让大家相互激励、相辅相成,可以达到生生共同成长、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1)生生相融,和谐共生。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可以相互激励和启发的。教师在课堂预设基础上合理处理突发事件,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也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别样的情趣。例如,讲授《夜莺的歌声》时,结课之际,班里的“小问号”突然发问:“小夜莺怎么光着头?”还没等笔者回答,一个同学的声音传了过来:“我们全班不都光着头嘛!”这名学生的回答直截了当,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发问者和对答者,笔者没有阻止,没有批评,反而生成了精彩的对话。课堂的突兀,源于学生;课堂的平复,还是源于学生。生生相融,才能在学习环境里和谐共生,共同成长。

(2)师生和谐,教学相长。前面例子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极好的解惑方式。再加上教师的补充解读,会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和快乐所在。当时笔者补充的解读是:光着头,可不是“秃头”啊!只是没戴帽子、包头巾而已。伴着大家愉悦的欢笑声,一堂课便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师生关系和谐,可以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上一层楼”,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3.抓住契机,奖惩分明

(1)奖得心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奖励的作用都很明显。在学生表现出积极、努力、懂事、文明等“正能量”之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当然,鼓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奖励给学生小红花、小红旗、文具等,或给予学生语言上的表扬和激励,都会使学生内心泛起幸福的浪花。有时,笔者给学生竖起一个大拇指,也会让他们欣喜万分,使他们心动。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抓住契机,机智地认可、表扬学生,这会使学生生发出向上的力量,使他们前进的动力更足。

(2)罚得心服。笔者一直致力于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学生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情绪才会更高涨,学习效果自然更好。但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并不是一味放纵学生。一味放纵学生,就是教学没有原则,就是对课堂效率的不珍视。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负能量”行为,教师一定要坚持“狠、准”原則,快刀斩乱麻。这样,才能让课堂有规有矩,才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任。惩罚手段,要运用得当,不可乱用。如果乱用,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并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适当的惩罚,可以对全班学生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国有国法,班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一定不是闲散的、任意而为的人,所以教师对课堂的收放要有讲究,运用教育机智,做到收放自如。

四、教育机智的培养

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长期性,赋予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深深的使命感。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历练自己,培养教育机智,才能不负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摸索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机智的方法,还要与同事一道共同探索、进步。

1.重视自身的磨砺

教育机智强调“即席创作”,教师要想拥有较高的教育机智素养,就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做一个磨砺、锻炼自己的有心人。只有重视平时的自我磨砺,才能做到经验丰富、临场不乱,能够恰当巧妙地发挥教育机智。

(1)要做到终生备课。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备课,他提出“教师要用终生精力来备课”的思想。笔者认为,做一个具有较高水平教育机智的教师,更要拥有这样的情怀。一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想课堂成功,教师就要精心备课,做好课堂预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将课准备得更加充分,才能掌握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资源。教师只有终生备课,不断充实各方面知识、提升各方面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予以解决。

(2)爱学生,了解学生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并多观察和了解学生,体味不同学段、不同性格学生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这样,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教师就能从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小学生很单纯,有时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这时教师切不可忽视、嘲笑他们,而要顺应其思维,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正确引导。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爱护学生,确保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想其所想、问其所问,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成长。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对学生的爱护的体现,因为教师机敏地处理问题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受到爱的滋润。

(3)反思行为,及时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将针对突发事件所做出的合理处理总结成经验,将不恰当的处理当成教训,进行补救或下不为例。任何课堂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有缺憾才会督促人进步,只有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教师,才会进步更快一些。当然,总结也可以用教育随笔的形式写下来。教师经常记录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教育机智的运用情况,会使自己的教育智慧得到进一步提升。

(4)阅读经典教育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笔者通过阅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和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经常阅读教育经典书籍,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锤炼、提升自己,还可以把学到的经验和技巧拿到课堂上运用,而这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一种有效途径。

2.与同事同舟共济

教育机智是教师素养的体现,一名教师要想提高这方面的素养,还需得到同事的帮助和引导。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经常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必定受益无穷,增添自己的教育智慧。

(1)智取同事的妙方。教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求同事援助,一定可以得到“救治”的良方。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有时候,同事给予的“一臂之力”,会带给自己莫大的帮助,会使自己具备“力敌千钧”的力量。同一战壕的同事,是每个人都要珍视的智慧化身。每位教师都要谦虚地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这样自己“水桶”里的水才会越积越多。越是虚怀若谷,就越是可以得到同事的帮助。

(2)共同探讨教育机智的运用。笔者和同事经常针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共同探讨,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机智,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想精心育人,唯有不断探索,使自己的育人能力不断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机智水平更高。在向同事学习、与同事合作的基础上,再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以理论和成功的做法指导自己,教师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机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教学间隙,笔者和同事们就经常探讨教学经验,包括教育机智的运用等,在相互切磋中收益颇丰。事实证明,只有与同事同舟共济,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水平,才能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不辱使命。

五、结语

教育机智,犹如一剂良药,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很好地处理突发事件。拥有它,就如同拥有一件法宝。教育机智极其重要,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历练和培养。拥有教育机智,可以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把握教育时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也要变化,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机智。所以,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做一位拥有教育机智的、睿智的教育工作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参考文献:

[1]何小霞.发挥教学机智,应对教学中的偶发突发事件[J].教书育人, 2019(17).

[2]翁月仙.善用教学机智,抓住课堂“意外资源”[J].教育观察,2018(24).

[3]安洁.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与教育机智[J].语文教学通讯,2020(08).

[4]刘盼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5]曾苗苗,林叶舒.经验教师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J].教學与管理,2017(30).

[6]张秀芬.小学教师教育机智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李义锋.探析教师教育机智的培养[J].河南教育,2013(11).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Wit

Han Meifang

(Shengli No. 5 Middle School,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Dongying 257096,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al wit is an ability that teachers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make judgments and deal with complex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even generate new knowledge to achieve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al effec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wisdom and ability. The good use of educational wit will mak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harmonious, students have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classroom effect is self-evident.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wi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truth-seeking democracy, emotional interaction and respect for personality. It should respect the subject, make good use of the situation, coexist harmoniously, learn from each other,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distinguis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w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honing and work together with colleagues.

Key words: teachers; educational wit; educational ability;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pplication strateg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运用原则运用策略教学效果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特殊教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运用研究
刍议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