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余暇体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22-08-02李艳丽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大学生

李艳丽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引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国家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中。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余暇体育,所谓余暇,也叫做闲暇。在我国第一本《娱乐体育》专著中认为:“余暇体育指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作为余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不拘形式地通过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在充满欢悦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恢复体力、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目的。”可见余暇体育对人们而言有其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余暇体育也是学校体育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但是学校对于余暇体育开展的场所不足及器材设备不完善,指导教师师资薄弱,学生体育意识较弱等等问题还需多加重视。通过文章对大学生余暇体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制约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方法及策略,并加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四川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收集有关余暇体育、大学生锻炼行为等的文献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数理统计法。

将得到的数据通过Excel表格进行分析处理,再运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3)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结合本论文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需要调查的问题,对四川文理学院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发放146份问卷,其中男生70人,女生76人。

2、结果与分析

2.1、四川文理学院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调查

(1)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利用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余暇时间的支配方式多样,不少学生在余暇时间里选择聊天社交打游戏,看影视作品等,说明在节假日,余暇时间内学生更愿意选择舒适的方式度过,这可能和学习压力大、空余时间少和自身懒惰有关。从表中看参与体育锻炼排在第一位,占比22.60%,聊天社交看影视作品次之。因此余暇体育活动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里相对占有重要位置,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这是提高和改善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法宝。在交谈中不少学生希望在体育课中学到基础知识,掌握运动项目技术,并运用到余暇体育活动及生活中,也了解到他们多数人中喜欢观看国际性的体育竞技比赛。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竞赛看作是一种内在精神品质的比拼,这有利于形成内在的意志品质。

表1 余暇时间活动调查表

(2)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

从表2中可看出大学生对选择余暇体育活动的项目较为广泛,大学生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选择活动项目上也具有较大差异与自由性。也取决于客观条件及内在需求,对余暇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和选择上基本上与体育课内容相同,但选择上较为广泛。在选择中,也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生喜欢娱乐性强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对抗性大的项目,通过这些运动来表现自己身体强健、勇猛,同时也加强团队精神和自信心。女生则喜欢符合自己身心特点的对抗程度较低的跑步健美操乒乓球等项目,运动量和强度较小。作者认为这是由于男女生性别不同,从而造成男女生身体素质、心理特点及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在选择项目上有所差异。同时,大学生主要以同学、朋友一起参与余暇体育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模式,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加强与人的沟通,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表2 大学生喜欢运动项目调查表

(3)大学生每周参与余暇体育活动锻炼的次数及时间。

表3 每周参与体育活动次数

大部分大学生每周安排锻炼的次数大多为3-4次,占比33.56%。其次是1-2次,占比30.82%。而5-6次及以上的人数占比较小,且仍有13.69%的学生选择不运动。这说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的(每周4次以上)的人数较少,体育意识还不强,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愿、个性化的体育行为,目前并没有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便需要学校建立锻炼和学习相平衡,学校和社会相合作,使得体育教育能更好发展。且总体上来说,男女参与次数差异较明显,男生积极性明显大于女性。表4中在每次锻炼的时间上,多为30-60min,占比42.46%,这也比较符合体育锻炼的时间特征,超过60min的人数随时间增多而减少。这表明大学生每周参与率不高,体育锻炼意识还有待提高。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促进锻炼效果,部分大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表4 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4)大学生余暇体育时间段的选择。

经调查发现,学生相对最喜欢进行余暇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在傍晚,可能因为体育课的安排因素,选择在早晨和下午锻炼的人数只占了少数部分。从生理学因素上来说,傍晚是人体内的皮质激素含量最低、唾液流动速度最高的时间段,在这一时间段运动符合人体健康。从访谈中也得知,在四川文理学院开展了夜跑活动,这也促成了傍晚运动人数的增长,可见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5)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时的着装要求及体育消费情况。

从调查访问中得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于着装的要求是着运动衣裤和运动鞋的,这与消费情况调查对体育服饰项消费的比例是成正比的,学生在调查中反应,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是促使体育消费投入的主要原因。在表5中大学生对于体育用品和体育服饰占比最多,大多消费在购买运动服、鞋、体育器材以及体育书刊上,主要是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对于办健身卡和购买体彩的比例占比少数。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生活费由父母提供的,除开要满足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后才能把多余的钱用于体育消费上。

表5 体育消费情况表

(6)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动机。

表6 参与余暇体育锻炼动机调查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减肥塑形、增强体质、兴趣爱好分别占了前三位,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是坚持运动的内部驱动力,调查说明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旧深入人心,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有了身体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通过身体锻炼可使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适应性反应,从而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免疫力。除此之外,学习某项运动的技术技能和娱乐交友也占部分比例,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活动不单是局限在某一项目活动中,而是注重锻炼身体和体育活动项目爱好的结合,通过学习到某项技能,提高技能水平。综上,对大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意识加强培养,并促进学生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大途径。

2.2、分析制约大学生开展余暇体育活动的因素

(1)自我缺乏锻炼意识及意志不坚定。

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自我主观上的锻炼意识,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延伸,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克服生理惰性及行动中的困难,以实现锻炼目的心理状态,体育意识和体育意志相辅相成促进体育锻炼行为。在调查中和得出的数据表示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余暇时间时未选择参与体育活动其原因是对余暇体育锻炼意识还不够,并在实施过程中生理反应上得不到克服,而选择中途放弃,意识的不足和意志的不坚定影响学生活动行为的参与度和锻炼效果。

(2)学校场地设施不完善以及器材不足。

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以及体育器材设施是决定能否开展余暇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并关系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等方面。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场所是校园空地和校内不收费体育场馆,因学校扩招,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尽管学校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体育馆的修建已经完成,但是内部设施和器材方面还有待完善,对场馆最大限度的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甚至有的场馆对外开放承包,更加减少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场所,导致原本稀缺的场地更加供不应求。

(3)校园文化与运动氛围。

有学者认为自然环境和人际氛围能在丰富锻炼参与选择、提高锻炼的基础上促使个体选择锻炼。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反映学习任务紧张且闲暇之余相比起参加体育活动,打游戏看电视电影和睡觉,更愿选择后者。但其中也不乏有观看体育比赛的同学,随着我国国际体育的交往增多,大学生开始更多关注国际体育比赛,在观赏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情感,并对运动员开始产生崇拜心理,这不仅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也促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有更加浓厚的运动氛围。

(4)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是体育活动的延伸,能将体育课中学到的技术技能运用到余暇体育锻炼中,而技术技能的形成,需要指导老师的指导。尽管大学生经历了从小到大的体育教育,但多数同学仍没有养成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调查中学生反映出学校缺乏专业老师对于技术技能的指导,动作技能的形成及运用不到位导致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不感兴趣,这也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

(5)余暇体育锻炼缺乏管理。

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学校中的体现就是学校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以及体育锻炼意识的熏陶作用。目前大学生的余暇生活大多缺乏管理,体育课的活动和余暇体育锻炼相分离,在体育课上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来组织安排上课内容。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关于体育方面的活动或存在的体育协会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上有待提高,体育教育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学校有关部门应鼓励鼓动学生在余暇时间多加锻炼。在体育文化上可多增加对体育名人的知识文化栏,或者雕塑作品,多组织体育比赛,让学生了解体育对人的健康发展意义,增强体育意识。

2.3、对四川文理学院余暇体育开展的建议

(1)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及器材的建设。

开展余暇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必不可少。目前可用的场地和器材还太少,利用率有待提高,尽管加大了体育方面的投入,由于扩招学生人数以及器材的损毁等因素导致不能满足学生更好开展余暇体育锻炼,无疑影响着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在这方面上可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快对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开发可利用资源,并勤俭办体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开展余暇体育的需要,使余暇体育课内与课外、社会形成一体化,为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2)开展新兴体育活动项目。

余暇体育锻炼的作用在于可以调节当代学生压力;可以宣泄学生因在校园生活单一,或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或受到批评等所造成的不满情绪,取得心理平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提升学生对余暇体育锻炼的兴趣,开展新兴体育活动项目,丰富余暇体育活动内容。学校可从开展单项体育比赛,建设体育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及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协会方式来使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并指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展余暇体育。

(3)学校相关教师加强学生对余暇体育理论及运动技能的指导。

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指导,让学生知晓怎样进行科学的锻炼,让学生更全面了解余暇体育,提高体育方面审美能力。可根据学生喜爱来开设体育理论课,如,裁判、保健等方面去开设体育课,利用校园网、海报等形式宣传,以此制造出浓厚的体育氛围。通过各种途径来系统指导传授运动技术,来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并有科学的生活方式。

(4)完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与管理。

体育管理者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有组织地加强对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引导,制定有效的措施,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如,做好对早操、节假日体育活动以及各项体育赛事的组织,把高校余暇体育纳入课外体育活动科学管理体系中去,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使高校余暇体育走上正确的轨道上去。

2.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健康理念和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人们对余暇体育活动需求也大幅增加。体育锻炼是一种调节精神和情感、消除疲劳、丰富文化生活、助于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学生可以在技能比拼中获得能力需求的满足感,可以在释放、自我展示中获得自尊和自我需求的满足感,可以在分担压力、资源共享中体验到人际的互动、理解和支持,获得关系需求的满足感。因此,大学生在锻炼中能获得不同需求的满足感,获得快乐体验,消除焦虑,缓解负向情感。在高校中,大学生喜欢余暇体育,认同余暇体育,这就为余暇体育在各高校的全面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对余暇体育的开展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对余暇体育锻炼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学校发展体育事业,在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器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对体育组织和管理等客观因素上有待提高,应多加大对体育建设方面的投入。可利用资源最大化,使学校更好地开展体育工作,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大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