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活动研究

2022-08-02游勇张继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参与者全民

游勇 张继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迈进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硬指标之一。自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作被各级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列入重要议程,不仅重要,而且迫切。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多元发展,而且能更好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非遗的视角,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广场全民健身活动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以便为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调查贵州省10个市(州、区)城市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者及管理人员。

1.2、研究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问卷调查法,首先是针对研究制定一份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适合广场全民健身活动调查用的有效性问卷;随机向贵州省10个市(州、区)的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每个市(州)随机选取两个广场,每个广场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580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为96.6%。对问卷的效度与信度进行检验,结果证明:问卷的项目能很好地代表研究调查需要的内容范围,问卷结构效度是有效的,问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再测法信度检验,问卷前后2次比率的相关系数为0.89,P<0.01,本研究所调查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有376人,占总调查人数比例为67.2%;其中少数民族居民(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等)145人,占总调查人数比例为38.6%;男性48人,占少数民族人数比例为32.4%,女性98人,占少数民族人数比例为67.6%。

2、结果与分析

2.1、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人群的构成特征

由表1调查结果可知,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的人群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首位,占42.3%;其次是45-59岁的中年人,占34.3%。调查时,调查人群年龄段的划分,结合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阶段的划分和中国人年龄传统划法,即分为少年(17岁及以下)、青年(18-44岁)、中年(45-59岁)及老年(60岁及以上)4个年龄阶段;从整个年龄阶段来看,整体参与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人群年龄特征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活动的比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使得青少年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广场全民健身活动。此外,总体来看,女性的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率远高于男性。

表1 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的年龄情况(n=560)

通过表2调查结果发现,参与广场全民健身活动较多的人群学历为初中,占到38.8%;其次是高中或中专(27.5%)。整体上相对来看,虽然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与学历并没有呈现出特定的关系,但在某种层度上受教育程度还是对人们健身意识有一定的影响。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与我国早期的基本国情有关,从前面调查可以知道广场文化活动参与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由于我国早期的文化教育实际情况决定,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表2 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文化程度情况(n=560)

从表3可看出,参与广场全民健身活动最多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32.8%);其次是企业单位人员(26.3%);再次是个体经营者(16.7%)。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及体育锻炼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农民和学生参与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表3 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的职业情况(n=560)

2.2、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通过表4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在调查中,大部分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都能说出几项本地或本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反映了近些年贵州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宣传、弘扬优秀民族传统育文化,挖掘体育文化先进典型,促进贵州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特别是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更为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推广与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表4 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n=560)

2.3、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对现代竞技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

表5显示,仅喜欢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数有96人,占17.2%;二者都喜欢的人数有227人,占40.5%。从综合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群中喜欢民族传统体育的人占到总数的57.7%;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坚实的群众思想基础。实地访谈了解到人们喜欢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原因有:生活水平提高了,健身意识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简单易学,随意性、娱乐性比较大;可以调节精神情操,感觉融入大自然,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表5 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对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态度(n=560)

2.4、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得知,目前贵州省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的是民族健身舞、打跎螺、武术、踢毽子、放风筝等。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具有明显的保健性、表演性和非竞技性等特点。当然,也存在不同民族地区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不尽相同的情况。比如,贵阳市广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集中在民族健身舞、打陀螺、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和舞狮等上;毕节市经常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民族健身舞、打陀螺、太极拳、踢毽子、打花鼓等。

2.5、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频率

表6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每周至少参与过1次以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中以1-2次居多。按照《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要求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3次、每次30min、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人群在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上显然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大力开展,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前景向好发展,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全民健身活动的力度还不够。

表6 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频率(n=560)

2.6、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方式

表7调查显示,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方式主要是个人参与,占进行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总人数的64.9%;其次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占23.1%。这说明目前贵州省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是以自发形式为主,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行为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一方面是人们对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这方面积极加强引导、宣传与管理。

表7 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方式(n=376)

2.7、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动机

从表8可以看出,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动机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88.4%)、“消遣娱乐”(81.2%)、“弘扬民族精神”(76.4%)、“扩大民族交流 ”(63.8%)为主。这说明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及特征基本了解;同时也体现了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质量工程建设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发展的有效融合,人们不但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而且融入其中。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正凭借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融入到了全民健身活动中,不仅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特色、多元发展,而且也拓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表8 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动机(n=376)

2.8、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原因

由表9可以看到,决定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原因主要有:同学、朋友影响,占29.8%;竞赛、协会活动影响,占21.5%;家庭成员影响,占21.8%;媒体宣传报道,占17%。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学习、教育仅占了总数的8.8%。由此也可以看出:良好活动氛围的营造是促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质的有效途径;随着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入侵与兴起,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上处于劣势。总体上来说,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早期的政府部门和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其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存在“借鸡生蛋”情况。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理应是大众广泛参与的民族盛事,应该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与锻炼常态化方面起着催化剂作用。在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中,调查者了解到每当临近民运会时,国内许多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都会拨专款到专业队伍请人组队参加比赛——临时组队、临时训练,“借鸡生蛋”已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这样势必影响大众比赛参与的积极性。

表9 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活动的原因(n=376)

2.9、制约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发现(见表10),影响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有:场地设施(62.6%)、缺乏专业指导人员(58.8%)、缺乏组织领导(52.1%)。尽管近些年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有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域特征实际情况限制及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体制的不健全、管理的不规范,影响了广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和活动参与人数的增加。

表10 制约广场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因素(n=560)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思想认知基础。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2)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多,内容比较单调,主要有民族健身舞、打跎螺、武术、踢毽子、放风筝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活动氛围,大部分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都参加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加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活动的方式主要是个人参与;

(3)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动机是单纯、健康和积极的;同学朋友、竞赛活动及家人对他们是否参与活动有很大的决定性影响;

(4)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场地设施、专业指导人员及体育组织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

3.2、建议

(1)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促进大众的广泛积极参与;

(2)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充分挖掘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保留其传统内容和民族特色的同时进行适当创新改造,紧跟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融合现代科技与技术,形成适合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和宣传。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鼓励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群众广泛参与性,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普及与开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创造良好的氛围;

(4)各级政府体育组织和相关社会团体应严格实行文化活动的规范管理,完善体育组织,建立、健全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参与者全民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全民·爱·阅读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