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2-08-01刘春来陶俐言

科技风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型转型数字化

刘春来 陶俐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数字中国”建设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整个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与变革已经成为全民、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主动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字时代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人才(尤其是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该如何培养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向哪些方面转型,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创新,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数字化时代,新的理念和技术层出不穷,社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应必须具备哪些素养、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以及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科学思维等问题亟待解决。

1 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数字化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企业变革的动力。在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字资源为核心要素、以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以融合创新为表现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形态中,数字能力尤显重要,这是由具有良好数字素养的众多个体及其构成的组织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数字化是一个过程,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赋能的创新过程,需要的人才生态包括数字化领导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等多种类型。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好变革的准备,要敢于面对改变、敢于放下过去的“成功”、敢于探索未知、敢于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全面地提升数字思维能力和数字化专业技能。

要成功推动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做好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进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构建起科学的数字化管理人才梯队。尤其对处于数字化主战场前沿的各类企业来说,在推进其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改变环境、改变组织和改变流程。然而,这些仅仅依靠少数“能人”是无法实现的,仅靠重金引进人才也是不能解决其长远发展问题的。另外,对于数字化转型,很重要的一点是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生态圈”中融合自己的业务、提供自己的价值贡献,最后形成自己的收益。为此,必须建立网状化、平台化的数字化组织,形成自驱、赋能、共生、协同的数字化环境[1],才能激发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变革的发生。激发人的潜能,培养数字化人才,必须有“环境造就人才”的意识和具体有效的做法[2]。因此,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攻坚意识,谱写新时代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2 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能力素养

目前,我国正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互联网+”“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以新业态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变化能力、适应能力的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为此,必须要探索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3]。

数字时代,社会(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人的转型。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改变人的思维模式,需要以更高的视野看待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推动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有战略思维与顶层系统框架,还应有很强的项目意识与项目思维,需要懂项目管理。

数字化变革与转型实践中会衍生出众多的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工程是实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载体。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大数据与计算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石,与各行各业的技术与科学跨界融合为一体,广泛吸收人类智慧与优秀文化艺术而形成的,具有极丰富的内涵[4]。数字化工程管理是数字化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实质是对数字化工程的运营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强调的是以“数智化”思维解决现实问题;主要包括数字化工程建设、数字化工程项目实施与运维、数字化工程系统评价与改进等。

数字化工程开辟了工程类生产与服务的新领域、新模式与新境界,也带来了社会对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顶层规划与设计能力、跨界融合的创新能力、施工组织与工程协同能力、物联网应用端与云平台的设计与施工能力、软硬件一体化的开发与整体的集成能力等[5]。

3 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主要特征

学习型。数字化时代,唯有快速学习、快速适应、快速引领创新,才能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成功。某集团总裁曾说:“当今时代,所有企业领导人都必须对大数据有所了解,不仅要知道它是怎么回事,还要懂得如何加以利用,每个人都必须从头开始,重新学习[6]。”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新方法,吸收新经验,产生新能力,满足数字化企业的人才需求。

跨界型。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过程中,要求以数字化理论与技术等为手段,以跨界融合为标志,系统地解决问题。因此,突出的是“数字化的跨行(界)融合应用”,这就需要数字化人才要具备与各行各业的技术科学跨界融合为一体,并广泛吸收人类智慧、优秀文化艺术、集成机器智能等数字化综合应用科学体系知识的能力。

适应型。面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威胁与机遇的持续涌现,勇于求新求变。能够灵活调整既定战略、及时应对潜在威胁并迅速把握成长机会。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具备适应与调整的能力,然后透过再学习与转化,与企业融为一体的人才能适应变革并在转型中贡献价值。

执行型。陈春花教授曾多次讲“很多人知道怎样做才能成功,但只有成功者践行了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执行是干成事的一项核心素质,一切目标的达成都要靠坚定地执行。推动转型落地必须坚定不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险阻,都要说到做到、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严格自律、恪尽职守,以过人的耐力与定力引领企业成功转型。

创新型。拥抱变化、创新求变、具备敏锐的嗅觉已是各大企业的文化追求,创新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数字化转型是在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乃至商业模式上创新。数字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新型管理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阶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需要创新型人才披荆斩棘、开拓进取。

敏捷型。“敏捷”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聚焦重点、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工作方法。比如,经典的MVP(最小可行产品)就是“敏捷”所提倡的一种产品交付理念。敏捷型人才更懂得用“敏捷”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科学思维

人才的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科学方法,因时制宜、开拓创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验证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着重探索其培养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4.1 系统思维

推动数字化能力顶层设计和数字化技术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实施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既充分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又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4.2 辩证思维

要始终突出“数字化”这一主攻方向,将数字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以数字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牢牢把握数字创新的关键。要激发各方创新活力,形成创新合力,搞好社会需求和高校培养“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做到两者协同发力、精准发力。要跳出数字化来培养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非一蹴而就,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在培养过程中不能忽略甚至丢失传统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另外,在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底线”,不能什么方向热门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社会大系统中,需要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能工巧匠。

4.3 创新思维

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以狠抓“数字化工程”这一第一要务来落实发展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把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针理念和社会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新工科建设要求和发挥高校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坚持传统专业特色继承与数字化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做到三结合、三统一。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是增加或学习掌握几门数字技术的课程,而是要在优化数字化创新生态上不断发力,需要进一步激励社会各界的创新能力、激发全员创造活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新动能,切实把数字化能力培养系统(尤其是高校)中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调动起来,做出勇立潮头的新气势,做出数字化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5 项目管理促进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成长

在数字化创新与发展浪潮下,现代企业的定位已经不只是以卖产品或卖服务的传统形式来呈现,社会对企业价值的认识更需要一个升维的看法。VUCA(多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时代,必须认识到人的价值就在于善于做不确定的工作。例如,渔夫不知道想捕的鱼在哪里,他还会选择出海,虽然不知道鱼具体在哪个位置,但鱼肯定在大海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再加上灵活应变去捕获到鱼。越是不确定的工作,就越需要有明确的大方向,更需要凭经验进行判断,还需要进行灵活应变。因此,应充分认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拥抱变化创造价值。对于确定的工作就尽可能地利用智能机器,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人机协同关系,让人在做不确定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打造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创新能力是社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数字素养也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艰巨任务,需要多部门交叉融合、集成创新,需要企业上下统一认识,改革传统理念与方法,这促使企业必须推行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变革。这一变革也必将促使对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进而促进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成长。

企业的每一个项目(包括数字化改革)都需要一个称职的项目经理。因为有些技术专家因自己的“硬”技术而可能会出现藐视“软”管理,建筑师一味追求极致的完美,而忽视当下资源约束与环境条件的工程可实现性。因此,在当今的社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也应避免让纯粹的技术专家来领导每一个数字化转型实践。

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要高效地完成不同的数字化转型项目,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数字化创新型管理人才的成长与能力提升之路。

猜你喜欢

创新型转型数字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