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理念构建高等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

2022-08-01张兰云董素梅

科技风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竞技竞赛建模

张兰云 董素梅

沧州交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河北黄骅 061199

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领域与企业深度的合作,是面向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动性。大学生在有趣和激烈的竞赛中,可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并对计算机技术建立深刻的认识。利用数学建模竞赛,可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令他们真正敏锐地感知数学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需将PBL教学理念合理介入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构建工作中,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在全面实践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过程中,不断诊断高等数学教育的问题,学科教学与竞技比赛科学结合,逐渐形成完善和多样的人才培育新体系。

一、PBL教学理念的深层内涵

(一)以学生为本

PBL教学理念在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中的介入,更强调以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为主,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方法。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高等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进行构建。高等院校要以学生学习知识为出发点,以扎实掌握理论和熟练应用为落脚点,确保他们真正获得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组织各种竞赛和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积极和深入地参与到各种竞赛活动中,逐渐形成先进理念和数学思想,最终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二)以问题为导向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高等院校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PBL教学理念在高等人才培育中的优越性,能够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发现问题作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着力点,教师要能科学地设计问题与有趣的教学场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问题导向功能,使学生围绕具体的数学原理和命题展开深层次探讨,并能主动地分享讨论结果。提出假说和问题后,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再验证和再认知。总而言之,PBL教学理念更强调以不同的问题为切入点,多样化和多渠道地传授和讲解学科知识。

(三)关注学习过程

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情景再造,并全程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深层次剖析和诊断学科教学问题。从本质上来讲,PBL教学理念更注重有尺度地把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不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度思考,并能够提炼和分析问题。教师在实际应用PBL教学理念时,必须深入参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以辅助者、服务者、倾听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互和沟通。

二、高等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的根本价值

(一)推动数学建模课程创新

数学建模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可将生活与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并从数学学科视角探索和研究具体的应对之策。要立足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建模,借助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而高等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与开展,可推动数学建模课程的不断创新。根据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客观和多维度地评价数学教育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数学建模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数学建模教学可与科技竞赛进行有效地对接和衔接,并能对传统的教育范畴和空间进行拓展与延伸。在丰富的教育场景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真正体现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二)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概念与原理的学习,最终都应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以此才能出现高等院校数学教育的优越性和实效性。利用不同规模和性质的数学建模竞赛,可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理论,并对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动态强化。高等院校可利用数学建模竞赛,刺激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根据比赛过程和结果,客观反思自身的能力短板。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达到补足知识缺陷的效果。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实质上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作为以大学生为主的团体科技,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素养,都属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高等院校既要发挥传统课堂的育人优势,又要利用数学建模竞赛,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利用实践性更强的科技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应用的要点与技巧,能够对相关的概念与原理建立深刻的认识。尤其应真正利用比赛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能力,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辩证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三、基于PBL教学理念构建高等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结构框架

(一)培训目标

以PBL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精准定位培训目标,为竞技比赛活动流程的设计和主题选择提供明确的思路。根据国家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育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地设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目标。具体来说,以增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继而选择适合的社会组织或企业展开战略合作。而培训目标的定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客观评价学习问题。以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为导向,制定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目标。

(二)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PBL教学理念,实际构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整个进程中,要生成符合学生认知架构和需求的培训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探讨、项目实践、课题研究三个主要培训方法,应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竞技比赛的规则和活动组织形式进行。培训方法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明确数学建模竞赛的主题、性质、规模。若以学术研究为主开展数学建模竞技活动,需选择适合的场馆和竞技人员,并邀请业内的专家作为评判和裁判。基于这样的思路,高等院校要设计科学和有实践性的培训方法,为后续开展具体的科技活动指明方向。

(三)培训内容

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数学建模竞技活动,主要围绕数学建模基础知识、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数学模型应用等内容,设计具体的培训流程和规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确保他们具备参与竞技比赛的资格和能力。要适当增加建模问题训练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培训内容进行动态拓展和优化。培训内容的设计是构建数学建模竞技培训体系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以及赛后学生对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的认知倾向。既要保证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还要适当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文化和案例。利用严肃性和趣味性并存的培训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训练,最终要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赛后复盘

基于PBL教学理念,构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增强高等数学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注重比赛过程的评价和监管,还需充分利用赛后复盘对整个体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书写和上交研究报告。引领学生回溯和回忆数学建模竞技过程,既是总结经验和教育的过程,更是学生与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进化的过程。跳出竞技比赛的氛围和情境,客观和理性地分析比赛过程和问题,并帮助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将赛后复盘的各种报告和结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促使高等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内容获得有效创新和丰富。

四、基于PBL教学理念构建和实践高等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与培训内容科学融合

高等院校需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数学教学与培训内容的结合。可分为校内竞赛与校外竞赛两种比赛形式,并以原始教材为主,制定竞技比赛的试卷或实践项目。既要利用数学建模竞技比赛延伸和深化传统的教学内容,还需把控好培训内容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不能超出学生的既定认知架构和数学解题能力。构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认知能力等,具体设计比赛的内容和培训方式。在此基础上,在具体的比赛活动中体现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作用和功能。教师需参照课堂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定位数学建模竞赛的性质和规模。要将数学教学与竞技比赛有机结合,利用基础系列、计算系列、建模系列、创新系列等4个不同培训体系,对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例如,在校内组织和举办程序设计擂台赛,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和考核结果选择选手。利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努力和深度学习数学建模知识,主动地争取参加竞技比赛的名额。而在实际的擂台赛中,进一步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进行强化。

(二)课程考核与竞赛结果相互映照

运用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要设计好比赛的时间和规则,尽量不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时间产生冲突。做到课程考核与竞赛结果相互映照,聚集不同的精神力量,驱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建模知识和应用原理。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将数学建模竞赛科学地渗透到“数学实验”课程考核中。将校外参赛人员与本校大学生组织到一起,共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围绕具体的课题展开探讨,并根据最终的考核结果设定实践比赛的流程和方式。构建课堂研究与竞技比赛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模式,将课题研讨与项目比赛进行有机结合,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深度参与到领域知识探索领域。另一方面,竞技活动可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将竞赛结果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并结合其他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客观和如实地反馈学生的具体问题。真正体现PBL教学理念的价值和深层内涵,在教学和比赛的整个过程中,都能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关键,继而科学构建和实践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

(三)以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总结

数学建模竞赛是考核和验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高等院校培育具有活跃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对于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高等院校科学引进PBL教学理念。无论是构建具体的培训体系,还是设计实践环节和流程,都应做到全程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和心理,选择适合的契机和比赛形式,对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培训和训练。根据学生课堂吸收知识的效果,对数学建模竞技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践。例如,以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即将论文作为比赛考核的作品。教师可科学设计论文题目和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在既定的情境和时空下完成论文,并按要求进行提交。而后由学校组织教师对论文内容进行评价,依据具体的考核规则和要求进行论文打分和评级。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需围绕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开放性的论文题目,组织学生书写相关内容的论文。将论文评价作为数学建模竞技比赛的一种特殊形式,甚至成为高等数学教育的新方法,以此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对不同阶段的学习结果和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基于数学建模联赛增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高等院校应以数学建模竞赛为抓手,依据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多样和多主题的培训体系。可利用数学建模联赛,活跃学生数学思维,并在比赛与竞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建模能力。高等院校可邀请区域内的其他学校优等生共同参加数学建模联赛,在激烈和公正的竞争中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与强者之间的差距,促使他们更加虚心和深入地学习数学建模知识和数学文化。高等院校可选择在暑假和寒假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应科学地设计奖项和竞技规则,既要保证学生具备紧迫感和危机感,还要无限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可根据参与竞技比赛的学生综合素质,适当地提高比赛难度。例如,要求学生进行全英文写作,以开放的主题展开和组织比赛活动。即将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英文写作科学融合,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不局限于建模能力的强化,可对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提升。要通过精准定位培训目标,有明确思路地组织和举办各种性质的联赛,多样化地实践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问题、身心成长规律,科学地构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有规律和周期性地对学生各种能力和技能进行培训。竞技比赛内容和规则的设计,要充分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数学解题能力,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进化和提升。要在不断实践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进行强化。

猜你喜欢

竞技竞赛建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竞技精神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花与竞技少女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