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物科技信息及共享——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为例

2022-08-01郁健琼

科技风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类目藏品

郁健琼

上海博物馆 上海 200003

一、背景与现状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研究信息化整合共享工作,实现文物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共建。上海博物馆东馆智慧化项目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建设要求及《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内外博物馆的先进管理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数据为重要资源,围绕“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传播、智慧研究、智慧运行”六大要求,实现“创建国际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目标。项目将建设研究与保护平台,包含馆藏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和文保环境监测及数据采集评估系统。

藏品信息和藏品一样具有重要价值,记录翔实可靠的藏品信息是藏品能否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关键,它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藏品的全貌和内涵,藏品信息管理对于博物馆藏品管理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馆藏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为核心,涵盖文物藏品、碑帖、古籍等,同时结合藏品文物的布展、出入库、借入借出、移动盘核、科研(共创)、保护以及藏品相关的影像数据、三维数据等相关信息的管理,为上海博物馆提供藏品全流程综合管理工具。文保环境监测及数据采集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实时监测文物保存环境基本参数的变化,对文物保护环境的监测指标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估,实现对异常环境质量的及时预警,第一时间采取必要的保护和调节措施。藏品全流程管理包括藏品的文物科技检测、修复等信息,文物安全评估既要掌握环境条件,也需掌握评估对象——藏品的特征信息,未来东馆的展出重在讲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历史、文化视野中看文物,有“一带一路”和“上海及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两个主题展,主题式展陈可以打通、融汇不同材质、类别、年代的文物,在同一个展陈环境中不同材质、不同年代、不同稳定性的文物对温度、湿度、通风、空间、有害气体和生物元素等保护环境均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因材施护”。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之一,历年来在博物馆环境、各类质地文物保护、热释光测定陶瓷器年代、古代金属工艺、文物科学分析、书画装裱、青铜陶瓷与木漆器修复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管理平台有检验检测系统和文物保护修复系统,文物保护修复系统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部门提供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申请、方案编制、实施过程、项目验收、档案汇总等全过程管理。上海博物馆在全国率先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和上海南汇文物集中库房环境监测系统两处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汇总,形成“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上海区域监测平台”,但平台缺失监测环境中的文物信息。上海博物馆目前运行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于2002年,是上海博物馆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的一个业务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专业研究和文物保管两类用户进行开发,主要包括藏品编目管理、藏品来源管理、藏品研究管理、藏品保管管理、藏品媒体信息管理等,藏品保管管理有每次修复和检测作业的文物提取时间和文物保管人员等简单记录,但没有修复档案和文物的科学检测报告等详细数据。目前,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管理平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上海区域监测平台与上海博物馆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三个平台多个应用系统独立运行与维护,数据独立存储,彼此间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了物理上的孤岛,同时各系统不能兼容,数据标准不统一,彼此间又形成逻辑上的孤岛。

“数据驱动智慧”是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理念,文物信息综合管理与应用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文物科技信息与藏品信息数据关联与共享是数据利用的升级和创新,也是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保护的要求。

二、国内外藏品信息标准分析

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发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下称《体系规范》)是博物馆建设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业标准,《体系规范》有指标群—指标集—指标项三个层级,三个指标群为“A藏品信息”“B藏品管理工作”和“C藏品文档信息、研究论著信息与声像资料”,明确地将文物信息分成文物本体、文物管理和文物资料三大板块,33个一级指标项(指标集)和139个二级指标项。B06指标集“保护”有6个指标项,其中B0601保护优先等级、B0611保护措施、B0621保护技术类别和B0630保护记录四个文物科技相关指标项。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和馆际资源交流和共享需要的不断增长,国外专业研究机构编制了多个适用于博物馆藏品的原数据标准,CWDA(全称是艺术品描述类目)是盖蒂研究所参与研究并被业内广泛采用的艺术品信息标准,CWDA有31个一级类目,其中关于艺术品本体及相关信息的一级类目27个,一级类目一般有2层子类目,其中7个类目有3层子类目,最多4层共500多个类目,是一整套层级分明、详尽周密、体系完善的艺术品描述类目。CWDA一级类目中14.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检测历史)和15.Conservation/Treatment History(保护/处理历史)两个文物科技相关的一级类目。CWDA对检测历史的定义是对一件艺术作品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整体物理状况、特征和完整性的评估,这包括在特殊条件下对作品的检查,但不包括改变作品状况的干预或处理,如修复或保存。这个一级类目有7个子类目:14.1.Condition/Examination Description(检测描述)、14.2.Examination Type(检测类型)、14.3.Examination Agent(检测人或机构)、14.4.Examination Date(检测日期)、14.5.Examination Place(检测地点)、14.6.Remarks(备注)14.7.Citations(参考文献)。保护/处理历史的定义是为修复、保护或稳定作品所采取的程序或行动,这个一级类目也有7个子类目:15.1.Conservation/Treatment Description(处理描述)、15.2.Treatment Type(处理类型)、15.3.Treatment Agent(处理人或机构)、15.4.Treatment Date(处理日期)、15.5.Treatment Place(处理地点)、15.6.Remarks(备注)15.7.Citations(参考文献)。

中外标准对于文物信息的记录和描述均包含文物科技相关信息,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化的趋势也要求藏品管理和文保科技应用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与共享。

三、基于文物科技研究的藏品信息共享

对藏品实施的检验检测和保护修复等科技作业是藏品全业务生命周期管理的组成部分,东馆藏品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将通过网络、接口、协议,与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管理平台的检验检测系统和文物保护修复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通过每件文物唯一的藏品编号关联文保中心检验检测系统和修复系统中馆藏文物的科技信息记录,文物科技信息的记录项目和内容参照国内外标准,以获得文物完善的全流程管理信息,藏品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的用户可以查询权限范围内文物科技资料,为藏品相关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藏品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将检测或修复藏品文物的本体和管理基本信息推送到检测系统和修复系统,使得文保科技管理平台的应用系统能获取准确的馆藏文物信息数据,避免了不同用户进行重复的数据录入工作以及因此造成的信息误差。以文物为中心的管理和科技的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共享信息数据,提升博物馆文物相关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文保中心先进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高光谱成像仪,红外、拉曼和荧光等高科技无损分析装备等技术研究手段可以为《指标体系》中A03“年代”、A06“质地”、A08“工艺”等指标集的内容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20世纪70年代,上海博物馆应用软X射线无损探伤技术,成功辨识了《上虞帖》中隐含的印章,为该件珍贵文物的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热释光现象对样品的辐射计量作出标定从而判断古陶瓷烧制的年代的技术称为热释光技术,上博热释光实验室已测定过古陶器1500多件,瓷器3000多件,目前对于古陶器的测定误差可以做到10%以内,瓷器年代的误差一般在10%~20%。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对珍贵文物样品的无损检测,通过对其特征X射线(X荧光)进行研究,判断文物材料的组成物质,研究成果已有应用于文物的制作工艺、来源判定、年代推断等方面。科学研究博物馆的主要业务工作,也是其他业务工作的基石,博物馆的现代科技考古研究能为传统人文学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线索,研究科技考古与器物学和考古学研究相结合相印证,可能使某项学术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配备的世界一流设备,每天都在对各种馆藏文物、馆藏或外来的样品进行科学检测检验,研究人员对积累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在对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基础上,总结规律性的特征现象,得出某个科学严谨的结论。如果按照藏品管理每件(套)文物一条记录的模式来管理检验检测报告,虽然藏品数据库中某件(套)文物信息是完整的,但大量非馆藏品的检测报告被排除在藏品数据库管理的范围之外,相比一件藏品的一份单独检测报告,一组具有某种内在关联关系样品的科学检测报告其研究价值要丰富许多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关联相关的一组检测报告推送给用户,可增强和放大单份检测报告的作用和价值。标签通常用来标识用户的目标、分类或内容,是为用户确定的关键字词,是便于用户查找和定位目标的工具。文保中心中的检验检测系统可对每份检测报告设置多个标签,标签的设置要结合实际业务目标和内容,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讨论标签体系的范围,完善各个标签值的定义。通过建立体系化的多维度标签,将实验对象的属性特征、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等标签化,以这些标签在文保中心检验检测系统管理的大量检测报告中建立多个关联报告组,以数据的关联产生新价值,服务博物馆研究。

四、关联文物本体现状与保存环境的信息共享

我国近15年来开展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预警和预防性保护实践,文物保护理念已逐步向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文物预防性保护需要及时掌握文物的“健康”情况,评估文物是否处于安全处境,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文物处于安全的状态。如果用“健康码”来表示文物的安全状态,每件文物的“健康码”是个动态值,是实时环境参数和文物本体属性参数综合评估的量化值,不同材质、不同稳定性的文物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和生物等不同元素有不同的敏感度和影响度,文物“健康码”的算法中应包括文物本体属性因子以及其环境因子,结合各因子对文物安全的影响系数,以个性化的算法得到精准的文物“健康码”。因此,文保环境监测系统的环境数据需要关联藏品系统相关的文物本体属性信息,例如文物质地、文物稳定状态、文保等级等,文物质地有无机质、有机质、多种有机无机复合或组合质地,这些都是对文物安全做出精准评估的关键参数。

可以通过顶层设计的地点管理来达成文物与环境的数据关联。顶层设计的地点管理是基于互联网共享共治理念而设计的全局范围常用通用信息管理,例如,用户管理、会员管理、部门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地点管理、展览管理等,避免不同应用系统因为对同一对象的描述差异造成信息误差和混乱。参照邮政编码的设计思想,以一套规则统一的地点编码来管理博物馆各项业务中的地点信息,地点编码可表明地点的位置、范围大小以及地点之间的关系。环境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地点与藏品系统的文物放置地点使用同一套地点编码,监测系统通过对编码的识别判断可关联藏品系统中在传感器监测环境范围之内的文物记录,并获取这部分文物与安全相关的本体数据,根据环境和文物本体两方面参数测算文物的“健康码”,达到实时监测文物安全的目标。监测环境中的文物发生变动,环境监测系统自动关联环境中更换后文物的本体数据,得到文物的实时安全评估值。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与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关联和共享,让文物的环境与环境中的文物组合成为有机整体,达到对文物的精准保护。

结语

博物馆各个应用系统既是数据的生产者,又是数据的消费者,保护和管理是围绕文物展开的两方面业务,文物保护智慧化应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保存环境与文物本体关联变化的大数据研究,进一步实现保存环境智能分析和优化调控,在文物本体信息获取、文物环境监测、安全防护技术等多个方面推进整合优化。文物管理智慧化要在文物全流程管理数据广泛共享的基础上,创新数据利用模式,挖掘数据价值,通过信息资源的关联、发现、比较、学习和再创造,服务藏品研究、保护、传播以及新利用,释放数据具有的催生博物馆变革的能量。基于互联网共享共治理念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智慧化项目,坚守核心业务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标准制定、信息共享和应用融合,消除碎片化需求造成的信息孤岛和孤立的应用系统,实现系统和数据的全方位整合,以日益成熟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为博物馆核心业务赋能,实现智慧化藏品管理、保护、研究和综合应用体系,提升博物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类目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罗妍妍藏品欣赏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