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在新媒体语境下光影投影装置在文物展览中应用

2022-07-29赵紫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全息光影投影

赵紫路 徐 展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当今新媒体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被应用于各大展览中,文物展览也不例外。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出现,传统博物馆开始结合新媒体技术,探索人与博物馆更深层的关系,寻找新的展览方式与文化传播的途径。光影投影装置的应用无疑是博物馆探索新型展览方式与扩大文化传播范围的突破口。

新媒体简介

新媒体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21世纪初期在我国开始流行。现在的新媒体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并且发展迅猛,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可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但新媒体一词在学术界中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从不同维度阐释新媒体,新媒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博物馆中的文物展览

博物馆发展

早期博物馆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收藏奇珍异宝的兴趣爱好,仅对上流社会和达官贵族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随着社会变革,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博物馆也逐渐对平民开放,与人们的联络越来越紧密,其重心开始从“物”偏向“观众”。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影响下,博物馆开始摸索自身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逐渐确立了教育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社会职能,其本质也从“以物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近年来,“新博物馆学”对博物馆的功能、文物展示、文化传播方式进行了极大的改变,对人的研究与关注也逐渐增多,推动了博物馆展览方式的改变,也为博物馆内文物信息和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多维度的重大变革。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官方博物馆也一直在探索着新的展览方式,将当代新媒体技术与历史文物相结合作为展览的主要展示内容。当今的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沉浸交互特点的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博物馆使用不同的科技手段让不同的文物重现在大众面前,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多。这必将推动博物馆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播。

传统展览形式

博物馆是一个向大众展示文物、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大多以讲述历史的方式来展示,内容大多注释在版面上,这样能够直观地向观众展示文物。但这种展示方式太过单一,缺乏趣味性及引导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首先,如果参观人数过多,致使环境嘈杂,会影响参观者的情绪以及欣赏的心情;同时也可能会对展品和其他设施造成一定损耗,甚至是损坏,不利于文化及经济的发展;且实地参观也会增加人们的经济投入。其次,有些观者可能因为自身原因或者地域限制不能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这会导致博物馆的文化市场影响力推广面缩小,长此以往会失去竞争力,进而被人们遗忘。

新媒体环境下秦始皇陵兵马俑展览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对线下文化艺术的需求逐渐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直在探索文物展览的新方式,充分利用文物数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系列线上活动,让公众以多种方式了解秦俑与秦文化。该院官网开辟了数字展示这一板块。板块分为多个主题,且有着不同的展厅。大部分展厅都是以Virtual Reality(VR)的形式展示。在该院与百度合作打造的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中,亿像素(如图1所示)这一板块是世界八大奇迹中首个采用百亿级像素进行网络展出的历史景观。数字博物馆的出现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就能清晰直观地看到文物,且极具真实感。

图1 亿像素截图

3D投影技术原理

3D Projection Mapping(3D投影),也称Spatial Augmented Reality、Video Mapping或Projection Mapping,现多称其为Mapping。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者在围绕3D投影技术展开的“未来办公室”项目中提出。3D投影技术是将静态物体作为投影的媒介,以投影仪产生的光线为介质,在物体上投射出图像视频,再利用专业软件(如Mad Mapper)将图像视频与物体进行匹配,产生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炫酷视觉效果;且投影面越大,与投影视频相组合产生的超现实效果越震撼。

伪全息技术原理

“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是一种类似于魔术表演中产生幻觉的光学虚拟影像特效技术,在演出中可打造以假乱真的幻觉效应令观众甚感玄妙(如图2所示)。这种伪全息投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展示方式,被运用到很多实践当中。在一些大型表演舞台上可看到此项技术的应用。它将要展示的画面反射或投射到全息膜上,利用昏暗的环境将全息膜隐藏起来,从而产生图像悬浮在空中的效果,其可以在真实空间中创造出虚拟的3D效果。这种伪全息技术的视觉效果与全息投影技术的视觉效果相当,可作为一种3D显示技术,其制作方法、成本和技术难度都比全息投影技术低得多。

图2 佩珀尔幻象[3]

光影投影装置的优势

光影投影装置更侧重于展现目标的艺术性,追求观众的沉浸式和互动性体验。现今新媒体技术与文物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这种方式的出现不仅可以展示文物,还能使观者具有沉浸式的体验,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使人与博物馆的联系更紧密。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展示文物的过程中,布展者往往会使用艺术作品创作的思路打造一个沉浸式艺术展,放大后的作品可以被观者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让观者能充分体验创作者的意图,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真实且具有艺术感。光影投影装置艺术兼具个性与公共性,这类装置作为新媒体艺术中的后起之秀,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是解决公共空间刻板化问题的有效方式,能进行动态诗意化的表达,是人们关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艺术反馈,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是人与文化、人与历史之间的和谐稳定。

光影投影装置的应用无疑是博物馆探索新型展览方式与扩大文化传播范围的突破口。俑·现(如图3所示)以一种崭新的呈现方式重现兵马俑的独特内涵及重要历史意义。利用3D投影技术与伪全息投影技术,将光影投影装置作为媒介,可以重现兵马俑历史,能使参观者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图3 俑·现——光影投影装置渲染效果图

光影投影装置的应用,不仅为博物馆提供了文化和艺术的养分,而且还给参观者带来了古今融合的全新感受与体验。光影投影装置的呈现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智慧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为博物馆展览的形式与内容、文化认知与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

俑·现——光影投影装置制作

光影投影在装置搭建的过程中,以复合板材为基础,板材外再加一层泥土模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土垣。对几组材料进行测试后发现,陶泥和白乳胶混合,再敷在板材上的效果较好,成本较低。装置两侧的跪射俑与将军俑选用泡沫板进行雕刻,其成本低,重量轻,方便后期二次加工和搬运。雕刻成型后涂白乳胶,晾干后再涂投影漆,以便后期投影更清晰。伪全息投影部分对透明塑料片和10.4寸平板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塑料片虽然体积轻,但成像不清晰;平板屏幕小,呈现的画面也较小。最后选择用玻璃替换透明塑料片,用42英寸电视代替平板,解决了上述问题。

视频分为两个部分。伪全息投影的部分,先使用建模软件对兵器进行建模渲染,再制作兵器的自转视频,最后进行拼接与整合。而投影视频的制作,主要有四个步骤:撰写故事脚本、绘制分镜、绘制视频素材、视频制作。

应用

俑·现——光影投影装置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俑·现——光影投影装置应用于博物馆中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由于历史文物极其珍贵且保存不易,也不便搬运,相比于文物真迹的展出,光影投影装置较为方便安全,可以进一步建立起人与历史、文化的桥梁,让参观者更好地感受文物的前世今生。俑·现——光影投影装置与受众的关系从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简单交互变为深度参与,受众可以彼此交流观点、信息。俑·现——光影投影装置从一维到多维,从静态到动态,增加了受众的黏性,形成了极强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装置作为媒介应用于博物馆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可以为参观者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感官体验,也使文物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路径有了新突破。其可不断扩展传统博物馆边界,加速推进博物馆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俑·现——光影投影装置用多种表现形式构建了一个能够进行知识传播、观点交流、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价值平台,促进了博物馆展览方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博物馆线下交流的智能化和影响力。

光影投影装置使用价值

利用俑·现——光影投影装置能多方位、立体化地传播兵马俑文化,读懂它,千年古物熠熠生辉;传播它,既能提高全民艺术修养,又能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还可以提升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从而真正做到传播文物价值,展现中华风采,具有划时代意义。

光影投影装置可以展现世界历史文化,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多元化、具有立体感的新媒体形式,可以让观众近距离地鉴赏文物,感受文物魅力,让参观者成为参与者。这种富有知识性、功能性、趣味性的展示方式能够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历史文物与光影投影装置技术跨界融合可以让历史文物走向世界,让其成为世界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利用光影投影装置保存、传播历史文物,让千年文物继续发光发热,并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本文以俑·现——光影投影装置为媒介在兵马俑博物馆展览中的创新运用为例,表明文物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路径有了新的突破。其能够打破地域空间限制,不断扩展传统博物馆边界,加速推进传统博物馆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它用多种表现形式构建了一个能够进行知识传播、观点交流、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价值平台,并向更多维的形态拓展,推进博物馆线下交流的影响力,打造跨领域人群参与的新型博物馆平台。引领新媒体平台走上新征程,让新技术再赋能,使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同时希望俑·现——光影投影装置能够让更多的观者对历史对文物有更新的思考与启迪。

猜你喜欢

全息光影投影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投影向量问题
全息“魔镜”在身边
光影
光影
一汽奔腾T77
找投影
光影之下
手机看三维全息影像有望成现实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