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07-28李苗苗王双利李静静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冠脉硬化综合征

李苗苗,王双利,李静静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主要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1],严重者可能伴随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的发生。COPD持续慢性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粥样硬化,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2,3]。近年来研究发现,COPD患者住院和死亡的病因并非只有呼吸衰竭,呼吸功能持续严重受损后可引起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4]。本文对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的126例COPD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5];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除呼吸系统以外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相关家族史,无法配合研究者;④合并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扩张等除COPD以外其他肺病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男66例,女60例;年龄50~78岁[(62.86±3.35)岁];病程10~20年[(12.03±1.41)年]。

1.2 方法所有患者自出院后半年内通过复查、上门、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调查并记录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情况。通过整理随访资料,将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为并发组,单纯COPD者为单纯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烟龄、肺功能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发热、胸痛、双下肢水肿、白细胞(WB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二聚体(DD)等。分析影响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情况126例COPD患者中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者28例(22.22%),单纯COPD者98例(77.78%)。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并发组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NT-proBNP、DD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NT-proBNP、DD为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6~8]。COPD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复杂,原因包括两者具有共同的背景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等,同时COPD的慢性病程导致的呼吸功能受损使心肌长时间处于持续缺血、缺氧的状态[9~11];同时,COPD为全身炎性疾病,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2,13]。有研究认为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需对此进行重视[14,15]。

本研究对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者28例,对影响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为影响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因素。患者年龄越来越大,动脉随年龄增加易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概率[16]。高血压发生后,血管压力负荷增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等生长因子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的病变[17]。

本研究发现COPD分级也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的因素之一,COPD患者长期缺氧后肾小球旁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增多,血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重,从而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概率,当COPD分级越高,心肌缺血、缺氧现象愈发严重,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率越大[18,19]。有研究发现当COP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时,NT-proBNP、DD水平会随之上升,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20,21]。本研究发现NT-proBNP、DD为影响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因素。当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心室可快速分泌BNP前体,而后进一步分解为有活性的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NT-proBNP是比BNP更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检测NT-proBNP来反映血浆中BNP水平;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在左心室前负荷增加和室壁压力增加下合成分泌增加,当梗死心肌的周围存活的心肌室壁张力增加时合并和释放BNP增多[22,23]。DD是在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属于特异性的降解产物,血栓及纤溶亢进的发生能影响其血浆含量,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早期便存在冠脉血栓形成,故作为纤溶标志物的DD在血浆中会相应升高[24,25]。由此可看出为避免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临床可加强对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NT-proBNP、DD等因素的监测。

综上所述,通过对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现状调查发现,引起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密切关注合并危险因素者其变化,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发率。

猜你喜欢

冠脉硬化综合征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考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