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尿酸、B型脑钠肽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22-07-28李贤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肺动脉粒细胞淋巴细胞

邓 超,卫 艳,李贤英,罗 俊

(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常见疾病之一[1]。在以往研究中发现,COPD并发PH是引起患者发展成为肺心病的主要机制,同时也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2-3]。在早期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指出,尿酸(UA)、B型脑钠肽(BNP)与COPD病情发展有重要的联系,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程度密切相关,其比值上升可导致下游炎症因子速度加快,促进病情进展[4,5]。本文通过分析UA、BNP及NLR在此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了解三者与COPD并发HP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治疗的COPD并发PH患者11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6];②患者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或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 mmHg[7]。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经肺部CT检查提示存在肺炎或合并呼吸道以外感染性疾病;②心功能不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因导致的PH;③恶性肿瘤。男72例,女42例,年龄39~79岁[(51.58±5.62)岁],病程4~20年[(11.59±2.85)年];PH程度:轻度31例、中度48例、重度35例。选取同期单纯COPD者101例(单纯COPD组),男67例,女34例,年龄39~79岁[(51.69±5.54)岁],病程5~20年[(12.21±2.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血UA、BNP及NLR检测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次日清晨行空腹抽血检查,抽取血液4 ml,离心后获得血清。UA检测采用酶比色法,仪器为Olympus 2700生化仪(日本奥林巴斯公司);BNP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仪器为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NLR采用sysmex/ XN1000 血液系统分析仪(广州国伦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算NLR值。

1.2.2肺动脉高压评估[8]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飞利浦iE33),获取三尖瓣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值。肺动脉收缩压40~50 mmHg为轻度;51~69 mmHg为中度;≥70 mmHg为重度。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单纯COPD组与COPD并发PH组UA、BNP及NLR水平;②比较不同PH程度患者UA、BNP及NLR水平;③分析三项指标与患者肺动脉分级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纯COPD组与COPD并发PH组UA、BNP及NLR水平比较COPD并发PH组UA、BNP及NLR水平高于COPD组(P<0.05)。见表1。

表1 单纯COPD组与COPD并发PH组UA、BNP及NLR水平比较

2.2 不同PH程度患者UA、BNP及NLR水平比较重度组UA、BNP及NLR水平高于轻度与中度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PH程度患者UA、BNP及NLR水平比较

2.3 UA、BNP、NLR与肺动脉压的关系UA、BNP及NLR与肺动脉压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UA、BNP及NLR与肺动脉压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在以往有研究认为通过对PH患者血液中U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PH与UA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UA表达水平在PH中升高,且高于正常人,且肺动脉分级越高者UA值也越高[9]。低氧血症可引起机体的肺血管异常收缩,导致PH从而引起了肺血管重构[10]。有研究认为,在机体血UA增加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刺激血管收缩进而介导炎症反应,引发血管重构,因此,提出UA可能参与PH的发生与发展[11]。COPD并发PH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缺氧,在本研究中发现与单纯COPD组相比,COPD并发PH者U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肺动脉压分级增加,UA水平也为逐渐上升趋势,经相关性分析可知,UA和肺动脉分压呈正相关,提示UA可能参与COPD并发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UA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肺动脉形成。

BNP主要来源于心室,在心血管疾病评估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12]。研究证实,BNP代谢主要在呼吸系统中,在PH患者中BNP表达明显上升,对患者病情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与PH之间为正相关关系[13]。在本研究中也发现,在COPD并发PH患者中BNP呈高表达,不同肺动脉分级患者中以重度组BNP表达水平最高,而BNP水平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通过了解患者的BNP水平可反映出患者的PH程度,有助于临床评估患者是否合并PH,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4]。

NLR为临床易获取的指标,涉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可反应两者之间平衡状态[15]。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机体发生感染或出现组织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表达会明显升高,而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后,淋巴细胞会随之降低,NLR就会表现为升高状态[16]。有研究发现,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NLR值高于正常人,随着病情进展NLR值也为明显上升高趋势[17]。在本研究中NLR在COPD并发PH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同时发现NLR与肺动脉压存在正相关性,肺动脉压越高,NLR值越高,提示监测NLR水平对患者肺动脉压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评估价值,COPD并发PH患者NLR值升高可能与肺血管的结构出现改变,诱导机体出现免疫,影响了T淋巴细胞的分类以及炎症刺激有关[18]。

综上所述,血UA、BNP及NLR在COPD并发PH中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患者pH程度为正相关,可为COPD并发PH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肺动脉粒细胞淋巴细胞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升主动脉一例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