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叙事与设计

2022-07-27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特聘全国色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坊维度

文/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教 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特聘全国色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 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引言

当今,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渐趋良性互动,但在城乡规划设计方面仍一定程度上疏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针对在实际统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乏在地考量、面貌单一、刻意建设与地方生活环境、历史不协调等,文章以“系统性”叙事方法,从学理溯源和地方审视的角度,深入探讨,启发大家共同思考。

本文分两个部分来叙述:第一部分,就题论题,从设计学人的角度作理论的分析,来追索该命题蕴涵的内在含义与结构;第二部分,以法国南方乡村振兴为案例,通过较为成熟的地方旅游的做法来映衬我的思考。主要想引发大家对乡村振兴问题的兴趣,一起设想应对之策。

1 理论分析

1.1 从文创方法论的角度,需要思考如何从混沌到有序地破解难题

以我个人的经验,可以通过四个经典之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凭什么”,帮助厘清我们的问题。

“是什么”,是对对象做定性思考;“为什么”,是对事物做成因的分析;“怎么样”,是对事物做状态的分解;而“凭什么”则是对事物定性做举证思考与陈述。这是一种可以使模糊与复杂事物清晰化的梳理与自证自洽的系统方法。

1.2 从主题关键词角度,引发衍生思考

我们的关键词首先是“地方”。在语意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地方”,它具有名词性、形容词性,及与西语含义的重叠处,可以理解为带有当地性、地方性、栖息地、区域地点等一系列有空间内涵的语意。

1.2.1 叙事

“叙事”,是近些年在思想界与策划界使用较多的词汇。它是为了使某个主题能够清晰显现以及衍生拓展,而对事物做出的故事性的描述。叙事来自文学、符号学、叙事学领域,它是围绕着某个特定的主题而展开的专题性探讨。

图1 从混沌到有序的解析逻辑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图2 主题关键词解析逻辑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1.2.2 设计

“设计”的主题永远是围绕着人、事、物、场、境五个维度展开的。探究为谁服务、系统建构、营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思考。要使一个地方能够形成某种具有吸引力的叙事,“境界”的追求是不可缺失的。

1.2.3 境

“境”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围绕“境”,要形成可以共情的心境,而后有意境、美境,然后才有造境的目标。造境是一种空间与感受性关联的思考,它应该有独特的语境、哲境、情境和诗境等丰富的内涵。“境”,是我们“地方叙事”聚焦的逻辑起点和追求的目标。

1.2.4 衍生思考

“境”,是“人”的精神境界。古人说:“因心造境。”心的感受是人因问题。今天的乡村振兴、地方叙事与设计,要解决帮助的就是因此话题涉及的不同的人。就今天乡村中的“人”而言,主要有原乡人、还乡人、新乡人、望乡人等所有要体验乡村生活的人。明确了这些复杂的主体,我们再聚焦“人”的维度,就可以看清一个“地方”涉及的各种人际诉求的关系。比如人性的关照,人情的关系,人欲的尊重等。有了这些人本的关怀,就容易理解一个“地方”不同的“人”必然要衍生出的“事”的维度,这些“事”来自政府、居民(原住民或外来游民)、游客与“资本”(即投资人)等。不同的“人”在特定的“地方”就会发生不同“事”,因“人”论“事”。而成“事”就有“境”(境界)高低的问题。

图3 衍生思考解析逻辑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图4 新文科语境下再认设计理念解析逻辑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图5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乡村振兴集群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就“事”论事,须探明“事”维度中的事因、事理、事务和关联的事物等要素。它是“地方叙事”之“事”,是形成“做事”方案和工作计划的依据,是如今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之“事”;“物”的维度便是支撑“事”的载体。“物”,当然也是一个复杂的维度,有物因、物态、物理等;在智能化时代,使传统的物产、构筑物、文物乃至非物质的遗产具有新意,智慧化的物态是时代的特色。“场”的维度是“物”存在的方式与条件。“场”是有能量的。“场”研究的维度有物理层面的磁场,以及场地与场所;也有社会学层面的场域和场态,如人气构建的气场等等。还有“地方”会衍生出来的场景、场能、业态以及线上的与流量关联的影响力的虚拟场域等。

人、事、物、场、境五大要素与维度构成一个“叙事”的话语语境,同时也是“地方叙事”寻找的逻辑起点。从“境”的追求开始,到“人”的关照,再到因“人”引发的“事”“物”和“场”的营建而展开的“地方叙事”。中国美术学院是以人文关怀为特色的艺术院校,我们所做的“地方叙事”相关的课题,首先一定是关注“人”的感受与感情,然后才会展开“设计”触及的系统性的综合叙事。这是我们展开研究的特色。

有了这样一种情态,我们再来思考“设计”,认识就会不同。过往人们论“设计”,总是说人的创造性活动,即通过一套设想与造物计划形成的方案。但是今天,设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最近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的都是再认识的设计,即新文科语境下的设计理念与学科建设。它形成了开放多元的、跨专业的交叉兼容的状态。

因此,要站在一个非常高的精神层面上看“设计”,把它看成这是人们认识世界(包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事物),以及创造世界(包括创造事物)的一种力量。当这种力量变成我们“地方叙事”的“设计”动力时,它就变成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形态。这种力量由思想意识、造物观念、审美眼光、技术手段、生产方式与艺术智慧等要素构成;以实现理想的生活态为目标,它包括“地方”与“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场所特色、器物体系、市场价值等综合要素的探索与研究的创造性活动。

根据我上述的理论结构,不难看到“地方叙事与设计”话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原因是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这些人与这个“地方”的不同环境与不同业态相关联。“设计”面临着已存在的衣、食、住、行、用、玩、赏、商等状态的升级,有的还涉及转型与重构。因而,如何能够形成多维一体的“地方”的特色与风貌,便有了一个文化的传承、转型和创新的过程。

今天的“地方叙事”,一定是跨学科的、网络化的、智能化的设计。需要对“地方”拥有的资源进行再认识,包括自然地理的,如地貌、气候、物产、特征等;历史人文的,如遗产、风俗、人情故事和传说等;社会现况的,如文化、文明、经济、教育、产业等;发展愿景的,如发展定位、战略规划、技术方法、风貌重塑等;以及作为“叙事”魅力的,如特色、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体验等等要素的综合思考。

2 案例分析

下面我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例展开探讨,看他们怎样以薰衣草作为主题展开系统性的“叙事”,从而使我们的议题有一个具体的参照。

法国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是“政府+协会+农户”,三者互动。

政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它提出要求,并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撑。政府规定:只要乡村旅游主体遵守规定,均能获得补助津贴。它注重农业教育,并推行“农民高学历”计划,力图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把本国农业做大做强。政府希望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并取得合格证书。因此获得经营农业的资格,并可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作为激励机制。

图7 基于文创设计方法论的三大层次表述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图8 “合三为一”三层级及功能定位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地方叙事设计工作坊)

农户是法国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主要以家庭农场(或农庄)为载体。农民有知识,才能够实现产业专业化、资源高水平配置、区域分工协作,因而实现政府倡导“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所谓玩转“农业+”经济的发展愿景。

协会是“法国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这是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农业公共职业联合机构。由它来辅助政府行使农业相关的行政事务。它是制定行业规范、标准,以及乡村旅游管理条例,督促各乡村旅游主体自律。它是连接政府和农户之间的专门桥梁,是实现法国新农业发展大愿景的体制机制保障。

普罗旺斯地方的乡村振兴,整合了地域自然地貌特征、当地物产特色、历史遗产、艺术积淀、特色体验以及系统产品。其“地方叙事”将不同特色要素整合在一个策划链里,形成一种叙事的逻辑。设计,便是围绕着这个“叙事”展开的。

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原真性、独特性、体验性、多元性。它以国际文旅目的地作为目标,定位非常高。在这个目标指引下,以美景、美食、闲居和趣味性的体验作为抓手,整合当地九大传统乡村特色生活为旅游项目,包括农庄客栈、产品农庄、点心农庄、骑马农庄等一系列的法国南部传统生活方式来构成一个整体目的地旅游生活叙事。

经验表明,当我们做一个基于设计的地方叙事时,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即策划、规划、设计、营造和营销。“策划”就是要回应四个经典问题;“规划”应对地方的资源、愿景、战略和导则进行思考;“设计”则要形成服务设计、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和综合设计的运作;“营造”是分步展开行动,计划实现营造、塑造、铸造和制造;最后还要考虑“营销”,与市场衔接,通过会展、渠道、平台以及线上展开推广与营销活动。这是“可持续”理念使然的。

从文创设计方法论的观念看,凡事分为三大层次表述,即所谓的“一分为三,合三为一”。其一是顶层设计;其二是文创设计;其三是接地设计。分别对应的是宏大叙事、本体叙事、亮点叙事,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梳理叙事的方法理论模型。

所谓的“合三为一”,第一个层级是顶层设计,关心的是愿景;第二个层级是方法本体建构,关注的是事因和事理等方面的问题;第三个层级是彰显特色来综合思考作为参照的维度,使顶层设计的务虚畅想能够与务实的本体建构,如项目自述、目标聚焦、涉及领域、组织形态及行动计划等关系相融合;最后使系统的特色得到良好的彰显。它们是文化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即为反常态性,使得包括地方风貌的节奏感、韵律感、科技感、材质感、时尚感和美感,得以较好的显现。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坊维度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人生三维度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