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油菜根肿病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2022-07-26朱宏建张政兵詹红玉周鑫钰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机具病区病原菌

周 游,朱宏建,张政兵,詹红玉,周 倩,周鑫钰

(1.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3.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站,湖南 长沙 410005;4. 临澧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湖南 常德 415200)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作物,油菜产业是湖南的重要农业产业[1]。湖南油菜种植面积连年居全国前列,但由于近年来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较重,使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降低,给湖南的油菜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油菜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Wor.)俗称“油菜癌症”,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重要土传病害,主要侵染十字花科作物根部[2]。发病时病原菌刺激根部细胞胀大,使主根或侧根肿大成纺锤状或球形至不规则形的肿瘤,造成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发病植株矮小、萎蔫,最后枯死[3]。由于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而使其防治困难,近年来油菜根肿病的发病逐年加重,危害严重时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4]。为了有效防治油菜根肿病,笔者对湖南油菜根肿病的主要分布进行了调查,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1 湖南油菜根肿病发生情况

2017 年至2021 年,在各县农业主管部门的协助下,采用询问、实地查看、随机五点取样等方法,对湖南油菜主栽区的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油菜根肿病的发病面积、主要发病品种和危害程度等。调查结果表明:油菜根肿病2017年在湖南各地零星发生;2018 年发病面积呈上升趋势;2019 年在怀化地区大爆发,发病面积为6 081.80 hm2(见表1),但2020 年的发病面积降至1 853.32 hm2(见表2);2021 年在常德地区开始爆发,发病面积为120.00 hm2(见表3)。全省以沅陵县、溆浦县和临澧县发病最为严重,部分发病严重田块的病株率达100%,基本绝收。可见,根肿病严重影响湖南省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表1 2019 年怀化地区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调查

表2 2020 年怀化地区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调查

表3 2021 年常德地区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调查

2 根肿病发生原因

2.1 土壤偏酸性

当地降雨偏多使土壤湿度大、施用化肥和农药过量使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差等导致当地土壤pH 值逐年下降,而根肿病的病原菌喜酸性环境,土壤酸性有利于休眠孢子的繁殖、扩散与长时间存活。据调查,沅陵县、临澧县、石门县和澧县病区土壤的pH 值分别为5.80、4.96、4.71 和4.68。

2.2 病区冬季气温高

温度是影响根肿病初侵染的关键因素。当地冬季温度高适于病原菌休眠孢子生存,容易造成油菜苗期感病。据调查,2017 年、2018 年和2019 年11 月当地的月平均最低温度分别为8.9、9.0 和9.3℃。

2.3 河流导致病害蔓延

河流附近一般发病较严重,主要是由于休眠孢子可通过水流快速传播从而导致病区逐渐扩大。调查发现:重病区均在澧水、沅水流域附近,且病害先发生在处于河流上游的怀化地区,然后在下游地区逐渐扩散。

2.4 轮作方式有利于病原菌的积累

湖南油菜耕作区主要是采用稻油轮作。由于休眠孢子可在土壤中越夏和越冬,大量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逐年积累,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因此,芸薹根肿菌病原基数在土壤中的逐年积累增加是油菜根肿病爆发的直接原因。

2.5 农机具跨区作业

芸薹根肿菌可以通过农机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当地农户的防范意识普遍薄弱,跨病区农机具作业大面积推广时由于没有注意进行农机具的消毒处理常会导致病原菌的远距离传播,从而造成根肿病的流行与爆发。

3 根肿病综合防治对策

3.1 加强病害检疫

油菜根肿病可通过跨区作业农机具的带菌泥土进行远距离传播,检疫部门应当严格加强检疫管理,病区作业的农机具进行转场时必须强制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要加强检疫宣传,使种苗企业和农民重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并积极配合检疫工作。此外,要完善监测体系,严格对当地油菜根肿病进行调查监测和防控。

3.2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油菜根肿病有不同的生理小种,不同的油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也有一定差异,因此选育新型抗病品种非常重要。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华油杂62R”和“华双5R”2 个品种,在四川,安徽,湖北恩施、枝江、荆门、荆州等病区试种后表现抗病性较强,有望在湖南油菜根肿病重病区进行推广。

3.3 优化农艺措施

3.3.1 合理轮作油菜不能与白菜、萝卜、青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应与小麦、土豆、玉米等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 a 以上的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大豆—油菜轮作模式可有效减轻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

3.3.2 调节土壤酸碱度根肿病的发生与土壤pH 值密切相关,发病田块大多为酸性土壤。在酸性土壤中应施生石灰100~150 kg/667m2调节土壤pH 值至接近中性,也可施用适量草木灰。

3.3.3 适期播种适当推迟油菜播种期可使根肿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可增加油菜产量。

3.3.4 合理施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切勿偏施氮肥。在油菜播种前施硼砂1 kg/667m2可增加油菜的抗寒和抗病能力,增产效果较好。

3.4 物理防治

加强田间排水,对排水不畅的油菜田必须进行及时清理防止田间渍水,并提倡合理应用排水管(网)以降低土壤湿度;建立无病苗圃防止油菜苗带病传播;对发病田块进行消毒处理,例如:先将土壤深翻整平增加土壤通透性,作畦后选用耐高温、密封好的薄膜进行覆盖,利用太阳能使土壤温度升高产生的高温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休眠孢子。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油菜根肿病相对快速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氟啶胺、氰霜唑、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播种前采用15%噁霉灵600倍液浸种30 min,洗净后播种可有效防治种子带菌。苗床用氟啶胺1 000 倍液消毒,播种21 d 后再用氟啶胺2 000 倍液灌根或用15%氟啶胺种子包衣处理都能有效防治油菜苗期根系被根肿菌侵染。

3.6 生物防治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具有坏境友好、对人畜无毒害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以及苗期灌根处理能有效抑制油菜根肿病的发生。

油菜根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对该病仍缺少快速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由于农业防治见效慢、化学防治产生的化学残留会污染环境以及生防菌的不稳定性等原因,使抗病品种的选育逐渐成为了防治根肿病的主要防治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李倩等[5]选育的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对我国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油菜主产区的根肿病具免疫性;钟婷婷等[6]通过开发和利用KASP 标记,能准确高效的筛选抗根肿病资源,实现了油菜根肿病抗性育种的快速、精准改良。但油菜根肿病的生理小种极易发生变异分化,会导致大多数抗性品种的稳定性下降,这给抗病品种的选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农机具病区病原菌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