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2-07-25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教师进修校陈爱英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游戏幼儿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教师进修校 陈爱英

教育是国之根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幼儿教育也迎来了全面的发展。幼儿教育阶段教授的对象年龄小,与其他教学阶段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认知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幼儿的兴趣。游戏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游戏,促进游戏化课程推进,让幼儿通过游戏学到知识、收获情感。游戏化教学模式是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成长需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目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可。本文就以游戏化教学模式为研究出发点,探究它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旨在提高幼儿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提升,这对幼儿园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游戏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具有好动性强、好奇心旺盛的特点。游戏化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以此为突破点开展教学。现代幼儿教育倡导寓教于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游戏教学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游戏模式就是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它以幼儿教育中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将有趣的游戏融入教学内容中。游戏化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成分:游戏目的、游戏玩法、游戏规则以及游戏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根据游戏以及教学内容给幼儿设置一定的任务和游戏规则,让幼儿带着任务游戏,在活动中根据游戏玩法,让幼儿通过特定的游戏行为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游戏教学是一种轻松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要求,幼儿也能通过愉快的游戏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与需求的,能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游戏教学模式的作用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幼儿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戏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提升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二: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具趣味性,更加适合运用到幼儿教学中,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一定基础;其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具有好动性强的特点,游戏的应用能让幼儿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提升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学习的主动性;其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游戏不仅可以活动幼儿的身体,还能活跃幼儿的大脑、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

二、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幼儿年龄小,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体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也取决于它的这几个特点。其一:教学生活化,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幼儿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不能太深奥,要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理解。教师要将教育教学落实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让幼儿用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形成一定认知,幼儿园中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幼儿将一些抽象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认知,使幼儿更加适应幼儿园生活。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进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其二: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幼儿教育不是注重学习,而是侧重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对幼儿良好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幼儿的身体发育、认知情感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幼儿教育更加具体、全面。其三:幼儿教育具有基础性与启蒙性,因为幼儿教育是儿童开始学习的起点,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基础的,是为幼儿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而幼儿时期习得的习惯、认知等在成年后是难以矫正的。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启蒙,让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开启幼儿的心灵,进而培养他们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游戏化教学模式自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以来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规范游戏化教学模式,建立统一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生活化

游戏化教学模式不仅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游戏,还包括活动前后的游戏,它不仅要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知识,还要掌握一些活动规则以及生活常识和技能。游戏化教学模式中的游戏环节不是随便采用一个游戏,而是要结合生活,开展易于幼儿理解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才是有效的。游戏是幼儿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让幼儿通过游戏真正学到知识。

(二)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驱使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且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重心。这种兴趣培养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儿童是纯粹的,任何幼儿都不会拒绝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化教学模式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爱好,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提升活动的活力,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充分考虑幼儿的情感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积极性的心理暗示

幼儿尚未形成较强的个人主见和意识,并且不具备对事物的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幼儿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可能会给他们的思想、意识、思维以及成长等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遵循积极性的心理暗示原则,给予幼儿正向的心理暗示,助力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四)遵循简单化原则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各个阶段的游戏都需要适应对应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游戏的选择上要遵循简单的原则,尽可能选择适合幼儿的简单的游戏。难度较大的游戏或者游戏环节冗长会降低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游戏教学失去意义。教师通过简单化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样幼儿能从游戏中收获知识。

四、幼儿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去完善和改进,提高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过度重视结果,游戏类型、内容单一

目前,幼儿园已经意识到了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将游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但是部分教师在游戏中过分重视游戏结果,忽略了游戏过程的重要性。设计游戏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学到知识,而非赢得游戏。且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活动中有目的性地引入竞技精神,游戏环节和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较弱,幼儿的参与度也较低,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此外,部分教师设置的游戏类型和内容都较单一,因为幼儿的探索性很强,且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因此游戏的内容和类型也需要不断创新。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在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大多都是相似的,没有创新性,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忽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游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特殊,因为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应当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性,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游戏环节时,对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到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干预和控制游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参与度不高,参与感也不强。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要亲自参与进去,才能融入教学,体现出游戏教学的自主性。此外,不重视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也会导致幼儿难以投入游戏中,无法展开思考,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造成阻碍。教师在游戏中的控制是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强加到幼儿身上的行为,会使幼儿的思维得不到拓展,无法获得较好的情感反馈。

(三)游戏式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内容单一

在幼儿教育,甚至是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教师都占据着活动评价的主体地位。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由教师直接单方面地对幼儿进行评价,幼儿参与评价的机会很少,既没有幼儿对教师的评价,又没有幼儿之间的互评,这样的评价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多元化的特点,而得出的评价也是教师个人的观点,不够准确。因此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他们都是由教师带领着进行学习,教师没有给予幼儿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这对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且当幼儿没有评价和反馈的机会,就会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一种孩子在学习中什么问题都没有的错觉,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当不利的。

五、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游戏化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幼儿通过游戏这一种“快乐”的教学方式获得情感体验,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针对当下游戏化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一些思路,以期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一)扩宽、创新游戏的内容以及形式

游戏化教学模式中的重心就是游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游戏,根据幼儿的需求调整游戏化课程。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并且合理地开发游戏资源,将这些资源运用到幼儿教学中。教师在游戏内容上要紧跟幼儿的兴趣爱好,要扩宽游戏范围,动物、植物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游戏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鱼儿”相关知识时,可以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扮演“鱼儿”,教师扮演“江河”,以此讲解鱼儿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理解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这种鱼儿和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延伸,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是否还存在这样的关系。在游戏的形式上,教师也要进行创新,避免游戏方式的老旧。教师可以结合音视频以及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技术,采用户外室内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到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水族馆参观,并且以此创新、设计游戏;还可以在游戏中融入歌舞、球类运用以及艺术等,在丰富幼儿游戏形式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认知。

(二)游戏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游戏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位置,游戏的内容和主体等都是教师自主决定下来的,因此幼儿在教学中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省去了幼儿探索主题和思考的流程。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会控制和干预,这不利于幼儿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留一个给幼儿思考和探索游戏的环节,让幼儿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得到启发。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完游戏规则和流程后要将游戏时间留给幼儿,减少干预和影响,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三)游戏设置要与幼儿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匹配

游戏化教学是以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大纲为根据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设置的时候要有的放矢,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等开展游戏。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游戏设置不能仅仅将知识学习作为依据,还可以融入一些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等元素,帮助幼儿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例如,教师可以将足球、篮球等运用到游戏环节中,整合多元课程,以满足幼儿教育中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六、结语

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幼儿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模式,它深入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收获知识与情感。本文主要探究了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概念、作用以及应用原则,还讨论了目前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旨在提高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提高幼儿的学习和创造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游戏幼儿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