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做榜样 孩子乐成长

2022-07-25韦宁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家长妈妈生活

□韦宁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是做家庭教育咨询时我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的确,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婴儿认识的第一张面孔是妈妈亲切的脸庞,听懂的第一句话是妈妈热切的问候,牙牙学语叫出的第一声话语是“妈妈”。以后的吃穿卧行,妈妈手把手地教;待人接物,妈妈一点点地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必读的、最有影响力的一本“教科书”。

家长善行做模范孩子效仿是自然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行为、个性与心理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表现在谆谆教诲上,更体现于平时的举手投足之间。从吃饭的姿势、走路的步态,到说话的腔调,孩子都在刻意模仿着自己的父母,尤其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方面,影响更大。孩子的所作所为恰如父母投射的影子。

近闻老家有个上初二的女孩小戴,获得了团市委、当地教育局颁发的道德模范小标兵荣誉称号。作为班干部,她在学校不仅每天都早来晚走,常年坚持做班级卫生,并且经常帮助身边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协助老师做好班集体管理,带领同学们自觉晨读,受到师生的交口称赞。特别是在学校的倡导下,与农村孩子结成了“手拉手”的帮扶对子。

小丰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家看看。小丰的爷爷生病卧床,全靠60多岁的奶奶照料,而且爷爷因病花掉了大量医药费,导致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小丰从小学开始,就备尝了生活的艰辛,她每天要帮助奶奶做家务、干农活,小小年纪就承担了过重的生活压力,让她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团市委和教育局共同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小丰有幸与小戴成为了帮扶“对子”。在小戴的爱心帮扶下,小丰重新燃起了生活的热情。据了解,小戴多次在家长的带领下,节假日和寒暑假去小丰家里与她交流学习和读书心得,一起学着做农活,帮助她照料生病的爷爷。小戴还将自己多余的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益智玩具和闲置的衣物都送给了小丰。网课期间,看到小丰没有智能手机上网学习,小戴就将自己半新的手机送给了小丰。在小戴的帮助下,小丰从一名“学困生”渐渐成了“学优生”。

小戴之所以有这样善良的行为,与她知书达理、乐于助人的妈妈密不可分。在小戴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就经常领着孩子参加社区的公益劳动,双休日和节假日还会去敬老院、疗养院送爱心。邻居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妈妈就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将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来照看。有一次,小戴的一位住校同学小唐生病了,小唐的家长因故不能来接她。小戴很同情地将此事告诉了妈妈,好客的妈妈就让小唐来家住了几天,直到她痊愈。正是妈妈擎起了为人友善、乐于助人的旗帜,才熏陶了小戴的童年,滋润了少女的大爱之心,让她能够品学兼优,一路奋勇前行。

生活向导书厚重 教育本质要回归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扮演好社会向导和生活教练的角色。父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不仅是要让孩子学习必需的科技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孩子掌握生存的本领、学会生活的技能。家长这部教科书,在这章里可以读到的是“生活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前不久,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要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烧菜做饭,学会料理家务,自己进行洗衣保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劳作中出力流汗,磨练出抵抗挫折的坚强意志。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主人公是浙江省的小学生华华,华华手拿大勺站在灶台前炒菜,虽然身体瘦弱,但把颠勺的动作“玩出了花”。据介绍,孩子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日里上班很忙,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目的是想让孩子学着早当家。小男孩虽然才十多岁,但已经被周围的人称作是“颠勺小达人”了。

回想自己的女儿,她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刻意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要学会洗衣服、涮鞋帽,而且要学会买菜和做基本的家常饭菜。我带着孩子来到菜市场,给她演示和说明:如何挑选整齐的韭菜、脆嫩的豆角、新鲜的黄瓜。回家后边操作边教孩子,怎样加水和面、调料拌馅、做剂儿、包好饺子,如何煮水饺不易破皮,煮多久饺子才可以出锅,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包饺子全程演练。当女儿终于吃到自己全程参与的手工饺子后,非常高兴,再没有了不吃皮、光吃馅的毛病。尤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孩子养成了自理能力,到了高中住校的时候,她的适应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同学遇到了生活中的小难题,都来请教这位“小先生”,为此女儿还被推选为宿舍长和卫生监督员,她所在的宿舍始终是学校文明宿舍。

家长“学习做标兵”孩子“成才更顺通”

熟悉我家庭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博士女儿,作为北师大的高材生,女儿被国家选为留学生到国外深造。可他们并不知道,我当年在北师大学习时也是本专业的一名优秀学生,面对深奥的《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成绩多次名列前茅。到后来我走上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在同行职称的专业课考试中,仍然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所以说,我们做家长的在要求孩子搞好学习之前,如果自己能如饥似渴地热爱学习,成为“学习标兵”,那么孩子的成才也会水到渠成。

据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现在的家长中80%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而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学历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对一所中学12个班级的52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是大学以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学习优良的占49%,学习差的仅占2%。家长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家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家庭中建设“学习家庭”不是在“作秀”,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修炼”,是增强家长素质的时代要求。其实,如果你刻意地表现出来要孩子跟你学,其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无意间的表露才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己,孩子也会更加信服。作为家庭教育的公益讲师,我曾经做过“优化双材家教”公益实验。做法是既给家长传授教子方法,又给孩子讲解学习方法,使这两种教育形式优化结合,力求达到“家长孩子共同成长、双双成材”的目的,即家长成为“家教专家”与工作中的骨干,孩子既能学习好,又能品格优。凡是认真按照这个“规则”执行下来的家庭,孩子都会出现明显的进步。所以,即便为了孩子的好成绩,家长也应当不断进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家长妈妈生活
家长错了
鸟妈妈
生活感悟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无厘头生活
不会看钟的妈妈
犯错误找家长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