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7-25福建省莆田市外国语学校林赛阳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治

□福建省莆田市外国语学校 林赛阳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此时更需要教师做好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规范学生行为处事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单一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利于该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而案例教学法则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将它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则能打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有利于拉近该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帮助。鉴于此,笔者从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原则入手分析,并提出了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生中正处于青春期,该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往往没有足够的兴趣,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让学生保持持续的课堂注意力,这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以图片、视频为教学媒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具体可感的实际案例更感兴趣。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充分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心理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能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具体形象的、有血有肉的案例故事,以此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图片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创设良好条件。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案例选择,以符合学生的发展成长需求。案例的真实性、生活化为学生营造了生动的教学情景,令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师生再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直击学生思想观念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要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能有效满足素质教育的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展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可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道德观念和法律条款,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形成。因而教师在选择案例时,第一要同步课程知识内容,严格把控难易度,留给学生思考和成长的空间;第二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案例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这样更易于吸引学生全情投入,进行自主学习。

(二)实践性原则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做好案例与教材内容的有效融合,即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将案例作为学生实践、应用知识的平台和媒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我反思、查漏补缺,了解自身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与巩固,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融合热点新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相对于课本上的内容,他们更热衷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关注诸如“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令人振奋的事情”的新闻。基于这种心理,教师要多关注时事新闻,搜寻初中学生喜欢的热点事件,将它们融入案例教学中,以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从而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题时,教师可先设定问题:“你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算活的精彩?”生命的问题较抽象,很多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觉得没有思路,不知道应该怎么分析解答。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不急于回答问题,在观看一段视频后再看一看能否获得一些启示。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冬奥会花样滑冰决赛张丹受伤仍坚持比赛”“国庆大阅兵各方阵台前幕后”“驻边军人的日常生活”“工厂生产活动”等视频,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问题引导:“你们认为视频中哪类人的生命更加精彩呢?”之后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这样通过问题设置、案例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度,同时还可以让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并通过具体视频带给学生更多启示,让学生对“生命的精彩”产生更深入、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思维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并围绕教学案例合理地设问,在问题的引导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索和分析,之后教师再辅以视频、新闻报道等内容帮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了解问题中蕴涵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命的精彩”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教学,深化知识理解程度

初中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对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做人做事的原则性和正确性认识不全面,欠缺理性分析能力。面对教师所讲解的法律条款以及需要承受的法律责任,学生的理解比较浅显,甚至处于模糊状态。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道德理念和法律法规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时,如果知识单纯地为学生讲解一些法律条款,很多学生往往难以充分地理解,对法律法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避免伤害和不公平的对待等毫无概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提升自然无从提起。因此,为加深学生对上述法律规定的理解,体会法律与未成年人成长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某班有一名叫薇薇的学生,她的父母离异且各自成立了新的家庭,薇薇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条件非常窘迫,但是要强的薇薇从来不跟其他同学说家里的情况。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其他学生都踊跃报名交钱,只有薇薇没有交钱,但是她却不肯说明自己的原因。同学兼邻居轩轩知道后,就向全班学生说明了薇薇的家庭情况,并提议大家为薇薇捐款。然而,当轩轩将钱交给薇薇时,薇薇却拒绝了,并且低头抽泣着跑开了。

在创设了情境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出现了这种情况后,薇薇和轩轩都觉得很委屈,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的行为正确呢?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让学生认识到“轩轩虽然是好心,但是也在无意间侵犯了薇薇的隐私,给薇薇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薇薇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她家里的情况,这是她的权利,轩轩未经允许就私自在班级里公开他人的隐私,这是不正确的”。之后,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法律条文。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案例和课堂所学内容进行了连接,从而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平台,这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均有积极帮助。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及所学内容谈一谈,未成年人拥有哪些“特权”,以及为什么会拥有这些“特权”,又该如何行使这些“特权”。以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对自身成长的积极帮助,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开设辩论活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更多展示机会,希望获得他人赞许和尊重,这是初中生成长发展中的必经阶段。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资料整理、案例分析、思考、辩驳,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探究与分享中提到,《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刻划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我们去到风景特别美的地方旅游,可以在当地的建筑物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留念吗?”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问题辩论,以这样的方式深化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准备辩论资料的过程中,需要查询各种案例,并进行思考、分析、设疑、解答、自我否定等,这有助于学生对道德理念和法治约束的深度理解。现场激烈的辩论让学生明白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情,所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辩论活动结束后,师生要共同总结,找出辩论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弥补方案。教师可将辩论活动情况进行分享,制定出年级辩论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信心、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贴近实际生活,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中提到自由平等的真谛和追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正确:1.小明家庭条件不好,日常生活非常节俭,教师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要求大家都穿着统一的校服,但是小明因为条件不好买不起校服,所以班级里各种集体活动都不让小明参加。2.萱萱学习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为此,教师规定萱萱每周都可以随意挑选一个最合意的座位。3.地铁上两名农民工伯伯因为衣着原因被其他乘客嫌弃,他们只能在地铁车厢的空地上放下行李,坐在行李上,而临近的座位上还有两个空着的位置。在给出不同的情境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理解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如何尊重他人,从而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视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科教育的要求,更是为了在青少年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会辨是非、知善恶,同时了解道德、法律知识,学会养成用道德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应加强对该学科教学的重视,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探索该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方法,以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法治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样板案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