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2-07-25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二小学杨芳花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师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二小学 杨芳花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不再只是传授数学知识的工具,而且还可以从中不断地渗入德育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完善,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把相关知识与德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将就如何打造“德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以下看法。

一、巧设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素质

想要将德育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教学中。对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启蒙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用的学习资源和用心打造的学习环境,向学生传递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念,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并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勇于面对,逐渐形成自信心和责任感。当学生面对成功时,引导他们戒骄戒躁,逐渐养成荣誉感和上进心。这样,学生的习惯和素质都将会逐步养成,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这样的题目:小敏去商店买了两样物品,请大家帮助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教师可以展示小敏买东西的视频,组织学生边观看边尝试列式计算。借助情境和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试着去连接不同的数字,得到不同的运算结果,使学生体会运算符号的巧妙之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充满好奇地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题目:4 444=2,5555=0,让学生填写数字中间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面对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开始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鼓励,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心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发言。当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可以乘胜追击,增加难度,组织学生试着出类似的题目考察其他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出题的过程,还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加强养成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摈弃以往机械灌输的做法,顺学而教,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既能学习到知识,又能受到德育的熏陶。

二、巧设教学活动,升华学生认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来源于实践活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凭借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实践、体会。借助科学家们的研究,用实践活动验证所学的知识,感悟辩证唯物主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且试着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现对立统一的一面。从而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去看待知识、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试着推测圆柱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有的学生可以通过眼睛的观察得到自己的结论,有的学生则是通过画图、推理得到结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并且尝试验证假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通过求溢出水的体积验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相同物体的比重验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有的学生说,也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资料比较求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自分别检验自己的假设。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借助自身体会验证这节课需要讲授的知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在大家的动手操作中迎刃而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检验了真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唯物主义思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本身人文性的特点,联系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结合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达到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传递,扩大积极情感的影响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三、挖掘德育素材,强化爱国意识

我国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有许多伟大的数学家,他们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学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数学教材中,依然是处处彰显着他们的魅力。因此,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德育素材,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埋下“爱国”的种子。教师可以随时借助这些素材,为学生介绍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涉及的伟大人物。通过这些方面引导,使学生想起祖国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心升自豪,主动承担起复兴国家的重任。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九章算术》中的有关内容,启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可以讲述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它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学习“鸡兔同笼”的相关题目时,教师可以摘取其中的“鸡兔同笼”思想,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类似题目,把古代数学家的解题思想翻译并传达给学生。“总腿数÷2-总头数=兔子的只数”,这样的公式通过教师的介绍变得通俗易懂。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出题,然后让大家展开讨论,用各种方法解答类似的题目,从而一边掌握知识一边检验古人的思想的准确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技巧,而且还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爱国的激情油然而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植入古人的解题思想,在学生面前展示古人的智慧,使学生领悟到今天的进步是与古人的伟大付出不可分割的。在感慨古人之伟大的同时感受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增强爱国意识。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节约习惯

数学知识从本质上来看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它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相关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植入德育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在不经意间会造成庞大的浪费。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些观念移植到数学课堂中,使学生在面对这些小事中透露出来的巨大浪费时,真正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媒体技术展示一个大水池,假设这个水池中含有水10吨,每人每天至少需要喝水3千克,那么这个水池中的水最多可以供给多少人一天的喝水量?如果一座城市里有50万人口,在一天中需要这样的水池多少个?假如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每天在洗脸、洗手、洗衣服等用法中会不经意浪费掉1千克水,一天中这座城市的市民又会浪费掉多少个这样的水池?这些浪费掉的水,能维持多少人一天的正常饮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计算着。得出结果之后,大家都感慨不经意间浪费的可怕,这时候教师可以趁机给学生介绍水资源的珍贵,倡议大家节约用水。

在上述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相关计算题目,带领学生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节约用水的可贵之处和浪费用水的可耻,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五、重视小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

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合作精神,它在各行各业都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逐渐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自己的行为将会影响或决定小组情况,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小组中,与其他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大家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分工合作的好处。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学校门口的监控录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统计经过学校门口的车辆的情况,并且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学生都想争做“小小统计员”,大家都紧盯着屏幕,边看边记录。等到播放结束,需要出示统计结果时,学生发现他们统计的结果千差万别,不仅数目相差甚远,而且类别也不相同。这时教师就需要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记录了这辆车,却错过了那辆车。有的学生说边看边记录有点忙不过来……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引导学生寻找更好的办法,学生就会想起分工合作。教师可以放手学生组织分工,自己研究如何统计会使结果更完善、更准确,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认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教学活动,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六、进行课后延伸,丰富德育内涵

学无止境,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认为将课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就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对课后的时间很少关注,这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课堂中,德育渗透也得不到深化。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建立大教学观,注重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拓展性,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群,并有机地将德育融入其中,开阔学生的眼界,领略德育的无穷力量,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钟爱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玩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知识,体验其中的德育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玩七巧板、数独、拨算珠等益智游戏。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这些游戏非常好奇,也会主动地参与其中。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些游戏教材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创设数学闯关游乐园,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发挥聪明才智,努力闯关,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开设数学论坛、办数学手抄报、做知识专辑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彩,挖掘育人价值。这些课后延伸的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课堂授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求知的脚步不会因下课而止步。因此,教师应做有心人,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上述案例中,教师教学完相关知识点后应深入挖掘课外资源的德育因素,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七、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有德育的存在,随时可以进行德育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适时发现与引导,及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培养新型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具备学科育人的自觉以及把数学学科教学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统一的能力,确保数学教学发展智力、培养品德双重目的的圆满实现,全面提升数学教育品质,让学生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教师
《中国德育》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