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2022-07-25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学区何凯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上门学习效果儿童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学区 何凯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校园学习,因而需要教师发挥奉献精神,开展上门送教活动。而在具体的送教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从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思维能力、兴趣爱好、家庭教育氛围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特殊儿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随着我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引导特殊儿童进行全面深入的语文知识学习,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在送教上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充分解决,以此促进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心理疏导、情景设置、游戏教学、家校沟通等方式,展开送教上门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一、关爱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同时,在教师进行教学时也会缺乏大胆思考的意识和主动交流的勇气。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采取关爱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鼓励,提高学习的状态。在对严重残疾学生进行“上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周边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语文教学环境。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在教室布置和教学工具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到处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情感,愿意每天沉浸在以“生活为导向”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自己和社会。其次,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服务和教学,充分考虑严重残疾学生的教学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实践场所,这可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更好的条件,丰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送师上门”可以更好地利用生活实践现场,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保证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例如,在对聋哑儿童进行“爸爸、妈妈和我”一课的送教上门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关爱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在与学生见面时,要考虑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向教师问好的状况,因此,教师可以以微笑的表情和热情地握手与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与自卑心理。之后,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在听力和表达上的障碍,采用图片指认的方式进行本课教学。比如,教师可以用手指向图片中的妈妈,然后再用手指向家庭中的妈妈。并让学生的妈妈对学生进行拥抱,以此让学生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含义。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手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的一些有趣经历,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从而加深对“妈妈”这一词语含义的理解。在学生讲述完后,教师可以表现出欣喜的表情,并通过竖大拇指和拥抱等方式对学生表示称赞,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与认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能让特殊儿童有效消除自卑心理,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式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对很多语文知识不能生动理解。因此,教师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要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开展与特殊儿童思维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以生动的情景式教学帮助特殊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送教上门的效果。例如,在针对智障学生进行《眼、耳、口、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思维能力不够成熟的问题,展开情景教学。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眼、耳、口、鼻这些汉字进行认识。教师首先应考虑这些汉字字形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牢固记忆的问题。因而可以再准备一些面具,然后与学生交流“小朋友,你能从面具中找到哪个是眼睛、哪个是耳朵,还有嘴巴以及鼻子吗?”学生由此能准确指出相应的部位。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你能写出这些部位的名称吗?”这时,学生会对认识这些汉字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面具中的部位分别进行这些汉字的学习。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将这些汉字书写在纸条上,并让学生粘贴在面具中的相应位置。学生能凭借自己的感性印象对这些汉字进行牢固的记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运用情景式教学,解决特殊儿童思维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让特殊儿童借助有趣的事对语文知识进行生动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游戏式教学,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特殊儿童和正常学生一样也有着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多种知识的获取。因此,教师还可以在送教上门前根据所教授内容的具体特点,准备形式多样的游戏道具,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展开类型丰富的游戏,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培养。“门到门”式的生活语言课堂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将生活数学、日常认知等相关内容融入生活语言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对严重残疾学生开展“上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作业,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充分将生活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例如,在针对残疾学生进行《操场上》一课的上门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肢体存在障碍的问题,结合本课内容,展开运动幅度较小的游戏。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操场上的小朋友会进行哪些游戏呢?”学生由此能联想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游戏。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在室内展开形式较为简单的游戏。比如,可以分别拿出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器材,与学生交流“这些运动器材有哪些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对此,学生可以在室内对这些球类器材进行拍打和小幅度的抛接,从而能发现这些运动器材都是圆形的,而篮球和足球体积较大,乒乓球体积较小。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力按压这些器材。学生能发现篮球和足球材质较硬,而乒乓球材质较软。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运用具体的游戏,让特殊儿童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的发挥,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馈式教学,协同家长解决问题

送教上门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往往不能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全面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后还要注重进行家校沟通活动,借助家长的反馈及时了解特殊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从而采取进一步的指导措施,促进特殊儿童进一步地成长。例如,在对盲童进行《悯农》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盲童视力存在障碍,难以广泛学习多种知识,以及不方便进行课后复习的问题。幼儿在与家长交流时,主要可以询问家长对儿童课后复习的辅助情况。比如,一些家长会反馈自己对盲文在使用和辨认上存在着困难,不能对孩子形成有力的帮助。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多种资料,增强家长对盲文的使用能力。又如,教师可以考虑到盲童普遍具有敏锐听力的特性,引导家长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帮助盲童体会诗歌的情感,对诗歌进行牢固记忆。教师还可以与盲童进行电话交流,让盲童反馈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会对诗歌中农民劳动的情景产生体验的兴趣,却缺乏体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播放与乡村生活有关的音频,让学生对乡村中的各种声音进行聆听,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景的感悟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也能成为“送教上门”活动的有力助手,协助教师进一步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

五、互动式教学,提高知识学习质量

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教师在送教上门的活动中,应及时予以相应的语言交流和信息沟通,一方面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认知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认知状态。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了解特殊儿童的兴趣需求,进而避免儿童对此感到陌生和害怕,尽可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保证送教上门的组织效果和学习质量。如针对智障儿童进行《日月水火》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趣味道具,如玩偶、小拼图等,与小朋友建立交际关系,缓和学习气氛,提高互动质量。随后,利用手机或卡片等道具,为儿童直观地呈现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生字,并结合生活经验唤醒起认知记忆,这对智障儿童的识字学习和牢固记忆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还应与儿童进行一些语言交流和识字沟通,如“头上的天空中有什么?”“太阳”“那就是日”等,进而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字,并实现生活化的语言表达。

六、音乐式教学,实现多元开发目标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递、语言渗透的重要载体。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一方面可以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便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与理解。因此,在送教上门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音乐式教学方法,以音乐的形式作为讲授渠道,引导儿童对语言知识展开趣味化的学习。这不仅能提高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还能使儿童在曲调节奏的感知中对其文本内容产生深刻印象,这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认知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如针对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对韵歌》一课的教学时,为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或笔记本等工具,为其播放影像资料,引导儿童对其观看,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关注力,使儿童在轻快的旋律和鲜明的对比中进一步了解云、雨、风、花、鸟、虫等生字。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生活情境,引入一些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如小皮球,圆溜溜,滚来滚去不停留;小手乖乖,小手乖乖,拿起小勺,吃饭吃菜等,这既能提高儿童的识读能力,还能培养儿童观察事物、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七、故事式教学,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讲故事、听故事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激发儿童学习探索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在送教上门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式教学,以讲故事、读故事、听故事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授课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语言理解,使枯燥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且更富有说理性,这对儿童的行为塑造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针对情绪障碍的儿童进行“画”的教学时,考虑到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保持其良好的沟通状态和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如《神笔马良》《齐白石学画画》《画蛇添足》《象先生客厅的画》等,这不仅能保持儿童平稳的学习情绪,还能使儿童在故事的听讲中培养良好的认知品质。随后,教师可借助手势笔画、画作欣赏以及彩色拼图等方法,让儿童根据诗词意义完善画作,并结合画面讲述有关画作的故事,如“爬山”“郊游”“千奇百怪的动物”等。这更易于矫正学生的特殊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八、鼓励式教学,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以鼓励、赏识的方式展开送教上门活动,不仅能帮助儿童建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理和发展心态,还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易于推进教育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鼓励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儿童的语言赞赏和表扬,还应有方法、有目的、有时机地挖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励其自我成长,这对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可使用以下方法。其一,构建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特殊儿童在其心理或生理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尊重儿童、关心儿童、关爱儿童,给予相应的照顾与帮助,在送教上门活动中,为儿童送去温暖与爱心,如糖果、学具、卡片等,这更容易被儿童接纳,从而建立互敬友爱的学习关系。其二,建立成长档案。为每一位送教上门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并了解儿童的成长轨迹,关注他们每一阶段的进步,使儿童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完成教育任务,从而推动整体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语文送教上门活动中,教师要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思维能力、兴趣爱好、家庭教育氛围等因素进行深入的考察,从这些角度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特殊儿童语文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上门学习效果儿童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外卖与快递
莲心宝宝有话说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