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校园欺凌别忽视了孩子的“求助”

2022-07-25刘发柱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小涛施暴者转学

□刘发柱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和自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通过互联网展现在我们眼前,校园欺凌的低龄化与严重性令每一位家长与老师都扼腕叹息。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对校园暴力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近六成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而其中近三成案件导致受害人重伤,11.59%的受害人死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校的这些年里,耳闻目睹过大大小小的校园欺凌案件,这些校园恶性事件无一不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摧残。

处于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自尊心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很多孩子因为羞愧或胆怯无法将自己受到的伤害说出来,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异常”表现,有很多在家长看来微乎其微的细小变化,其实可能暗示着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欺凌。如果了解到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及时出面,以正确的方式和学校老师一起保护孩子,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孩子的细微改变,可能预示着他正在遭受校园欺凌

许茹(化名)是一名转校生,六年级那年她转入了我们学校就读。许茹的妈妈说,许茹虽然在学习上不是很出色,但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在学校里许茹从来没有给爸爸妈妈惹过事。许茹性格内向,朋友很少,也不喜欢开口讲话,因此转学这件事情一直让她惴惴不安,许茹多次向父母表达了自己对新班级的恐惧,可是许茹的父母只当是孩子到了陌生环境不适应,觉得过一段时间一切就会好起来的。但是,一切并没有好起来。

最初发现许茹有些“怪异”行为的是妈妈。许茹的家离学校不远,家门口就是公交车站,乘坐三站便可以直接到达学校门口,可是许茹突然拒绝坐公交车,而是选择每天步行上下学,出门的时间也提前了半小时。当时正是北方的十二月,寒风呼啸,冻得人牙齿打颤,许茹选择在这样的大冷天早早步行上学,让妈妈摸不着头脑,询问许茹,她只是说:“我想步行上学,就是想。”许茹平时就是个“闷葫芦”,于是妈妈也没有继续追问。

后来,许茹怪异的行为越来越多,她开始频繁装病,抗拒去学校,不是今天头疼,就是明天发烧,为了躲避上学,许茹经常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仅如此,许茹的学习成绩也突然一落千丈,她更加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走路时恨不能把头扎进校服里,再把校服的拉链狠狠拉上。同时,许茹还频繁丢东西,不是今天文具盒丢了,就是明天课本丢了。有一次,妈妈发现放学回家的许茹根本没有带书包,在妈妈的逼问下,许茹才吞吞吐吐地说:“在路上丢了。”妈妈气不打一处来,认为许茹的诸多行为就是为了逃避上学。面对妈妈的这番斥责,许茹突然放声大哭,她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腰,嘶吼着:“妈妈,我害怕,我害怕呀妈妈,我真的好害怕!”

许茹拉开袖子,妈妈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她的胳膊上全是青紫色的伤痕,那些伤痕宛如蛇一般攀附在许茹瘦小的手臂上。

许茹的妈妈二话不说找到了学校,经过一系列调查,许茹在刚转学的第一个月就遭受到了校园暴力,施暴者是五个和她同班的女同学,许茹被欺负的理由荒唐又悲哀。据施暴者月月(化名)说,她们欺负许茹是因为有一次月月在班里唱歌,许茹笑了一下,月月觉得这是在嘲笑自己。任凭许茹怎么解释,月月都不原谅,再加上月月从许茹一转学过来就觉得她在“装清高”,本身就心存不满,这下子终于抓到了“把柄”,于是联合自己的四个小姐妹为自己“报仇”。

办公室里,害怕的许茹依然浑身抖得不行,在老师与家长的安抚下,才哆哆嗦嗦地说出了月月等人的“暴行”:月月和许茹早晨同坐一趟公交车上学,每次在公交车上碰见许茹,月月都会当着众人的面用尖酸刻薄的脏话辱骂许茹,有时还会坐在许茹身边,狠狠掐许茹的胳膊,还不许她叫出声。在学校,尤其是在老师发现不了的地方,月月等人更是肆无忌惮,她们扯许茹的头发,把她的书包和作业本从窗户扔到外面去,踢翻许茹的课桌,看着许茹手足无措收拾东西的样子放声大笑,后来她们的“暴行”愈演愈烈,每个人只要从许茹身边过就要用课本打一下她的脑袋,或者用手狠狠掐她一把。许茹由于性格内向,加之是刚转到新学校,在班级之中没有朋友,因此也没有同学向她伸出援手。当问及许茹为什么不告诉父母或老师时,许茹怯生生地说:“她们说……如果告诉大人就要弄死我。”

最终,带头的月月及其他四人,因为校园暴力情节严重,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学校予以训诫,并按校纪校规进行了处分,许茹的所有医药费以及接受心理咨询的费用由五个施暴者的家庭共同负担。

这件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给许茹造成的身心伤害并非短时间能够消除,对她来讲,这段被欺凌的经历会是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

孩子行为异常往往事出有因,家长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的“异常”,而要把关注点放在背后的原因。当孩子出现莫名其妙地厌学、逃学、失眠、食欲不振、学习成绩骤降、频繁遗失物品、身上出现不明伤痕等情况时,家长要及时询问孩子是否遭遇到校园欺凌,并告诉孩子,自己会和孩子一起面对。只有家长早点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孩子遭受更多的痛苦。

校园欺凌没有大小之分,每一件都是扎在孩子心里的一根刺

“爸,给我转学,学校里的同学都欺负我。”一回家,小涛(化名)连书包都没有放下就一脸沉重地推开了书房的门,找到了正在工作的爸爸,“学校里的男生都针对我,我下楼梯时,他们总会推我,有一次下了体育课我往班里走,一个男生突然从我背后冲过来,一下子把我的裤子脱掉了,全班同学都指着我哈哈大笑。”

爸爸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看着小涛皱了皱眉头:“就这么一点儿小事,你一个男子汉至于吗,一点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我都替你觉得丢人。”

“可是,在体育课上,他们故意拿篮球砸我,有一次砸到了我的后脑勺,我的耳朵马上开始耳鸣……”

“男孩子嘛,体育运动时磕碰一下很正常。你说他们欺负你,他们为什么就欺负你?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还没等爸爸说完,小涛愤怒地摔门而出。

这次谈话并未引起小涛父亲的重视,然而一个月后,小涛被同学恶意推下楼梯,造成跟腱断裂。小涛父亲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懊悔不已。

校园欺凌没有大小之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成年人眼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未成年人看来却是严重的伤害。因此,家长切忌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未成年人遭受的痛苦,要以未成年人的感受为第一要义。作为父母更不应该说“为什么只欺负你”这样的话,因为欺负本身在校园内就不应该发生。

作为教师和家长,笔者呼吁所有父母提高警惕,关注未成年人的校园欺凌。你每一次忽略孩子的求助,你每一句“他们只是逗着玩”的搪塞,都是在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甚至是站在施暴者一边伤害自己的孩子。

发生的每一件校园欺凌事件,都不是青春与青春的碰撞,也绝非成长过程中的小打小闹,而是一个生命个体对于另一个生命个体的欺辱与伤害。为了不让隐蔽在角落里的恶伤害到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向施暴者说“不”!

猜你喜欢

小涛施暴者转学
小编有话说
——
铁砂掌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小涛长大了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我也转学了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原来如此
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