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中的“托物言志”

2022-07-24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寒梅残阳众生

中华文化灿若星河,诗歌犹如星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诗歌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读读诗歌,去感受她独特的魅力吧!

【诗歌一】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会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解读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首句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独开的环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诗人把寒梅疑作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也点出了早梅之“早”。

【诗歌二】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

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解读

诗歌前两句先追想柳树在春日的情景。在繁花似锦的春日的乐游苑上,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舞筵上相映生辉。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景象。春日之柳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诗歌三】

画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解读

这首诗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写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诗歌四】

病 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筋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累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解读

诗的前两句写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也因此而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尽管如此,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首诗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诗人以此表明自己即使疲惫不堪,也始终想着社稷,念着众生。

猜你喜欢

寒梅残阳众生
与女友牵手二月有感
仙人台醒梦亭
咏 松
如花绽放
朱建中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王家卫妙解“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