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麻黄剂量及用药时间差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2-07-23冯徐俊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6期
关键词:麻黄有效率剂量

冯徐俊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西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 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为COPD的一种急性恶化情况,是导致COPD 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2]。 目前临床针对AECOPD 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西药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抗菌消炎类药物等,虽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难以有效控制疾病反复发作,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3-4]。 炙麻黄是临床常用中药材,主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嗽气喘等。相关研究指出,炙麻黄联合其他中药制成的混合中药制剂用于AECOPD 患者中的疗效已被证实, 但关于炙麻黄剂量及用药时间的差异对AECOPD 效果的影响尚无诸多研究报道[5-6]。 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炙麻黄剂量及用药时间差异对AECOPD 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对炙麻黄治疗AECOPD 的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总结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80 例AECOPD 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70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将采用常规西药联合炙麻黄治疗的21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依据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B 组、C 组、D 组。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批号:JJSDYRMYY-YXLL-2020-023)。 对照组中,男40 例,女30 例;年龄52~79 岁,平均(63.98±2.5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28.8 kg/m2,平均(24.09±1.42)kg/m2;病程2~10年,平均(5.18±1.32)年。 B 组中,男42 例,女28 例;年龄50~79 岁,平均(64.11±2.52)岁;BMI 18.1~29.0 kg/m2,平均(23.97±1.38)kg/m2;病程1~10年,平均(5.13±1.35)年。 C 组中,男39 例,女31 例;年龄48~79 岁,平均(63.97±2.50)岁;BMI 18.0~29.2 kg/m2,平均(23.05±1.39)kg/m2;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07±1.33)年。 D 组中,男38 例,女32 例;年龄52~77 岁,平均(64.20±2.48)岁;BMI 18.1~28.8 kg/m2,平均(23.92±1.35)kg/m2;病程1~9年,平均(5.07±1.39)年。 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均较为完善;②AECOPD 西医诊断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7]中有关标准;③AECOPD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中有关标准,辨证为肺脾肾虚、痰淤互结证;④能够耐受研究相关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或消化系统基础疾病;②入院时诊断为呼吸衰竭;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④近30 d 内使用过中药治疗;⑤精神行为异常,依从性较差,无法积极配合临床诊治。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60 mg/d 沐舒坦(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324)+2 mg 沙丁胺醇(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09)雾化吸入,2 次/d, 并依据痰培养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连续治疗14 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炙麻黄治疗,依据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B组采用12 g 炙麻黄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C 组采用6 g 炙麻黄治疗,20 d 为1 个疗程;D 组采用12 g 炙麻黄治疗,20 d 为1 个疗程。 三组患者均为1 剂/d,煎煮后得药液,分2 次等量温服。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9]:1 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患者各项主要临床症状(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均消失为显效;患者气喘症状消失,主要症状得到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统计各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心慌、失眠、震颤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整体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方法校正, 检验水准α=原α 水平/比较次数,即0.05/6=0.008。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B 组、C 组、D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 组、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表1)。

表1 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B 组、C 组、D 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AECOPD 为COPD 的一种快速恶化现象,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西医治疗AECOPD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菌消炎、 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虽然起效快速,但药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10-11]。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对于AECOPD 患者可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以发挥西药精准起效快及中药长久性调理等优点,但目前临床上针对采用何种中药、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尚未形成统一标准[12-13]。

从中医角度出发,COPD 属于中医“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并认为COPD 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阻、气滞、血瘀相互交结为患[14-15]。 炙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药性温润,具有平喘止咳、辛散发汗、润肺化痰等功效[16]。 经现代药理证实,麻黄碱作用于支气管时,可兴奋平滑肌细胞β 受体, 激发下游反应, 促使环磷酸腺苷升高,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同时炙麻黄可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利尿消肿等作用,并能够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C 组、D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C组、D 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炙麻黄药性温和,与西药联合治疗AECOPD 可增强临床疗效, 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本研究中探讨炙麻黄的给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差异对AECOPD 的疗效影响,结果显示,D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提示在AECOPD 患者中,采用炙麻黄12 g 治疗,以20 d 为1 个疗程效果最佳,故在AECOPD 患者治疗中,可将炙麻黄12 g、20 d 为1 个疗程作为最佳给药剂量及用药时间, 在提高治疗AECOPD 效果外,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本研究中B 组、C 组、D组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纳入病例数较少且观察时间短有关。 AECOPD 发病机制复杂,祖国医学理论中采用“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原则治疗AECOPD 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灵活选择中药组方对症施治,弥补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19-20]。 中西医结合治疗AECOPD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目前临床医师多依据临床经验用药,缺乏规范性的治疗标准,因此还有待临床深入分析研究,以进一步规范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 常规西药联合炙麻黄治疗AECOPD利于增强疗效, 炙麻黄剂量及用药时间差异对AECOPD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较大,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疗效及副反应两个方面发现,采用炙麻黄12 g、20 d为1 个疗程是最佳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猜你喜欢

麻黄有效率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ICRP 第147号出版物《放射防护中使用的剂量量》 内容摘要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
麻黄 治感冒要药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很有效率
心中的麻黄山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