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内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22-07-22王天舒杨秋阳

中国市场 2022年19期
关键词:盈余程度因素

王 迪,王天舒,杨秋阳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1 引言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对企业盈余管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为争取更多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了解不同因素对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企业内部相关因素与会计相关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1 企业内部相关因素及政策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内薪资水平、内部控制规范体系(CSOX)、内部控制质量、权力关系、财务造假、管理者在年报中语调操纵以及IPO耗时等因素都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尝试将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陆瑶等人(2017)研究控制公司、地域等变量后,发现当企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会刺激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提升,这对市场政策调整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张友棠和熊毅(2017)对CSOX的实施进行了三阶段样本区间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了效应,促使应计盈余管理的下降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上升。

出于舞弊角度进行盈余管理,是最差的一种盈余管理动机,洪荭等人(2017)就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后认为,在发生财务舞弊的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与其成微弱正相关状态;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前年度间管理程度越大,当期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朱朝晖和许文瀚(2018)认为,年报中,管理层在期内的话语操纵与盈余管理呼应,随着投资低效程度的增加,两者的协调性将增强。

张岩(2018)发现公司首次公开招募耗时的影响结果表明,IPO程序开启后,企业对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掌控会随时间下降,而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掌控则会上升。

2.2 企业生命周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生命周期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而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也是业界广泛关注的要点之一。学者们主要在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三个时间段内对企业盈余管理情况做了相关探究,虽然对每个企业来说生命周期不尽相同,但当对同一周期的情况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其间共性。

陈沉等人(2017)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经过三个维度的实证检验发现,增长期、衰退期和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不同,并且行业竞争的三维指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周期的应计盈余管理以及真实盈余管理都具有抑制作用,但程度也不尽相同。

王汀汀等人(2018)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后得出,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在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方面,企业管理层在衰退期进行的动机最强,因此此阶段进行应计盈余管理最多,而在成长期企业继续通过控制账面来获得资金,因此会大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

2.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国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企业相关盈余管理活动明显受到制约。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

梁微等人(2021)通过控制相关财务指标等变量建立模型验证得出,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有制约效应,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公允价值计量促使公司财务情况更明朗透明,提高了财报质量及准确真实度。

蔡利等人(2018)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公司更多地使用了真实盈余管理,公允价值使用范围和范围的变化以及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呈现出积极的变化。

3 企业外部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1 媒体关注等外部组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外部媒体或舆论对公司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制约作用,可以成为公司的有效监管者。文章梳理了不同学者的文献,证实媒体关注等外部组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如下:

陈克兢(2017)发现,媒体监管显然会制约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公司对法治的重视也会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应千伟等人(2017)也有类似发现。

张婷婷等人(2018)认为,大量的媒体关注将改善上市公司真实的盈余管理行为,使管理层被迫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媒体的关注反映了其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施压能力,从而抑制了其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

李明和郑艳秋(2018)基于媒体视角的研究发现,公司在上市前进行的大量盈余管理活动以及上市后的业绩突变会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且媒体在公司上市前半年就能发现其异常行为从而发挥其监管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律水平也影响着媒体关注行为程度。

张宗新和周嘉嘉(2019)就分析师视角进行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分析师可以通过一系列企业关注行为有效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知名分析师越多,外部治理效应越明显,公司信息透明化程度越高。

3.2 行业及政策等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政策变化和市场状况等外部因素对管理者的盈余管理相关操作也至关重要。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总会牵动管理者的心,引导其调整和选择相关的盈余管理方法。

张晨等人(2018)从企业对外捐赠角度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水平与两项盈余管理间有着不同的变动关系,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随捐赠数的增多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则与之相反。

刘玉玉和唐嘉尉(2017)考察相关行业现状后发现,行业景气度和其波动性都会对盈余管理相关行为产生影响。景气度高时,企业整体上进行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管理者为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在此时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获得高额报酬。而企业正向应计盈余主要与近期波动相关,负向则与更长期的波动性有关。

4 企业高管等人员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陈冬华等人(2017)对高管个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其他影响因素控制下,具有相同变量(文中使用的变量为高管)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正相关。

周美华等人(2018)认为,公司治理中高管的心理因素也尤为重要。实证发现,CEO组织认同度越高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低,但国有企业由于其与非国有企业不同的环境体制导致其CEO很难有强烈的组织认同感,致使国有企业组织认同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同时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与CEO组织认同之间也存在着替代效应。

姚宏(2018)发现,从董事会结构变动的变量角度出发,其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会对由盈余管理引起的产品市场竞争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在后续年度可继续发挥效应。

宋鑫等人(2017)通过计算发现,大股东实施负向实际盈余管理往往是在定向增发之前,这也是导致定价偏差的重要原因。

潘珺和余玉苗(2017)认为,具有越高影响力的审计委员会召集人越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当财务总监兼任委员会时该抑制效应会减弱;而非执行董事则能有效监管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而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财务专家最能提高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质量。

李增福和曾慜(2017)认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论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中均会对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但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来看,其效应只对国有企业产生影响。

王珊(2017)经过实证研究认为,投资者对投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会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产生显著影响,且调研次数越多,制约效果越显著。同时,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或有较高声誉的机构参加的公司中效用最显著。

周泽将等人(2017)经调查认为,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性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但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有事务所背景的独立董事政治关联性对促进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有帮助。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各个学者均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见解。而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开始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出现少数文献。随着近年来对盈余管理认识的加深,不论是从谋利的角度出发的企业管理者还是其余相关者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因此,对国内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文献的总结梳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加强监管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鉴于此,我国对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仍需不断发展完善。

猜你喜欢

盈余程度因素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解石三大因素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