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2022-07-22范承华

中国市场 2022年19期
关键词:县域城乡农业

范承华

(日照市统计局,山东 日照 276826)

进入21世纪,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乡村经济发展滞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农问题属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必须解决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区域经济停滞不前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

1.1 综合性

县域经济属于综合经济体的组成部分,在县域范围内包含了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反映出非常系统化的循环功能。所涉及的经济活动涵盖三大产业的生产、分配、流通以及消费等环节,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与多层次的隶属关系。所以在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策略进行论证分析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县域内不同的发展要素,确保县域经济能够平衡稳健发展。

1.2 层次性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突出的层次性特点,这与区域经济学理论中“梯度推进”以及“中心辐射”的概念相吻合。一般情况下,县域发展常常以县城为中心,在这一基础上逐渐拓展到附近乡镇,具体反映在城乡结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多层次上,这样一种系统化的层次性对于县域经济来说,会从经济中心的高层次慢慢延伸到周边的低层次。

1.3 独立性

县域经济主要是将县城作为核心发展地带,将乡镇作为连通经济的桥梁,将农村作为主阵地,基于县级区划的规定区域,通过合理的统筹规划以及对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利用实现该地区的特色化经济发展。可以说县域经济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有着明显的区域界限,有着较为自主且独立的发展空间。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对县域县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县域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县域经济高速发展为抓手,构建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管理体系,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2.1 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一般来说,县域经济属于某一县城所管辖的行政区划中的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属性包含两个层面,不仅具有涉及城镇地区的城镇经济属性,同时也具有覆盖农村地区的乡村经济属性,是一种综合经济体。农业属于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属于县域经济的支撑。县域经济即整个县域空间中全部经济要素与生产活动的集合,在为社会带来农副产品、为广大城乡居民创造就业岗位、确保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县域类型能够基于差异化的要素予以划分,基于地貌环境结构来说包含山区县、丘陵县以及平原县,因为各个县城自身地理环境的差异,地形条件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山区县属于国内县城中数量最多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最大难度的,这是由于其交通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滞后,不利于大规模农业种植,环境承载力不高且远离大城市,但山区县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优美的风景,这部分县城主要发展采矿业、林业以及旅游业等;丘陵县主要集中在东部以及南部地区,这些县城大力发展梯田种植、林业、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平原县拥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平坦的地势,让其拥有更多选择,不管是工农业抑或旅游业都能够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2 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首先是因地制宜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县域经济发展要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提升,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了解自身优势,结合区域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凸显产业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策略,实现因地制宜的发展。其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必须尽快打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真正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协同平衡发展。一是要真正发挥出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引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让城市的资源与人才更多地流向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城市之间建立一种互补协同的关系;二是要真正发挥出农村地区独有的产业价值,深入挖掘利用农村土地、环境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从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

3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社会经济发展属于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以及发展理念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县域经济发展应当以乡村经济为依托,将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作为根本目标,始终贯彻落实城乡统筹、突出特色,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推进城乡统筹,实现融合发展

第一,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当严格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以“打造生态宜居之城”为根本目标,对农村以及城镇的发展一视同仁,合理利用当前已有的土地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规划,让不同区域有着鲜明的功能地位,这样一来城乡之间就能够协同发展,和谐互补。第二,统筹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充分认识到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相关农产品的生产营销作为城乡间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对原有的种植业、养殖业体系进行改良与优化,拓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辐射范围,让农业能够逐步延伸至二三产业,实现对县域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的合理调整。同时发挥出文化旅游对县域经济的刺激价值,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让农产品能够与时代接轨,在互联网上得到更为优质的营销机会。第三,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要想让城乡经济达成一体化发展这一目标,就应当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统筹与规划,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城乡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布局不符合标准、缺乏共享性等问题,站在宏观的视角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效互补,并针对农村地区加大资金投入,进而达成城乡共建、城乡共享以及城乡联网这一目的。

3.2 坚持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农村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确保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助力,提供更多条件,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实现县域经济的提质增效。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靠校企合作、院校合作以及院社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与地方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沟通联系,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深入探索研发合作、技术转让、作价投资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充分发挥出其价值。二是在县域范围内投入更多资源建立示范区、科技园等。积极争取省级、市级农业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吸引更多外来资本进入,将县域构建为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农业技术推广基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实远程技术培训,让更多现代农民成为专业人才,建立更高质量的农业经济发展人才队伍,让其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实施智慧农业,全面采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做好全方位监督管理和远程可视化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朝着更加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四是落实产业扶贫,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拓展特色农业经营范围,对于特殊农作物以及当地独有农产品,可以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品牌,促进广大群众经济收入的持续提升;促进特色养殖业发展,充分挖掘开发当地特色禽畜养殖,促进农牧业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将发展传统手工业以及引入现代工艺充分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独有特色的本地品牌,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为市场提供更多独有的传统特色产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农贸批发市场与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县域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

3.3 调整经济布局,发挥聚集效应

合理调整县域经济布局,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发展的紧密融合。针对部分领土面积较广以及工业基础良好的县,可以综合考虑县域非农基础现状以及人口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选择一定数量的中心镇进行规划,让其成为非农产业发展的集聚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度,让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逐步集中至中心镇,实现对非农产业的专一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还能够完成资源的集中配置,让中心镇有更多的人口,对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大有裨益。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长此以往,县城以及中心镇会逐步发展为县域工业中心,进而演变为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

3.4 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县域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机制。县级财政对三农支持应当确保优化存量、安排增量以及增加总量,让财政支持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保持协同。明确土地出让收入的具体范围,对于城市化地区来说应当合理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对农村的投入占比;对于非城市化地区而言应当设置更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指标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体系。第二,进一步扩展非政府性资金筹措途径,鼓励发行项目融资以及收益平衡的专项债券,鼓励更多具备条件且拥有较高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在农村地区落马。第三,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地区,深入探究“直接投”向“间接引”转变的创新方式,更加关注并重视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助于担保、贴息或者以奖代补的办法,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功能,让民间资本聚集到农村地区。第四,进一步促进财政涉农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充分整合涉农基建项目资金,构建大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3.5 推动民营经济与劳务经济发展

第一,加强民营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在各类县域企业以及乡镇企业不断转型与升级的背景之下,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因此,应当针对中小企业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有效缓解民营经济面临的融资难问题,让民营企业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这一基本理念,全面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群体至城镇以及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与省内外发达区域形成良好的协同,按照相关制度完成劳务群体的合理输出,并为农民进城务工营造良好的环境,优化管理体系,改良服务内容,让民工能够享有基本的合法权益。加大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以及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改革力度,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有较高的积极性转移至城镇区域。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科学确定发展模式,确保县域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推进落实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实现产业振兴,借助于产业振兴确保农业增产增值,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性作用,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真正协调好县域经济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依靠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城乡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