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照护者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培训在老年人家庭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22郭佳美叶佳佳邬维娜曾小虹沈欣然姜雨恬王励飞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受训者每题问卷

郭佳美 叶佳佳 邬维娜 曾小虹 沈欣然 姜雨恬 王励飞

杭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2021年,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6 亿,杭州市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 013 297 人,且75%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中国约有4200 万老人失能。家庭作为照顾老年人的第一场所,养老照护负担重,对家庭照护者需求量大,而国内家庭照护者供给不足,且存在学历和文化水平不高、 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技术等问题,使家庭照护者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为缓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体系的双重压力,家庭照护者培训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杭州市滨江区家庭照护者为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共享教育资源的优势,参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设定线上线下混合培训课程,为家庭照护者培训谋求新的培训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家庭照护者培训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杭州市滨江区某初级家庭照护者职业资格培训班2 个班级101名受训者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51 名受训者作为试验组,另一个班50 名受训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18 岁以上成人;②会使用钉钉;③小学以上学历;④自愿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基本资料不完全者;②请假者。试验组中,男1 名,女50 名;平均年龄(38.52±10.31)岁。对照组中,男6 名,女44 名;平均年龄(41.52±9.08)岁。两组家庭照护者的性别、年龄、有无证书、是否受过相关培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聘用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要求。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人)

1.2 方法

1.2.1 教学策略 基于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按照《杭州市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杭民发〔2020〕49 号)要求设计课程。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集中面授,理论教学与操作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借助PPT 讲授内容,操作教学以教师演示为辅,学员操作为主。线下培训为期四天,共24 学时。线下培训策略详见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线下教学一致。考核方式为统一完成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得分越高,掌握越多。

表2 线下培训策略

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使用钉钉软件中的在线直播功能进行教学,借助PPT 向受训者讲授课程内容,并在直播中加入视频、图片形式来增强受训者记忆。如在讲解老年人压力性损伤时,展示压力性损伤不同时期的视频和图片,使受训者意识到压力性损伤的严重性,再以表演方式展示如何帮助老年人翻身,边演示边讲解注意要点。受训者在观看直播时可以发送文字或连麦方式来与教师沟通,与教师讨论以解决问题,在直播结束后也可反复观看回放,加强理解。教师通过后台统计每次直播参与人数、参与人员信息、直播和回放的观看时长。线上教学设于开班前1 周,周二、三、六线上直播,每90 分钟为1 学时,每天2 学时,共6 学时,线上教学主要内容为家庭照护者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老年人营养需求与饮食种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培训前,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证书等级情况等)。完成培训后,发放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和满意度评价表。由调查员现场发放,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后当场回收。

①综合运用文献、小组会议法等,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和《杭州市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中对居家养老的要求,自行设计“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应用SPSS 26.0 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其信度,该知识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3。问卷包括三大维度:生活照护、康复服务、基础照护,共45 个题项。生活照护类题目7 个,共14 分,其中判断题4 个,每题2 分,共8 分;单选题3 个,每题2 分,共6 分。康复服务类题目7 个,共14 分。其中判断题4 个,每题2分,共8 分;单选题3 个,每题2 分,共6 分。基础照护类题目31 个,共72 分。其中判断题2 个,每题2 分,共4分;单选题24 个,每题2 分,共48 分;多选题5 个,每题4 分,共20 分。满分100 分,知识问卷分值越高,表示掌握越好。②对参加培训的难易程度、掌握程度、实用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五个方面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评价,应用SPSS 26.0 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其信度,该知识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1,选项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 个等级。学员主观选择,每个方面20 分,总分100 分,总分60~100 分为非常满意、30~<60 分为满意、10~<30 分为一般满意、<1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本研究共发放102 份问卷,回收102 份问卷,排除1 份信息不全,共纳入101 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0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直播课程数据及问卷数据汇总

试验组在线累计观看时长27 541 min,课程回放累计观看时长1670 min,每次课程在线人数51 名。

2.2 两组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得分的比较

试验组培训后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的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得分的比较[分,M(P25,P75)]

2.3 两组家庭照护者培训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家庭照护者培训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家庭照护者同养老护理员一样,存在学历层次低、年龄较大、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偏低的情况,培训也存在时间短、不规范不系统等缺点。基于此,本研究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为基础,设计线下培训策略,展开为期四天的家庭照护者培训。家庭照护者培训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线上钉钉群与线下面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结果显示,混合课程培训能有效提高家庭照护者的课程接受度、满意度,培训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家庭照护者知识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家庭照护者的知识水平。后疫情时代,中国进入“双线教学”,由信息技术和新冠疫情而推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双线教学”有助于学员更加有效利用自己时间,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满足个性化需求。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周期短,在短期内学员可能无法完全接受繁重而又晦涩的医学知识,此次培训学员都有本职工作,更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去系统化学习,本次培训采取“双线教学”模式,学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观看直播回放,能够对细节之处反复研讨,面对问题,也能及时向教师反馈。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机械化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难以发挥学员的创造性等缺点。混合课程培训则可以在线下教学理论和操作时,教师通过线上教学提前了解每位学员学习情况,通过线下教学因材施教。更关注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针对线上遗留问题线下着重讲解,使理论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操作更关注于细节化的改进,学员掌握度更高,充分发挥了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家庭照护者“双线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但线上直播教学也存在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参与情况的问题,线上观看直播,只能了解观看时长,学员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有偷懒、不看情况,观看环境也不受控制,容易被外界事物打扰,而教师难以督促检查,实时了解学员情况。

家庭照护者培训应灵活制定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受训者的层次分类培训,有计划、有步骤,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培训,多采取“双线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以保证家庭照护者能较好地掌握每项技能和理论知识,尽量提高家庭照护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家庭照护者作为当代中国老龄化趋势下所诞生的产物,不仅仅作为一项职业,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必将碰到的,即给老人最全面、最安心的护理照护。本研究对家庭照护者培训进行实施和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完善家庭照护者培训模式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本研究存在样本区域局限性,培训周期太短等不足,今后的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延长培训周期、调查家庭照护者培训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家庭照护者的培训需求对培训方案进行改进。

猜你喜欢

受训者每题问卷
努力改进军事教学训练方法 全面提升受训者军事技能
如何延缓队列训练中的疲劳现象
阅读理解精练
期末小考场
阅读理解
第一、二、三章单元测试题
“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实践探索
印度:将招收女战机飞行员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