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毒DNA峰值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22-07-22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肝功能传染性

蓝 欣

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江西南昌 330000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主要由唾液进行传播,也可通过皮肤破损等进入体内,通过血液或神经通络扩散,其潜伏期为3~5 d,初发病时病变部位有灼烧感和轻微痛感,随之发生丘斑和痛感增强,继而形成水疱等,危害性较大。人体感染EB 病毒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易受到影响,出现明显减低或增高,引起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研究显示,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EBVDNA)载量越高,患者肝损伤越严重。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免疫机制、临床诊治为临床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60 例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重点探究其EBV-DNA 载量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 例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 例普通发热或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1~8 岁,平均(3.81±0.51)岁;病程5~35 d,平均(19.25±3.27)d。对照组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8 岁,平均(3.91±0.53)岁;病程5~35 d,平均(20.05±3.3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年龄不低于3 个月,不高于8 岁;②符合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标准。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尚未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②近半年无病毒感染史。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②入组前接受过相关治疗;③患儿资料不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EC-20190729-1049),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病毒DNA 峰值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EBV-DNA、CD3、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①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希泰美康,型号:XN1000)检测血常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EBV-DNA。②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型号:FACSLAM TO)检测外周血CD3。③采用血液检测仪(西门子公司,型号:2400)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标本中ALT、AST、TC,检测肝功能指标。④采用细胞因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法监测IL-6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IL-6、EBV-DNA、ALT、AST、TC 高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s)

2.2 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发生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无需赋值),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EBVDNA 升高是发生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因素,CD3为发生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保护因素(P<0.05)(表2)。

表2 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3 EBV-DNA、IL-6、CD3+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EBV-DNA、IL-6 与ALT、AST、TC 均成正相关(P<0.05),CD3与ALT、AST、TC 均成负相关(P<0.05)(表3)。

表3 EBV-DNA、IL-6、CD3+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EB 病毒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脏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或异常等,也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其主要通过唾液、接吻等传播,如分享食物、共用水杯等,目前认为此病危险因素包括压力过大、疾病免疫力低下、疲倦过度等。

本研究选取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EBV-DNA 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L-6、EBV-DNA、ALT、AST、TC 高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普通发热或呼吸道感染患儿,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更高,肝功能损伤更严重,且炎症反应与免疫损伤更明显。多因素分析显示,IL-6、EBV-DNA 是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因素,CD3为EB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保护因素(P<0.05)。EBV 病毒感染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IL-6 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此时患儿可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且会导致局部组织化脓、坏死等,而免疫细胞在机体发生炎症时会产生一定反应,杀伤导致炎症的EBV 病毒,但也会使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如CD3降低。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EBV-DNA、IL-6与ALT、AST、TC 均成正相关,CD3与ALT、AST、TC均成负相关,证实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毒EBV-DNA 与肝功能密切相关,且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与肝功能有关。肝脏具有复杂的代谢功能和生理功能,当炎症反应过强时,会导致免疫细胞减少,导致患儿机体出现强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而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会引起肝脏淋巴结肿大,进而影响患儿正常肝脏功能。杨丹等部分研究论点也证实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毒DNA 峰值载量与肝功能有重要联系,其免疫系统与肝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儿童EB 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DNA、IL-6、CD3有关,且其与患儿肝功能相关,建议临床密切监测患儿EBV-DNA、IL-6、CD3变化,避免病情加重。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肝功能传染性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Kindness Is Contagious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和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