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放下” 创新写作

2022-07-22唐惠忠

课外语文·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放平师父

唐惠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

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

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放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佛教有个故事,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两手各拿一大朵花前来献佛。佛陀大声地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听从指教,将左手拿的那朵花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将右手的花朵也放下。佛陀还是说:“放下!”这个婆罗门无奈地回答:“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再放下了,为何还要我放下?”佛陀听了他的话说:“我的本意并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朵,而是让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只有当你将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佛教中所说的“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利奥·罗斯顿说过:“你的身躯很庞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会增加一个人生命的负担。”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本题参考立意:一、有些人是必须忘记的,有些事是用来反省的,有些东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该放下时就放下,你才可以腾出手来,抓住原本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二、人活着就得赶路。背着包袱是走,放下包袱也是走,所以还是放下包袱,让沉重的脚步变得轻松愉悦,让阴郁的心情变得明朗,让生命不再那么沉重吧。

时文示范之立意创新

放下“放下”

凉月满天

卖了房。

又买了房。

卖房要定价,要到中介所挂单,要揣着钥匙带人看房。

买房要看地盘,要到现场监督施工,要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畅想未来。

卖房的时候心里有不忍,抚摸着自己设计的月洞门回想刚搬进去那年的八月十五,天地苍茫,孩子尚小,被我们牵着小手,走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月亮很亮。

买房的时候心里有展望,要有茶室,茶室要有门额,门额题什么字好呢?叫个“月凉轩”怎么样?窗上要挂竹帘,墙上要挂一幅《兰亭序》,地上铺地毯,放矮桌,盘脚卧腿坐蒲墩。室外有小院,小院里要放长椅,秋天到了,落叶绣在长椅上。有朋自远方来,我给他们用素油炒自己种的青菜。

我不淡定,甚至为这事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就是这么俗的一个人,放不下、看不透、想不开,有的时候还拎不清,羡慕李叔同,却做不到像他那样抛妻弃子入空门。就算有一天剃度落发,将来我的小孩要是被欺负,我怕我会第一个拎着菜刀杀上仇家的门。我也舍不得我一砖一瓦攒起来的家业,也舍不得我一笔一画拼出来的文章,《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类的书如此销魂,光让我读典籍不让我读它们也是万万不能。

所以我有罪恶感。

因为我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有一种智慧叫放下》,里面贯串一条红线,就是禅的“放下”精神。李叔同放下了,义玄放下了(我们正定有临济寺,他就是那临济宗的大掌门),那么多佛门弟子聪明人都放下了,可是我自己却放不下。被人欺负会怒,吃了暗亏会闷,着了气会胸口痛。

后来我想开了:放不下就放不下嘛。放不下有什么了不起。

俗人俗世,诸多困扰,心给缠得喘不过气,于是佛说:放下,放下。可是放眼世界,营营役役,真放下的又有几个?对了,晚上散步,我还看见过大猫领小猫过马路,一个月大的小奶狗把脑袋塞进大狼狗的嘴巴里面,大狗也不肯咬,还有俩小胖妞跳拉丁舞。尘世风景我的心里无不屑,林林总总都是好。佛说:放下!这都是幻境。可是我爱的就是这幻境人间,有情烟火。

就好比感冒发烧,如果“放下”是强行退热的逆势疗法,那么,放不下则是顺势疗法。嘴里念着权,心头萦着情,手指头按着计算机盘算金银,一来二去,总有一天人也大了,意念也淡了,争斗也看开了,这股子放不下的劲也就放下了,烧也就退了。你看世上那些成了“精”的老家伙,未必人人都奉“放下”为玉律金科,到最后不都淡然无一事了吗?所以说放下也好,放不下也好,到最后不过是走一条“丫”字路罢了,左走也是对,右走也不错,两路总归是一辙。

只是我们把“放下”给捧得太高,仿佛只此一途,别无正道,唯有它才是救心良药,结果不知不觉地“放下”就成了一种思维霸权,谁若是觉得自己的牵挂太多,淡定太少,就觉得做人是失败的,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交道。

可是“放下”,那都是浴血而生、火里涅槃的。佛放下,那是因为佛面对过真正的残酷,所以他的坚强就是真正的坚强;接触过真正丑陋的,所以他的美好就是真正的美好;体验过真正复杂的,所以他的单纯就是真正的单纯。他曾经满满地提溜着这一切的残酷、丑陋、复杂,穿过尘世,然后又恢复到了坚强、美好和单纯,所以他的放下才显得一无挂碍,浑身轻松,这种放下的状态最坚实、最稳定。

因为一点小情小调、小伤小痛,就想要放下,这会儿看似放下了,一想到买房、购屋、孩子上托儿所、鞋城里卖的鞋在打折,马上一路飞跑。一边跑一边自责,觉得自己咋恁俗、恁堕落、恁不高人呢……可就是没想到一件事:人活着本来就很累了,咋还那么左右互搏地自虐呢?

既然提尚且提不起来,放又有什么资格说放下。既然放不下,那就提着吧。

提到看透了,想开了,想不放下都难了。

(選自《思维与智慧》)

【品评】

这是一篇反弹琵琶见新意的优秀杂文。面对话题“放下”,一般人都会持褒扬、肯定的态度,对着“放下”一味地唱赞歌,本文则实话实说,启迪人心。

开篇从日常生活中的“卖房”“买房”起笔,由此时的“放不下”拓展到对妻儿、文章、销魂的图书等的“放不下、看不透、想不开”乃至“拎不清”“舍不得”,作者扪心自问,直言“所以我有罪恶感”。行文至此,作者却笔锋陡转,转折出了“后来我想开了:放不下就放不下嘛。放不下有什么了不起”。这样说的理由何在呢?且看作家娓娓道来:其一,真能放下的少之又少,“我爱的就是这幻境人间,有情烟火”;其二,放不下是“逆势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由“放不下”走向“放下”;其三,“放下”“成了一种思维霸权”,让人活得更累;其四,“放下”是有条件的,没有“提”就难有资格说“放下”。

文章先叙后议,行文中善用比喻来说理,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小场景作阐发,引人时不时地颔首微笑。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放手

刘 墉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将临,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冻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

师父脸一怔:“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叶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教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霁再扶起来。”

天寒,加上全球金融危机,香油收入少多了,连小沙弥都紧张,跑去问师父怎么办。

“少你吃、少你穿了吗?”师父瞪一眼,“数数!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房里还积了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春天果然跟着来了,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烂漫,更胜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选自《哲理》)

【品评】

这是一则耐人咀嚼的寓言故事——其体裁、布局别具一格。文章题目中的“放空、放平、放心、放手”,实则都指向“放下”。太多了要“放下”,为避免“撑破”要“放空”,为了规避“压塌”而“放平”,面临“苦日子”时要“放心”;篇末处,再一次借助师徒问答对话的形式,将“放下、放空、放平、放心”归结为“能放手”的原因。

综观全篇,依循时间顺序娓娓叙来,可谓构思巧妙;语言、神态描写生动自然,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来趣味盎然。

“放下”的魅力

张颐武

春晚无可争议地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具象征性的晚会。它所经历的三十年的历程,见证了中国电视的发展道路,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回想起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大三学生的时候,全家面对一台12寸的昆仑牌黑白电视机看春晚的情景。我们在王景愚的《吃鸡》的表演中哈哈大笑,含着笑和过去匮乏时代的记忆告别。那个时刻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对于未来的朦胧但真切的期望,是我青春的宝贵的回忆。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化以及人们见识越来越广,趣味越来越复杂的现实,春晚一直面临着众口难调的挑战,但春晚仍然是中国社会最关注的晚会,是中国当下文化中的重要的元素。

今年的春晚是在近年来一直面临相当压力的情况之下,放下了重负,放手一搏,大胆尝试脱离已经相对稳定的模式,在三十年的重要关口,开始寻找和探索新的可能性的努力。它创新的关键是理念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就是“放下”,既放下了多年来的巨大影响力形成的定势,也“放下”了太多的负载。

这种“放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归意识,回归春晚最初的联欢会的轻松活泼的形态,放下身段并简化主题,力图使晚会凸显欢乐的聚会和家庭团圆的最初的意涵。让主持人用相互调侃的、开心的、家常的语调串联节目,恢复圆桌聚会的传统方式等就是这种“放下”的最好的体现,而简化一些附加的环节如念贺电等都反而使得晚会本身更加贴近观众的欣赏心理。而“回家过大年”的平实主题更是显示了回归到春晚的基本面。二是前瞻意识。今年的春晚,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明显地强化了适应年轻人的趣味和要求的一面,也具有某种时尚风。今天的回归其实正是创新,就是用春晚第一代导演黄一鹤和他的同道的具有想象力的方式找回春晚的魅力。这就是“放下”的力量。

今年春晚最感人的是三十年春晚回顧的段落。这个段落让春晚具有了某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们能够在回忆之中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认同感。歌舞、杂技节目显示了向年轻人靠拢的努力。而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美轮美奂,李玉刚的表演则展现了传统艺术和当下意识之间的交汇。这让近年来一直处于“伴音伴影”状态的歌舞等节目也呈现了自己的独特亮点。而朱之文《老妈妈》等的表演也延续了近年来春晚让普通人展示自己的努力的做法。刘谦的魔术仍然表现出他的强大气场,再度证明了他的个人表现力其实是魔术表演的关键。“放下”使得春晚呈现了新的五彩缤纷的活力。

今年的小品是二十多年来赵本山难得的缺席。没有赵本山的春晚,也是一种“放下”的结果。今年的小品利用了央视小品大赛中出现的一些创意和演员,他们的创意和表演都展现了自身的潜力。而相声《小合唱》则体现了跨界的魅力,虽然可能铺垫稍嫌冗长,但几位歌唱演员的表演功力和表现力还是赢得了认可。

三十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春晚的除夕,春晚在今年所展现的“放下”的魅力,正说明春晚还会延续他的生命,在三十而立之后还会继续发展。

(选自《中关村》)

【品评】

此文是评议龙年春晚的时事评论。作者先指出“春晚一直面临着众口难调的挑战”,然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今年的春晚……放下了重负,放手一搏,大胆尝试脱离已经相对稳定的模式,在三十年的重要关口,开始寻找和探索新的可能性的努力”。主体部分,作者从“这种‘放下’体现在两个方面”“‘放下’使得春晚呈现了新的五彩缤纷的活力”“没有赵本山的春晚,也是一种‘放下’的结果”三个层次展开论述,每一层都结合以实例,使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全文聚焦春晚话“‘放下’的魅力”,切入角度集中,选用的材料贴近读者且很有感染力。

猜你喜欢

放平师父
韩贤锐
做谦逊的人
说话(外一首)
人生加减法
午睡
师父穿越啦
心平气和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云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