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之有据 以理取胜

2022-07-22王代福

课外语文·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

王代福

【技法点拨】

论据,是证明观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论据为论点服务,要能够符合论点的需要,充分地说明论点,要能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一般包括生活见闻、历史事实、新闻报道、艺术作品、科学知识等;理论论据一般包括原理、规律、哲理、思想、名言、俗语等。要做到“言之有据,以理取胜”,论据的运用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  论据要典型

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为了证明“困境出人才”的观点,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出身贫贱,饱经磨难后终成大业的典型事例,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结论,让人信服。

二、论据要真实

真实是对论据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的论据才具有说服力。所以事实论据应确有其事,不能杜撰,不能浮夸,不能缩小;道理论据应有据可查,不能编造,不能篡改,不能断章取义。那些违背社会道德、违背法律法规的事也不能作为论据。如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忆不准,又懒得再去核实,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这些胡编乱造的材料,自然要影响论证的效果。

三、论据要充分

一篇议论文,要有足够的说服力,没有足够的论据是不行的。有些同学在一篇文章里只举了一个论据,而且在叙述论据时叙得又太多了,分析议论的就几句而已,这样的议论文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而有些同学,虽然有了许多论据,但只是“堆放”而已,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议论,这样的论据也不能算是充足。因此,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三四个典型的论据,并且作有效的分析议论。而如果用对比议论或列举论证法,七八个论据也不算多,但在叙述时要简洁一些,重在分析议论。总之,一篇议论文没有足够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是达不到令人信服的目的的。

四、论据要新鲜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覺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芝麻、烂谷子”,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材料。不可一谈奉献就写雷锋,一谈勤奋就写陈景润,一谈毅力就写保尔……这些论据因被人反复使用而失去了新鲜感,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新鲜的事实、新颖的名言,给人以新的冲击,新的启示。

课堂佳作

说舍得

易建来(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句:“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全。”可见,要想获得,就必须学会舍得。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写田园诗闻名。他不喜欢做官,但由于生活所迫,多次出入官场,先后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职,四十一岁任彭泽令。黑暗的官场实在不适合陶渊明,他只做了不到三个月就放弃了,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虽然生活贫困,可乡野的自由使他获得了心灵的释放,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因为他割舍了身心暂时的愉悦,所以得到了最崇高的精神收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着于自己得到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捏着不放,不愿意放弃。说一个很幼稚的话题,小时候,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当你拥有三个香蕉,你拿出其中两个与伙伴们分享,表面上你失去了两个香蕉,你亏了,但实际上你所获得的价值远远高于两个香蕉。你获得了两个人的友谊,你获得了别人对你的好印象。如果别人有好吃的,也会不忘与你分享,你会获得好多种不同滋味的享受,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也会从中获得孩子们之间最纯真的快乐。一旦你独自享用了,你虽然得到了一碗一勺,可是你失去了更多。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地上安装一个小木盒子,把猴子爱吃的坚果装在里面。木盒子上开有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把爪子伸进去,但是抓住坚果后的猴爪就抽不出来了。人们之所以能够用这种方法捕到猴子,是因为猴子有一种顽性,那就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学会舍得已经不是没有获得的问题了,严重的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失去了一缕阳光,你将会得到无限光明。因此,舍得即为获得。我们不能鼠目寸光,应该往长远一点想,不能让目前的所获所得,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一道障碍。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小作者例证覆盖面大,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示例举证:文章首先列举历史文化名人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典型论据,说明只有舍弃物质上的享受,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接着列举小孩子与伙伴们分享香蕉会得到纯真快乐的普通小事,来阐述舍与得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的辩证关系;最后从猴子想得到坚果却危及自己生命的事例,佐证“得”与“失”在动物界也具有普适性的道理。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人们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接受比较抽象的辩证关系和人生哲学。材料闪烁着生活的气息,从特殊事例到一般事例,耐读易悟。

完美阅读我做主

宜昌一考生

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孔老夫子曾有言:“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细细品味这些话时,会惊奇地发现,选择性阅读的道理,也是如此。

阅读,就是追求完美。读一本好书,就如拜见了一位良师。读一本坏书,就如同结交了一位损友。因此,选择阅读是关键。

其实,读书如同饮食,饭菜越精致越好,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作为我们学生来说,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书亦不能读,要做到完美阅读全在于自己把握。

读一本好书,交一位良友。灰心丧气时,书教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又找回了重新奋斗的勇气。与朋友惜别时,书告诉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坚强地擦干了惜别的眼泪。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一本好书来读,才使我们学会了坚强不屈,学会了思索未来,懂得了新世纪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不能看的书,我们坚决不看。例如如今的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暴力武打类的小说,许许多多中学生抵挡不住诱惑,看了这些不良书籍,于是一心沉迷于武侠小说,而荒废了学业,无法自拔。要是从一开始,他们就追求那些完美的阅读作品,而毅然舍去不良书籍,坚决不看,也就不会落得如此地步。

好书是为我们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坏书则是将我们推向罪恶深渊的魔掌,而这一切的一切,全在于我们自己选择把握。

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谈论的不仅是饮食习惯,更是一种阅读品位,一种人生追求。让我们面对未来,携手欢呼:完美的阅读,由我做主!

【名师点评】

本文采用了“引—议—联—结” 的行文方式,文首引用孔子关于选择饮食的话,直接提出“选择性阅读”的论题;接着展开论述,阐发了读一本好书的种种益处;并联系实际,列举了如今的许多中学生由于看了市场上的那些暴力武打类的小说,荒废了学业,不能自拔的事例,指出了阅读不良书籍的严重危害性;最后得出结论:我们青少年应把握好自己,追求完美阅读。文章类比联想自然,立意与材料丝丝入扣。全文以孔子的话为生发点,运用列举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选择性阅读的必要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理透辟,令人信服。

【素材卡片】

1. 忠贞爱国: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2.征服厄运: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3. 信念不移:作家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4. 感恩生活: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被盗,丢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

5.谈追星:“追”字本来的含义是赶,紧跟着;回溯;竭力探求;追求等意境,然而这十几年的“追”字完全变成了追逐、模仿,没有过一点獨立思考,成了一种被动、盲目性的崇拜行为。有的甚至达到了全部精神的投入、全部感情的投入。我们在追求明星,包括影星、球星、歌星、科学技术之星、普普通通的英模星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他们刻苦磨炼的过程,他们对事业追求的一往无前的精神,而不是只看到他赚了多少钱、多么有名气。每一个人都会有缺失的,没有完美的人。在媒体中是从来不报道名人弱点的。所以人们在“追星”时绝不能变成“追金”“追新”“追拼”,最后变成“追坟”。

6.说舍得:李白长笑一声,步出长安,纵身跃入祖国大好河山的怀抱。他清瘦的身影,没有映在唐朝的官吏簿上,却在青史上映下两个字——诗仙。鲁迅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拿着笔,为黑暗的中国勾勒出一缕阳光,一线希望。他弃医从文,用大手紧握笔杆,穷尽心血刻下一个个激浊扬清的文字。对国人,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反动派,他的笔像一把尖刀直刺其心脏。他用瘦削的臂膀撑起中国文化,他用瘦硬的脊梁顶起千万中国人的信念。舍仕途取豪情,舍名利得敬仰……有谁能料到舍过之后还会得到什么,有谁能想到舍过之后会有怎样的结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曾舍去,根本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所得。不是吗?假使李白为官,他的诗句还会是千古绝唱吗? 假使鲁迅从医,他的手中怎么会有令敌人不寒而栗的笔枪文剑?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论据充实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6)
现行宪法施行三十周年三十件宪法事例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