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末有“聚”,“苏式生活典范”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2-07-20亦安冉通讯员王焱杨晨

现代苏州 2022年13期
关键词:吴侬虎丘山塘

记者 亦安冉 通讯员 王焱 杨晨

周末的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杯清茶、一次非遗体验、一处休憩场所、一堂吴侬软语课、一节民俗文化课。6月接近尾声的一个周末,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在辖区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举办首场“周末有‘聚’”活动,打造“七里红棠暖‘新’驿站No.1”。首批周末社区围绕苏式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结合社区特色党建品牌,选取辖区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首次开讲,盛大的社区文化活动,迎来满堂喝彩。

以茶为媒,增进浓浓邻里情

“以茶为媒,唠家常,聚民心”,虎阜社区党委依托“小巷红韵”阵地——凝心茶社,借助“茶文化”科普馆,开设独具苏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凝心书场”。以苏州评弹为主要表现形式,采用吴语徒口讲说的方式表现传统曲艺,让居民在轻松的茶社氛围和喜闻乐见的书场活动中,品好茶、聊家常,增进邻里情,增强归属感。

青春周末,焕发非遗新魅力

“作为青年,我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但是平时上班时间没有机会好好了解非遗文化,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充分领略非遗的魅力了!”虎丘路社区居民小王说。

为弘扬和传承姑苏非遗文化,让传统非遗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光彩,展现新魅力,虎丘路社区打造“青春周末舞台”。以社区党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颜料制作大师仇庆年为引领,以传统国画颜料技艺科普为中心点,以辖区青匠代表和新兴青年为主体,开设非遗“实”趣学堂,发布非遗课程菜单,将非遗资源串珠成链,以点带面,由少及多,打造一间“青年身边”的周末非遗学堂。聚青智、话传承、谋创新,为新时代非遗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小朋友在学说苏州话过程中了解和传承吴文化

以茶会友,领略人间烟火气

一碗茶汤,照见半壁江南。山塘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以“红悦山塘之三乐四无忧”社区品牌为指引,依托“山塘茶馆”平台,融入戏剧、诗歌、灯谜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让居民以茶会友,闲情于此,创新出独具魅力的茶馆文化。

同时,山塘社区还开设了“七里红棠暖‘新’驿站No.1”,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场所和暖心服务。

“很感谢社区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休息场所。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取餐的空闲时间,特别是中午高峰期,在这里热个午饭、充个电,下午还能休息一下,听听评弹。”外卖员小朱开心地说。

吴侬软语,变身海棠推荐官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曹杨社区依托“周末有聚——吴侬软语”项目,开设“吴侬软语大讲堂”,在小朋友在学说苏州话过程中了解和传承吴文化。同时,开辟情景实践课堂,培养一批“小小海棠推荐官”,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巧思,讲好姑苏故事,推介山塘文化。

文高开讲,聆听民俗文化

阳光城社区依托“博士阳光讲坛”,开设“文高开讲啦”民俗文化大课堂,围绕传统节日和特色民俗文化,邀请“山塘活地图”徐文高老师,围绕“山塘文化、虎丘文化、运河文化、苏州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课程,引导居民学习感受源远流长的苏州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服务“不打烊”,暖心“不脱节”

5个社区,5种周末相聚方式,5种不同的圈层文化,各自围绕辖区特色优势,链接优质资源,凝聚多方合力。据了解,虎丘街道之后每月双周周末,都将在辖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周末有‘聚’”系列活动,通过延长社区服务时长、拓展服务功能,实现服务“不打烊”;通过延时开放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特色活动,实现快乐“不断档”;通过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休闲场所,实现暖心“不脱节”。

为此,各社区还发布了一份周末社区“服务单”,并设计成一张张小卡片发放给辖区居民和新就业群体。在党务、居务、政务等共性清单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实际制定个性化清单,通过小巷红韵阵地载体,依托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体验类、传承教育类、休憩休闲类、社区服务类等个性化活动,且所有活动都会提前向居民公示。

“周末有‘聚’系列活动是虎丘街道织密‘海棠芳菲19580’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让周末有‘聚’成为‘苏式生活典范’的正确打开方式。”虎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大权说,“虎丘街道将立足群众需求,汇聚更多优质资源,扩大周末社区‘朋友圈’,丰富周末社区‘服务单’,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激发古城细胞活力。”

猜你喜欢

吴侬虎丘山塘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好歌与知音共赏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吴侬软语何处觅
七里山塘慢慢走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