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标掌门人的城市观

2022-07-20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大酒店太平大厦

记者 王娇蓉

地标的英文LANDMARK,直译是大地上的标记,那些城市里的标志性建筑,往往与城市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它们作为城市里最瞩目的构成部分,不仅决定了城市的视觉印象,更像年轮一样,记录着时代发展之下的城市记忆。

雅都大厦:兼收并蓄,不断提升

现在说起雅都大厦,恐怕大多数苏州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雅都大肉包,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雅都大厦经历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

苏州金陵雅都大酒店市场营销部经理毕宇澄说:“我于1988年12月14日进雅都大酒店工作,那时候酒店已经筹建约3年的时间了。”入职后,19岁的毕宇澄和同事们被香港新世界管理集团送到苏州大学,进修英语、日语、旅游管理学等课程,他说那时的雅都大酒店、竹辉饭店等老牌酒店,堪称苏州酒店业的“黄埔军校”。

兵马齐备,大楼的建造却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当时江南一带缺乏高层建筑的建设经验,雅都大厦建造时打了一个非常大的地基,“相当于脸盆上面竖了根筷子”,建设团队以不一定讨巧但求好心切的方式,将大楼建造了起来。雅都大厦的抗震等级达到了7级以上。大厦29层的旋转餐厅开业时,《苏州日报》还刊登过“在餐厅桌子上立香烟而不倒的新闻”,可见旋转餐厅稳定性之高。

1992年,雅都大厦建成,在连绵的农田里,这栋高达94.6米的建筑可谓非常醒目,29层观光电梯、进口瓷砖、紫铜热水管、阻燃窗帘地毯、20米层高的气派大堂……从内到外的“高科技”,让这座造价不菲的大厦,成为了近十年内姑苏城里的地标。它就像改革开放浪潮在苏州碰撞出的一朵巨大浪花,目睹了奔腾年代下,苏州城许多命运翻涌的时刻。

毕宇澄回忆道:“雅都大酒店接待了苏州高新区许多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和多次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那个时候,新区连宾馆都很少,涉外宾馆更是一家都没有,进驻新区的日企、台企,从谈项目、签合同,到员工入住,都会选择雅都,可以说,雅都大酒店见证了苏州古城迈向现代化的开端。”

随着时代发展,苏州的高档酒店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雅都大酒店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最大的考验发生在2003年,酒店因“非典”疫情的暴发停止了营业,时任总经理韩斌以宴会菜肴“亚洲小笼包”为原型,跟厨师一起研发出了“雅都大肉包”,成功帮助酒店度过了危机。

今年是雅都大厦建成的第30个年头,30年里,苏州完成了从古城水乡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雅都大厦早已不是苏州第一高楼,曾经能够在雅都顶楼一览全貌的狮山乐园烟花也难觅其踪,然而一切物是人非的背后,不变的依旧是“典雅之都”的从容和包容。

眼下,雅都之“雅”也变得更加“雅俗共赏”起来,为了拓展经营边界,像每一位销售员一样参与营销工作,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古城的大街小巷,派送酒店的餐饮礼盒也成了毕宇澄的工作常态。

他说:“现在酒店业正转变为不同于30年前的新形态,雅都大酒店正面临而立之年的第二次疫情,但作为苏州老牌酒店,我们也做好了创新的准备,迎接下一个属于苏州的30年。”

新地中心:创新突破,再造辉煌

2005年,新地中心在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圈拔地而起,这座高232米的地标性建筑,自建成之初,就创下了好几个第一:它作为苏州第一座超百米的摩天大楼,不仅刷新了苏州的高度记录,也是当时的江苏第一高楼,同时,新地中心开了苏州双子塔式建筑的先河。

参与新地中心筹备与建设的总工程师徐宏回忆说:“当时,苏州高新区尚处于建设起步阶段,新地中心刚建成的时候,在一片厂房之中格外醒目,甚至在东南环高架上,都能看到新地中心的身影。”

那个时期的高层建筑,往往都有非常突出的外形特点,且大楼之间各具特色、绝不重样。为了体现城市的风貌,新地中心楼体的外观设计请到了日本的KKS国际公司,以大气简洁的玻璃幕墙和尖顶设计出的塔楼式建筑,既体现苏州集历史古城与现代都市于一身的“双面绣”气质,又与著名的虎丘塔遥相呼应。

仅以独树一帜、张扬独特的外观,新地中心就能将苏州青少年一般快速发展的野心具象化展现出来。这样的个性外观,让新地中心在早已让出“第一高楼”宝座的今天,仍极具辨识度,甚至常常被称为“高新区帝国大厦”。

当然,新地中心的特点和重要性不止在高度和建筑本身。苏州香格里拉总经理张云说:“新地中心是苏州第一个集综合办公、商务、休闲于一体,具备城市配套功能的大型综合项目,为苏州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楼宇商业模式。”

她还介绍说:“新地中心为酒店所进行的楼宇内部各项设计也十分具有前瞻性。大楼配备了当时苏州首部高速电梯,三米每秒的速度直到现在依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楼内空调照明等全部采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独立分区的温控系统在疫情期间保障了住户的安全;厨房安装的安素消防系统,让大楼在17年内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新地中心历经17年变迁,仍然风华正茂,离不开建造者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也离不开每一位在此工作、生活过的人,正如苏州两千多年蓬勃的生命力和活力,离不开为城市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所沉淀下来的智慧。伴随苏州经历了17年高速发展黄金时期的香格里拉酒店,也见证了苏州人很多重要时刻和仪式。”

张云表示,在她生活过的众多城市中,苏州古朴秀美、沉稳坚定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气质别有韵味。这一份韵味不仅来自高大的地标建筑,盛大的招商引资活动,隆重的公司上市与周年庆典,也来自一个个婚宴、满月、节庆活动。而建筑对于一座城市最大的意义,则是以创新的体验、舒适的服务,封存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珍贵回忆。

太平金融大厦:务实强本,返璞归真

苏州人有多会“做人家”?太平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助理总经理张烜说:“据我了解,如果是换一个业主方去做,太平金融大厦的建造成本可能比现在高出40%至80%。”

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对细节的把控,张烜举例道:“大厦根据停车场使用时固定车位占绝大多数的情况,抛弃了花哨繁琐的摄像头定位等装置,不仅降低了建造成本,也减轻了后续运营成本;不同于其他金融资产追求豪华气派的风格,太平金融大厦以花岗石取代大理石,以更低的造价达到了相同的装饰效果;为了降低租户公摊成本,大楼被设计成了近似正方形,同时楼层4分割、6分割等使用布局,还减轻了二次装修的成本和空间空置带来的能源浪费……”

张烜表示,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参加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李公堤、时代广场、环球188、苏州中心等众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苏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仅建设出了越来越繁荣的现代化面貌,更生长出了超越奢华、更为自由务实的城市智慧。

“太平金融大厦、苏州中心、广电传媒大厦都是由日建设计操刀的,但是我们没有漂亮光鲜的外观,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设计和实用的细节。”张烜介绍,“作为一项保险资产,太平金融大厦最需要通过建筑语言传达的就是给用户的信心,从使用角度来说,如何通过大楼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也是我们关注的核心。”

本着这一原则,太平金融大厦的幕墙中就藏着许多密码:为了在融入环境的同时体现金融机构的庄重,大厦幕墙选择了具有一定透光度的变色玻璃,既能随着日光变化反射紫外线,让大楼呈现出变幻的色彩,又能让楼内办公人员享受充足的光线。

张烜说:“建筑与城市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厦希望通过去繁求简的精细化管理,为城市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

如今,太平金融大厦内汇集了全国唯一一座位于地级市的国际商事法庭和众多金融、证券、科技企业,不仅在营收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更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专业服务。

张烜称,本着务实的态度,为了更好融入城市共生,推动城市更新,太平金融大厦在为城市提供金融服务、引入金融活水的同时,计划提供更多社区服务,例如建立资源共享的党群服务中心,在自身实现零碳排的基础上,与周边高碳企业进行碳交易等。

猜你喜欢

大酒店太平大厦
准的算法更简单
太平老街
智慧大厦
电梯
喇叭花
太平街
楼顶慢跑
找平衡
东游Q记
海情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