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东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022-07-19崔晓东倪闪闪罗家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腐病叶锈病迪卡

崔晓东 倪闪闪 罗家俊

(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西华 466632)

在全球三大谷物中,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稻谷,位居第3位,单产及总产量位居谷物之首[1]。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首位,总产量位居世界第2位[2]。以玉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有3 000多种,主要是复合饲料的原料,其次还关联到化工、医药等领域[3]。2003年以来,我国玉米产量逐年增加,但“丰年缺粮”现象却依然存在,2020年东北玉米产区受到台风袭击,对产量产生影响,再加上农户惜售、屯粮问题加重,导致市场流通紧张,玉米价格攀升,甚至出现了“抢粮”大戏[4]。因此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玉米产量很低,

单产仅为美国的60%,在产量提高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5]。品种改良是玉米产量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6]。近年来,我国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后,随着玉米品种审定渠道的增加,每年新增审定玉米呈井喷状态,以国审玉米品种为例,2016年仅有40多个,2018年有516个、2020年有802个,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日趋严重,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如何选用适宜本地生产利用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试验于2021年选取河南黄泛区农场及周边县市近年来主推玉米品种及市场常见玉米品种共21个,对比其综合抗性及产量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豫东地区生产的高产玉米品种,为河南东部及周边相似生态地区玉米品种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一分公司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有机质19.9 g/kg,碱解氮90.1 mg/kg,有效磷43.9 mg/kg,有效钾259 mg/kg。试验玉米品种有21个,播种密度4 500株/亩的品种有登海605、先玉1466、先玉1486、永优1583、农玉16、豫禾161、希优358、豫单112、内秀10、登海618、迪卡653、豫研1501、东单509、奥玉605、农大372、C1212,播种密度5 000株/亩的品种有MY73、矮墩235、兆玉11、郑原玉432、郑原玉8。采用麦后铁茬直播,机械开沟,人工点播,底施掺混肥料(26∶20∶6)50 kg/亩。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9行区,小区长6 m、宽5.4 m,行距60 cm,6月7日播种,调查生育时期、抗病性及特征特性,成熟时田间取样调查穗部性状,收获中间2行计产。数据采用SPSS 24和Excel 2010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产量与叶锈病成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出籽率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株高达显著正相关,与穗位、弯孢菌叶斑病、小斑病、穗长、穗粗、秃尖、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成不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数、茎基腐病、穗行数成不显著负相关。说明本年度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叶锈病、千粒重、生育期、株高。株高偏高、抗锈性好、生育期长、千粒重高的品种产量较高。茎基腐病虽然发生较重,但发生较晚,对产量影响不大,弯孢菌叶斑及小斑病品种间差异不大,对产量影响不大(表1)。

2.2 主成分分析

在20个性状中主要性状有6个,累计百分率达到81.868%,能够代表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成分1占比26.652%,主要包含成熟期、茎基腐病、叶锈病、穗粗、千粒重、产量性状,包括生育期、抗性、产量、株高等重要性状,影响因子最大。说明本年度晚熟,抗叶锈病、茎基腐病,穗较粗、千粒重高的品种产量较高。成分2占比18.639%,主要包括株高、穗位高、弯孢菌叶斑病、小斑病,株高、小斑病为正效应,弯孢菌叶斑病为负效应。成分3占比12.185%,主要包括正效应的穗长、行粒数、穗粒数,说明穗较长、行粒数多、穗粒数多,但穗行数较少的品种表现较好。成分4占比11.040%,主要包括正效应的穗行数、出籽率。成分5占比7.506%,主要为正效应的秃尖和负效应的叶片数。成分6占比5.846%,包括正效应的弯孢菌叶斑病,负效应的收获穗数(表2、表3)。

表2 各性状总方差解释

表3 各性状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3 综合排序指数

通过主成分计算综合排序指数,最高分的为先玉1466,为82.5分,60分以上的有MY73、郑原玉8、内秀10、农大372、希优358、先玉1486、豫研1501、矮墩235、登海618。50分以上的依次有奥玉605、永优1583、豫单112、迪卡653、C1212、登海605、东单509、农玉16、兆玉11。50分以下的有豫禾161、郑原玉432。总体表现为株高偏高、抗锈病性强、生育期长、茎基腐病轻、种植密度较小、行少粒多、千粒重高的品种综合评分较高,而高密度、早熟、机收品种综合得分较低(表4)。

表4 性状主成分及综合排序指数

2.4 产量分析

按产量水平分为5组,第1组(550~600 kg/亩)有先玉1466和豫研1501。成熟较晚,生育期长,叶锈病轻,茎基腐病轻,植株较高,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第2组(500~550 kg/亩)有永优1583、郑原玉8、C1212、豫单112。叶锈病中到高感,株高中到高,青枯病较轻,穗粒数较多,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性较好。第3组(450~500 kg/亩)有先玉1486、MY73、豫禾161、内秀10、希优358、登海605、迪卡653、农大372。株高中到高,锈病中感,茎基腐病轻感,三要素较协调,产量中等。第4组(400~450 kg/亩)有登 海618、奥玉605、东单509、农玉16、郑原玉432。株高中低,中至高感锈病,大部分茎基腐较重,千粒重偏低,为中早熟品种,产量中低。第5组(300~400 kg/亩)有矮墩235、兆玉11,为中早熟品种,耐密型品种,中至高感锈病,中高感茎基腐病,千粒重较低,产量较低(表5)。

?

?

3 结论与讨论

(1)本年度玉米生育期间,前期气候正常,对其生长有利,但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阴雨天多、降水量大、光照不足,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叶锈病、茎基腐病大发生,导致部分感病品种早衰、枯死,粒重降低,产量降低,较上年平均产量降低20%左右。

(2)玉米产量与叶锈病成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出籽率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株高达显著正相关,而株高偏高,通风透光好,抗锈病能力强,种植密度较低的品种正常成熟,产量较高。茎基腐病虽然发生较重,但发生较晚,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3)在品种选择上,豫东地区中高水肥地,可选择抗锈性好、成熟偏晚的高产品种,如先玉1466、豫研1501、永优583、郑原玉8、C1212、豫单12、登海605、迪卡653等品种,中等肥力地,可选择耐密、抗锈性较好的品种;如MY73、迪卡653、农大372等种植。

(4)本年度气象条件特殊,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猜你喜欢

基腐病叶锈病迪卡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迪卡的秘密花园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河南省55个冬小麦品种叶锈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杨树叶锈病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策略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浅析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