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行政后勤的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2-07-16皮新伟

中国市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后勤部门后勤工作后勤

皮新伟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53)

后勤部门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生产经营压力逐渐增大的趋势下,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在传统思维理念的影响下,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视程度较高,却忽视了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此外,长期局限于传统管理体系下,导致管理僵化,不仅会对管理工作成效造成影响,而且资源优化配置效果不佳,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为此,应该以精细化管理为基本目标,强化对后勤工作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控,确保其符合国有企业的发展要求,提高资源整合及利用效率。应该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生产特点,对后勤精细化管理体系加以改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保障主业的基础和延伸,是国有企业高效有序运转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国有企业对于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升高,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以科学指导日常工作,对于提高整体生产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尤其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渗透,能够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转变传统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化利用,真正发挥队伍中每一个人才的优势,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以后勤管理部门为依托,实现与其他部门的有效组织协调,才能促进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当前后勤管理工作呈现出繁杂性的特点,而且工作量较大,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加强对细节的控制,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及效率。

2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

2.1 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党的十九大工作会议当中,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转变工作思路及途径,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但传统管理模式的整体效果不佳,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后勤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使后勤部门的运转更加高效,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促进国有企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2.2 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国有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后勤服务的支持,必须提升后勤工作水平,为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转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及条件。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融合应用,可以使后勤部门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出发逐步调整管理理念,真正确保后勤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协同性。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2]特别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增多,只有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后勤部门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从而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2.3 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市场化发展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仍旧停留于传统模式当中,则会在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为此,需要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依托,促进管理的改革创新。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节约型企业的构建是基本目标,精细化管理真正增强了资源配置效果,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后勤管理是节约型企业建设的重要一环,要高效化利用企业资源,实现对后勤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解决能耗持续增长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助推节约型企业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3 当前国有企业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

后勤管理部门的孤立性特点十分显著,在工作当中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约束,导致工作规范性及专业性不足,影响了后勤工作的效率及质量。[3]在制定部门制度时,未能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保持协同,导致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无法在实践中有效发挥制约作用。对于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清楚,导致工作中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不利于后勤部门的高效运转。后勤管理人员大多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理念与制度,易造成工作漏洞与管理不规范问题。部分制度存在滞后性,在长期运行中出现制度体系僵化的情况,无法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

3.2 后勤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后勤工作具有繁杂性、多样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尤其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增,对于后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工作人员长期局限于固有的工作模式,在后勤服务中缺乏创新意识,无法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导致无法满足其他部门的工作需求,降低了企业的运转效率。部分后勤人员的年龄较大,受传统观念和思维的影响较大,对于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够了解,影响了后勤工作水平的提升。[4]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后勤人员队伍,未能充分发挥先进人才的价值,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3 国有企业对后勤工作重视度不足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以主业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后勤保障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在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和阻力。领导层未能从战略角度出发设定后勤部门发展的目标,导致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同度不高,后勤部门逐渐边缘化。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遏制了国有企业的长效发展。

3.4 各个后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

由于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类型较多且工作量较大,因此对于部门协同度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各自为营的情况,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信息孤岛效应的出现,不仅会对后勤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5]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缺乏现代化的交流沟通平台,资源共享率较低,使得后勤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契合度下降。

4 国有企业后勤的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4.1 构建和完善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制度

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以明确的制度规范作为标准,强化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约束效果。对传统制度体系予以全面优化,实现各项规章制度的细化,确保在后勤工作中找到相关的依据,解决传统工作模式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在制度编制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和战略规划外,还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普通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真正增强各项制度的人性化,结合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获得良好的管理成效。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档案协调管理制度。针对国有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共同为国有企业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其次,应该构建完善的办公用品及设备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办公用品及设备采购量较大,因此也应该以严格的制度作为依托,确保各个采购环节的合法性及透明性,防止出现暗箱操作行为。根据国有企业的生产需求制订完善的采购计划,明确供应商、办公用品及设备数量、类型等。规范资金的使用过程,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防止造成腐败问题。[6]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惩戒制度。对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提高责任意识。在后勤管理中出现问题时能够直接找到责任人并进行追责和惩罚,提高工作积极性。

4.2 优化后勤部门的人员组织结构

对于当前人员组织结构的全面优化,是提升后勤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应该确保组织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特点及改革需求。以“强化管理、提升效益”为基本目标,确保组织结构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入手实施逐步调整和优化,真正保障后勤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矩阵制、高度集权制和直线职能制在传统组织结构体系中的应用较多,不仅会对后勤管理的效率造成影响,引起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也使得部门运转趋于僵化,不利于企业的改革。为此,应该对当前组织结构的类型加以改善,运用科层直线型组织结构或产品、服务型组织结构,使后勤部门的效能得到全面提高。对后勤实体的管理职能加以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其保障性和基础性作用。真正提高国有企业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效率,实现资源的互通共用,真正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7]遵循“因职能设立部门、因工作设立岗位”的原则,真正对当前组织结构框架予以全面优化,梳理各个部门及职位的工作内容及权限。针对传统模式下的组织结构冗余化问题,则应该适当减少管理层级,从而使职能机构的运转更加顺畅。同时,结合当前工作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实现人员组织结构的动态创新与调整,避免出现僵化问题,以此创建出现代国有企业内部后勤组织管理体系。

4.3 加强对国有企业后勤的人力、物力投入

国有企业应该逐步提高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后勤保障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作用,领导层应该做好组织规划,从战略高度出发构建完善的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后勤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并对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注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使后勤人员能够针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等进行系统化学习,以便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融合应用,从单一化的管理机制中摆脱出来,提升队伍整体工作水平。构建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对后勤人员队伍结构加以优化,尤其是要注重青年人才的引入,为后勤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8]增进老员工和青年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青年员工获得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老员工接收新的管理理念,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的。

4.4 建立后勤部门间有效的沟通机制

完善的沟通机制,可以确保后勤部门之间更加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性质和特点,以便在实践中做好密切配合与协同。增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和建议,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不同层级之间也应该做好沟通交流,关心员工的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便在管理工作中更具人性化。传统沟通渠道具有单一化的问题,无法保障信息的快速传递。为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快现代化沟通机制的构建,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9]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为核心,构建网络沟通平台,借助于新媒体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有助于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5 结论

后勤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应该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增强整体管控效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增添动力。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企业高效有序运行奠定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后勤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重视度不足和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受限。为此,应该通过构建和完善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制度、优化后勤部门的人员组织结构、加强对国企后勤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建立后勤部门间有效的沟通机制等途径,增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及科学性,满足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后勤部门后勤工作后勤
后勤服务
林业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革新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以人为本推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