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运动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7-09邵秀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规范化血压评分

邵秀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紧迫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也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61.3%,70 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73.15%[1,2]。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长期用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也会出现耐药性,且患者一旦停药,血压会大幅升高,对其心脑血管存在潜在损害[3]。研究指出,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患者血管扩张使外周阻力减弱,同时毛细血管供血量会增加,使患者呼吸加快,新陈代谢过程增加,可降低患者血压,同时适度运动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调节内分泌系统,使患者心血管系统处于最佳状态[4]。但每个人健康情况都有一定差异。不同患者身体素质水平不同。在运动训练中,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状况,进行规范化运动干预,从而发挥训练效果,尤其是对高血压人群,应尽可能选取最佳运动形式、时间、频率、强度[5]。因此本次研究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患者实施规范化运动干预,观察分析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二治疗的6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5.00~75.00 岁,平均年龄(69.40±2.09)岁。试验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5.90~74.20 岁,平均年龄(69.80±2.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65 岁;无严重的心脏病,及脑、肾等恶性肿瘤疾病;活动能力好,能完成临床试验,服药>6 个月且病情稳定的患者;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运动少;患者中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正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既往或现患精神障碍患者,拒绝配合本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存在重要器官疾病患者,存在骨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流动性人口患者。存在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缺乏临床资料患者;存在严重肝脏等脏器疾病的患者,哺乳期妇女;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和不稳定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进行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适当运动。试验组采用规范化运动干预,具体动作如下:①双腿下蹲运动:患者全身放松,保持笔直,同时保证患者两腿之间距离比肩稍宽一些,双脚成外八字站立。下蹲时,患者臀部向后用力,膝盖弯曲,同时上身挺直,下蹲幅度应保证大腿膝盖以上部位和地面平行,并保持几秒钟,锻炼腿部肌力。患者动作完成站立时,脚底应有向下挤压地面的感觉。练习时应把握好动作速度。最好在8 s 内完成这个动作。②上肢哑铃练习;哑铃侧举是常见的练习。患者训练时双脚稍微分开,挺直背部,双手自然下垂,双手拿着一双哑铃,将一手哑铃举到与肩同高的位置,然后肘部微微弯曲。③站立弯腰:患者吸气时举起双手呈竖直状态,呼气时髋关节向前屈曲,保持膝盖伸直,将手掌放在脚的前面。如果患者进行困难,就把手搭在另一侧手肘上。脚后跟贴地,坐骨尽量指向天顶,略收拢大腿上端的肌肉,之后每次吸气时上身要微微抬起和伸展;每次呼气时向前弯曲和伸展,使身体在呼吸时感觉不到摆动。从两个肩胛骨之间开始,从颈部延伸至头部。两组疗程均为15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情绪指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高血压症状消失,血压稳定;有效:患者高血压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经常存在高血压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后1、3 个月比较患者的血压水平,每天分别测量6 次,分别于清晨、睡觉前、中午、三餐饭后1 h 测量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后加权取平均值。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根据我国国情编制,适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评价。该量表由39 个项目组成,包括用药管理6 项、病情监测9 项、饮食管理12 项、运动管理7 项和情绪管理5 项,5 个维度。每个项目分别为从不0 分、很少1 分、有时2 分、经常3 分和总是4 分,评分范围为0~156 分,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高。患者情绪指标包括焦虑及抑郁情绪,分别采用SAS 和SDS 进行评定,评分分界值为53 分,评分越高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1、3 个月,试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试验组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情绪指标比较 治疗后1、3 个月,试验组SAS 与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情绪指标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增多,非药物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及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对患者采取规范化运动。患者在规范化运动干预过程中,训练过程中运动形式应保证娱乐性强,并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无不良事件发生,同时保证训练取得高质量效果,这样才能鼓励患者继续运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6]。本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运动干预对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有重要作用,可能是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力急剧增加和动脉血压升高[7,8]。而规范化运动干预能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动态调节的反映在血压的变异性上,故其可抑制体内血压波动,改善心脏交感神经和抑制血管过度收缩,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同时中低强度负荷运动,能提高患者血浆红细胞对一氧化氮生化活性,由于一氧化氮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小板粘附的作用,其可以抵抗血栓形成[9]。在本研究初期,通过低强度负荷适应性训练,可以增加患者心脏泵血量和骨骼肌血流量,激活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内一氧化氮产生,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此外规范化运动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炎症反应,减缓血管损伤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从而降低血压。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个月,试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个月,试验组SAS 与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容易被患者接受,今后,将进行多地区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探讨规范化运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规范化血压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地方立法调研规范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