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7-09卢宇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肝肾炎性痛风

卢宇彬

急性痛风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该病极易给患者生活的质量造成影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首选口服药物,如苯溴马隆、别嘌醇、秋水仙碱、非布司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药物治疗[1]。此疗法虽具一定疗效,但大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有剥脱性皮炎、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停用后常易复发,而且有些药物售价较高,对患者的经济也造成较大压力[2]。根据中医学理论,痛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疏风散寒、清热利湿、泄浊定痛等治法[3]。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该疾病能否提高治疗效果,特做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1 日~2021 年6 月30 日本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痛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26~64 岁,平均年龄(49.03±6.00)岁;痛风病程3 个月~11 年,平均病程(5.03±2.54)年。研究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26~64 岁,平均年龄(49.15±6.02)岁;痛风病程3 个月~11 年,平均病程(5.11±2.5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4]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痛风病寒湿痹阻证的辨证标准:关节紧痛不移,遇寒加剧,得热则减,舌淡苔白微腻,脉弦紧。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疾病上述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 岁;③近2 周未出现痛风发作,且发作时间均在3 d 内,能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完成治疗及做相关检查;④对本研究内相关内容知情同意,且该研究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3 排除标准[5]①近1 个月出现影响炎性因子水平的疾病,如感染、创伤、肝炎、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继发急性关节炎;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障碍者;③晚期痛风性关节炎,出现严重肾脏结石、关节变形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对研究用药过敏者;⑥精神类疾病患者或拒绝签署临床治疗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①非药物治疗:予以充分休息、足量饮水、保持尿量>2 L/d、禁止饮酒、多食碱性食物与避免受湿、受冷、过度劳累及高嘌呤饮食;②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碳酸氢钠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60)1.0 g/次,t.i.d.;秋水仙碱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842),0.5 mg/次,口服,t.i.d.;美洛昔康片(江苏云阳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46),7.5 mg/次,q.d.,急性期后予别嘌呤醇缓释片,0.25 g/次,口服,q.d.。

研究组增加中药外敷治疗,取中药(大黄、黄柏、栀子、薄荷、冰片、乳香、没药、牛膝、半夏按等量配比)磨研成粉,加入适量硫酸镁溶液(加强皮肤渗透)调成糊状,根据关节肿痛部位及范围估算药膏用量,涂抹于纱布上,厚度约2~3 mm,敷于患处并固定,贴敷4~6 h/次,1 次/d,治疗7 d 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包括TNF-α、IL-8、IL-6、CRP。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包括Cr、BUN、AST、ALT。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相关指标,包括24 h 尿蛋白定量、UA、ESR。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6]。痊愈:相关症状消失,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正常;显效:关节肿痛消失,且局部无明显异常,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相关炎性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效:关节肿痛等症状得到改善,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相关炎性指标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无效: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未得到改善,且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且相关主要检测指标也未出现降低。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对比 治疗前,两组TNF-α、IL-8、IL-6、CR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8、IL-6、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Cr、BUN、AST、ALT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BUN、AST、AL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24 h 尿蛋白定量、UA、ESR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 尿蛋白定量、UA、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相关指标对比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相关指标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痛风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诱发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尿酸排泄降低以及嘌呤代谢紊乱所诱发的高尿酸血症有较大关联[7]。而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会造成CRP、ESR、IL-8、IL-6、IL-1β 以及TNF-α 等相关炎性因子含量增加,导致炎性反应出现[8]。以关节功能障碍、反复发作性关节痛、热、肿、红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造成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并多与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合并发作[9]。该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痹证”范围,由内外两种因素诱发[10,11]。外感热、湿、寒、风,内为正气亏虚。以痰湿浊毒造成的血脉受阻为主要病机,患者多筋骨失养、流注关节、气血不畅、络脉不通。现为探究中西医结合在该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8、IL-6、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BUN、AST、AL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 尿蛋白定量、UA、ES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该疾病效果显著。究其原因,中药外敷法治疗该疾病,属内证外治,由表入里,疏通经,调理血气,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痛风患者对西药的依赖[12]。本研究中所选用的药方中兼顾湿、瘀、痰、热、虚等。大黄、黄柏清热祛湿,栀子、冰片清热泻火解毒,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乳香、没药行气祛瘀止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薄荷祛风清热行气[13]。有现代药理学支持[14]:大黄具有显著的对炎症抑制的作用;黄柏中的生物碱类能够对炎性因子有效抑制,并有提高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乳香、没药能够使血浆凝血时间延长,对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微循环提高的效果;薄荷中的主要成分中,黄酮类、蒽醌类、有机酸类以及薄荷油等均能够止痛抗炎,对透皮吸收有较强的促进效果;冰片具有镇静抗炎止痛的作用,并有一定的防腐效果;牛膝不仅具有抗炎镇痛的效果,还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增强作用。该药方副作用少[15]。均为常见药物,即可内服,也可外敷,经过祖国医学千百年验证,其不良反应少,对皮肤、肝肾等功能暂时未发现明显损害。且廉价、易得。本课题研的中药均为常见药物,来源广泛,经济便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临床疗效明确,对患者的炎性程度、肝肾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均能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肾炎性痛风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精神压力大可诱发痛风
两腿一分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