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下病灶注射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2022-07-09杨小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消化性胃镜溃疡

杨小毅

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UGB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复发率较高。虽然该疾病整体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但如果失血过多会导致患者休克[1]。该病症的发病因素较多,如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压力较大或者睡眠不规律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UGB[2]。研究显示[3],胃酸以及胃蛋白酶不仅会对食物产生消化作用,并且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还会对患者十二指肠壁及胃壁产生腐蚀现象,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黏膜损伤的情况,进而引发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发现[4],该病具有循环性和季节性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以反酸、恶心、呕吐为主,一旦出现急性UGB 症状,会引发呕血或者血液循环障碍,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由于失血过多出现休克情况。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胃镜下给药方式进行治疗。本文对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UGB 患者采用胃镜下注射治疗,分想其治疗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 本院收治的46 例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UGB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3 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11︰12,年龄14~56 岁,平均年龄(35.23±7.65)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患者比例9︰14;年龄15~56 岁,平均年龄(36.68±7.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UGB;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可接受后续的随访调查。排除标准:患者入院时存在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基本资料不满足本次实验要求;患者由于主观因素可能无法进行后续的实验调查或随访。

1.3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禁饮2 h、禁食8 h,对其建立静脉通路后给予营养液支持。具体营养液配置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病灶喷洒药物治疗,选择去配置好的甲肾上腺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配置生理盐水比例为1︰10000)直接在胃镜引导下对病灶部位进行喷洒,注意出血状况,喷洒剂量≤20 ml。实验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病灶注射药物治疗,采用钛夹夹住暴露在外的大血管进行止血,选择配置好的肾上腺素溶液在胃镜引导下进行多点病灶注射,注射部位选择在病灶位置周围3 mm 左右,注射剂量≤2 ml/次,总注射剂量≤10 m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若患者在此阶段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腹胀腹痛。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出血情况消失;好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溃疡面积减小>50%,黏膜充血得到有效控制;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出血情况均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其中发生恶心呕吐1 例,腹胀腹痛1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8%,其中发生恶心呕吐2 例、四肢乏力4 例、腹胀腹痛2 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具有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等发病特点[5]。目前,消化性溃疡年发病率高达0.1%[6]。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反胃等现象。由于患者前期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和临床忽视,随着疾病进展,病情会快速发展。研究显示[7],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患者胃蛋白酶和胃酸对消化道黏膜产生腐蚀,进而引发黏膜破损以及组织坏死,当患者消化道血管损伤后引发出血症状。消化性溃疡引发的上消化系统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黑便和呕血的情况[8],严重时还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心率加快以及眩晕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9]。传统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胃镜技术的应用得到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且胃镜引导下采用配置好的肾上腺素溶液对患者病灶进行喷洒与注射时能够根据出血状况科学调节药物使用剂量。研究显示[10],在内镜下进行局部病灶的药物喷洒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但药物喷洒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影响患者个体状况[11],故而选择一种更加精准的用药方式,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胃镜下病灶喷洒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胃镜下病灶注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评实,胃镜下进行药物注射能够保障药物直达病灶[12],提高药物浓度,进而更好发挥药物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低于对照组的3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药物喷洒时不能对喷洒范围进行精准控制,因此会影响患者周围组织并引发不良反应发生,注射治疗时能够对注射点位进行精准控制,大大提高了用药针对性,并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胃镜下病灶注射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UGB 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体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化性胃镜溃疡
96例Majorlin溃疡和113例非Majorlin溃疡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
都是“溃疡”惹的祸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