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7-09谢常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内径持续时间左心室

谢常林

阵发性心房颤动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也较高,一般多是因为心肌肥厚所致[1]。患者一旦发生心房颤动,想要彻底治愈是非常困难的,既往临床诸多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均欠佳,根治依然十分棘手。药物是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法,而传统药物又存在诸多缺点,如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高等,所以,临床医师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可有效预防复发、治疗相对安全的药物。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能够显著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可一定程度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能够逆转肥厚的心肌[2]。因此,本次研究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 本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41~74 岁,平均年龄(57.6±11.7)岁;平均舒张压(97.3±6.5)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收缩压(165.7±10.5)mm Hg;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合并2 型糖尿病16 例,高脂血症25 例。研究组年龄40~75 岁,平均年龄(57.8±11.5)岁;平均舒张压(97.6±6.9)mm Hg,平均收缩压(168.8±11.7)mm Hg;其中男24 例,女16 例;合并2 型糖尿病18 例,高脂血症2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用法与剂量:治疗第1~7 天,3 次/d,200 mg/次口服;第8~14 天,2 次/d,200 mg/次口服;自第15 天开始,1 次/d,200 mg/次口服。连续治疗1 年。研究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替米沙坦用法与剂量:1 次/d,80 mg/次口服;胺碘酮用法与剂量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 年。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出现血压控制不良,则服用氨氯地平片治疗,5 mg/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6 个月及1 年时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3]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对比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对比 ()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3 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 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mm)

2.4 两组复发率对比 6 个月及1 年时,研究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胺碘酮能够阻断钙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延长房室结、心房、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减轻心肌细胞钙离子负荷,减慢心房传导,改善心房颤动症状[4]。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而由于胺碘酮的维持作用较弱,对于窦性心律治疗时无法得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5]。替米沙坦能够减轻纤维组织凋亡,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抑制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使血管和心脏肥大下降,能够特异性结合AngⅡ受体,其特点具有起效快、选择性高等[6]。替米沙坦作为AngⅡ受体拮抗剂,有着较高的AngⅠ受体亲和力,对内源性AngⅡ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可降低左房压力、肺静脉压力及心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减少心房肌细胞钠内流,从而有效缩小左心房容积,改善钙超载现象[7,8]。当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产生协同作用,发挥两种药物各自优势,进一步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次数,缩短持续时间,最终达到治疗目的[9]。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使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个月及1 年时,研究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进一步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有效延缓左心房内径扩大,减少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更为确切[10]。

综上所述,将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用于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率有极大降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心功能也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内径持续时间左心室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心脏也需“减肥”
心脏也需“减肥”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
“o”型密封圈内径胀大对线径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