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2022-07-09李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腋窝淋巴偏心

李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致死率有上升趋势[1],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显示[2],随着病程进展,该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应及时发现病灶,并将其切除,提升治疗效率,降低复发风险。目前乳腺癌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相对于传统触诊方式,优势明显,能获取到病灶位置的相关信息,且图像清晰准确,降低诊断难度。本次研究分析了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7~73 岁,平均年龄(49.6±5.8)岁。纳入标准:所选患者触诊发现乳腺肿块,存在乳头溢液等表现;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损伤;无沟通能力;精神异常。

1.2 方法 对患者腋窝淋巴结的位置、大小、硬度等先进行触诊分析,然后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为仰卧位,双手上抬,显露出检查部位,对腋窝、锁骨上下区等进行多切面扫描,观察检查区淋巴结情况,分析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确定血流分布和血管之间的关系,测量淋巴结的大小、淋巴结的纵径等,计算淋巴结内及周边动脉的阻力指数,收集到相关信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及超声影像学特征(血流分布与皮质形态)。淋巴结未转移超声诊断标准:靶环状淋巴结,皮质规整,厚度≤0.3 cm。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标准:皮质有增厚表现,增厚>0.3 cm,发现偏心状淋巴结,局部增厚表现,增厚>0.3 cm,淋巴结为低回声,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对病灶的血流情况进行分析,血流分布包括周边型、散在型、淋巴门型、混合型。周边型:血流信号主要在淋巴结周边分布;散在型:血流信号在淋巴内为点状、条状分散,走形紊乱,粗细不等的点条状血流信号,多分布在淋巴结周围;淋巴门型:淋巴结髓质内有丰富血管,血流信号以淋巴门中心向结内放射状形式分布;混合型:至少存在两项超声表现。皮质形态包括偏心增厚型、向心增厚型、狭窄型。其中偏心增厚型:超声表现低回声时,皮质为不对称增厚,高回声时,淋巴门为偏心分布;向心增厚型:超声表现低回声时,皮质对称增厚,高回声时,淋巴门处于一侧中央;狭窄型:超声表现低回声时,皮质为狭窄的C 型,高回声为淋巴门处于一侧中央。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60 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经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57 例,淋巴结未转移3 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57/60)。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结果分析(n,%,n=60)

2.2 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60 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流分布:周边型为30 例、占比为50.00%(30/60),散在型12 例、占比为20.00%(12/60),淋巴门型8 例、占比为13.33%(8/60),混合型10 例、占比为16.67%(10/60);皮质形态:偏心增厚型36 例、占比为60.00%(36/60),向心增厚型12 例、占比为20.00%(12/60),狭窄型12 例、占比为20.00%(12/60)。见表2。

表2 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n,%,n=60)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存在肿块等轻微表现,与乳腺增生比较相似[3]。随着病程进展治疗难度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显示[4],乳腺癌患者癌细胞转移和扩散风险较高,尤其是腋窝淋巴结位置,出现转移后,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触诊是最常用的方法[5],在检查浅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方法诊断准确度不足,与医师个人能力和经验密切相关。同时,若患者转移淋巴结较小,或受部位、皮肤与淋巴结之间的脂肪层等因素影响,则容易导致诊断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6]。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癌腋窝分期诊断的金标准[7],但是活检检查对患者存在一定创伤性和放射性,且检查花费时间较长,相关操作复杂,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因此患者依赖性不高。

近年来,我国影像学检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在该疾病诊断中发挥出较大优势。CT 诊断虽然图像清晰度较高,但具有一定辐射,且部分基层医院受各种因素限制,普及度不高。目前,超声诊断在腋窝淋巴结辅助诊断中优势明显,不仅对患者伤害小,且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检查中,能清晰发现淋巴结皮质与髓质结构,正常的淋巴结为长椭圆,而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多为圆形或者类圆形,肿瘤细胞局限在淋巴结内部增殖导致,对淋巴结被膜未产生侵害,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淋巴结的类圆形或圆形还会出现变化,淋巴结的纵横比值能反映出相应的变化情况[8]。在淋巴结皮质内部存在淋巴组织和淋巴滤泡数量比较多,低回声为主要表现,在髓质互交叉的髓窦和髓索位置为多界面,是高回声表现。淋巴结被肿瘤细胞不断浸润的过程中,皮髓质比例会出现变化,肿瘤细胞侵害到皮质局部的小梁旁窦和髓窦,影像学表现为局灶性皮质增厚,髓质无变化或者变化不明显,但是随着浸润程度的不断提升,皮质与髓质比例增加,肿瘤细胞对淋巴门处输出淋巴管产生侵害,结内淋巴窦高度扩张、融合,髓质完全消失。

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髓质部、淋巴结门部位发生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构正常,与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可作为判断依据[9]。此外,对良性淋巴结髓质来说,内部血管组织丰富,淋巴结血流形态多为淋巴门型,髓质癌细胞的不断增加,淋巴结髓质内部血管形态会出现变化。超声检查能对血流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可获取乳腺病灶内部的血流信息,然后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出现肿瘤转移。在乳腺癌诊断中,能观察到乳房内部组织的粘连、牵拉等情况导致的肿块边缘或肿块形状的不规则现象,而且通过对肿瘤硬度分析,可进一步对疾病情况进行判断[10]。同时,超声检查能获取到机体内脏器或相关组织的信号,检查范围比较广,对机体内部信息进行收集,具备比较强的分辨率。此外,超声诊断能清晰发现高深位置以及远端病灶侵犯情况,提升诊断准确度,减少误诊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60 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经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57 例,淋巴结未转移3 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57/60)。表明超声诊断准确度比较高。在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中,周边型血流信号最多,皮质形态多为偏心增厚型。表明在血流信号分析中,周边型占比最多,淋巴结血流形态分析可提升诊断准确度,对良性淋巴结髓质患者来说,内部血管丰富,血流形态多为淋巴门型,而在发生转移后,淋巴结髓质内部的血管形态会出现变化,血流形态多为周边型。在皮质形态分析中,偏心增厚型占比最高,对发生转移的患者来说,癌细胞侵入会不断加重,对髓质产生破坏,侵犯皮质部,淋巴结的正常结构无法保持,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价值较高,有明显的影像学征象,通过对淋巴结的皮质类型与血流准确分析,可以让医师更好了解到病灶部位情况,提升治疗的准确度,具有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腋窝淋巴偏心
本期广告索引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浅析小批量偏心件的加工方式及检测方法
师父偏心
腋下广告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巧妙应对老师的“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