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7-09管卫东张晓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尿常规微量蛋白尿

管卫东 张晓梅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其病程也较长,逐渐呈现慢性发现趋势,且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2]。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无明显症状,被发现时往往病情较重,已无特效治疗方式,患者肾功能也无法逆转,最终恶化成为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危害[3,4]。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主要病理指标之一,因此临床大多使用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进而对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其肾功能出现恶化[5,6]。基于此,本文选择34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1 年9 月本院34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4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23~75 岁,平均年龄(51.86±10.86)岁。观察组男18 例,女16 例;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53.67±11.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尿常规定性检验,选择中段尿作为标本,将男性研究对象所排出的中段尿液收集至无菌试管中,完成采集后送至实验室检查;女性研究对象在进行尿液标本采集前需要先使用0.02%呋喃西林对其会阴部进行清洗,之后采取医用棉签将其擦拭干净,使用干燥棉球将阴道口塞住,然后自行进行排尿,将所采集的中段标本放在无菌试管中,采集完成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及白细胞酶阳性检出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30 mg/24 h 判定为阴性,尿微量白蛋白含量>30 mg/24 h 判定为阳性。②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患者蛋白尿检出情况,包括尿蛋白+~++和尿蛋白+++(可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及白细胞酶阳性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以及白细胞酯酶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及白细胞酶阳性检出率对比[n(%)]

2.2 观察组不同年龄患者蛋白尿检出情况对比>60岁患者尿蛋白+++占比显著高于<30岁及30~60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年龄患者蛋白尿检出情况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病因较为复杂[7,8]。如果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将会对患者身体功能造成损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9,10]。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临床检验方式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便于患者确诊后实施合理化治疗方式。目前,尿常规定性检验是临床疾病筛查的重要措施,该检验方式在肾脏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11,12]。对糖尿病患者常规数值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不同指标数据出现异常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以及白细胞酯酶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患病后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对其体内组织各项代谢造成影响,导致患者正常功能状态紊乱,同时也因为患者葡萄糖利用率降低,使得患者尿液中糖分含量升高[15,16]。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60 岁患者尿蛋白+++占比显著高于<30 岁及30~60 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患者年龄越来越大,其肾脏功能也会逐渐减退,同时因为患者体内存在各类基础性疾病,极其容易导致患者疾病情况加重[17,18]。

综上所述,采取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能够有效诊断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有利于尽早发现疾病情况,对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尿常规微量蛋白尿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为何有蛋白尿而无症状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尿里有蛋白,并非都是病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