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2-07-09宗刚孙爱敏应凯王文辉丁晓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理性股骨出血量

宗刚 孙爱敏 应凯 王文辉 丁晓蕾

股骨近端分为股骨颈、股骨粗隆及股骨干,属于骨肿瘤的多发区域,患者在出现骨肿瘤时会降低骨质强度,还会产生病理性骨折,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对于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需要接受复位、固定,进而重建患肢功能[2]。目前可采取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本次研究主要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60 例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17~54 岁,平均年龄(35.56±6.2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5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 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18~56 岁,平均年龄(37.04±6.4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7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 例,股骨粗隆下骨折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髋关节在发病前无明显活动限制、无髋关节退变。排除标准[3]:排除恶性骨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患者应保持仰卧位,接受全身麻醉,将患者患肢足部固定在牵引床进行牵引复位,从髋关节侧方选择切口,沿着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肤朝着远端入路,依据患者病变位置区域确定缺口长度,分离皮肤和组织,将大转子和股骨干部位暴露出来,使用刮匙将患者病变组织彻底刮除。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在大粗隆下方沿着股骨颈方向钻入导针,钻入时应观察前倾角度,借助X 线观察导针位置,测量导针长度并钻入股骨颈主钉,随后在远端钻入3~4 枚螺钉进行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需保持患者健侧肢体外展,将髋关节内收15~20°,进而沿着大转子顶点上方钻入导针,借助X 射线确定导针的插入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将导针置入髓腔内。在近端开口进行扩髓,选择长度适合的主钉,对轴线位置进行调整,沿着主钉近端锁孔钻入导针,将其放置于股骨头颈中下方1/3 处,深度需要保持在股骨头软骨下方0.5~1.0 cm,沿着导针方向进行扩髓,将旋转刀片沿着扩髓通道打入股骨颈内部,锁定刀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STS 评分(术后肢体功能采用MSTS 评分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4])、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181.73±20.61)min、(754.26±94.27)ml、(602.37±45.88)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151.26±15.42)min、(597.23±60.43)ml、(365.29±41.37)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ST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34±4.12) 周、(9.78±2.26) 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17.04±4.05) 周、(13.46±3.0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STS 评分分别为(26.34±2.12)、(25.52±1.6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ST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STS 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1 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发生2 例感染,2 例骨不连,2 例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原发性骨肿瘤中良性骨肿瘤较为多见。患者在出现骨肿瘤后会产生疼痛、按压疼痛等症状,而良性肿瘤大多无痛,这也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判断。良性肿瘤质地较硬,属于无压痛感,与恶性肿瘤差别较大[5,6]。与关节相近的肿瘤会由于疼痛和肿胀影响关节活动情况。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病变虽然症状较为轻微、发展缓慢,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性症状,患者骨质情况会发生病理性骨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目前对于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清除患者骨质病变组织为主,进一步降低病变发展速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内固定恢复理想的骨质强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主要方式分为动力髋螺钉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9,10]。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达到相应效果,但不同方式优缺点不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ST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上述结果的原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属于中心固定方式,符合人体骨力学解剖原理,可以提升骨质支撑重量,更好的支撑股骨头提升骨质强度,有效避免髋内翻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股骨转子下区域病变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需要切开处理肿瘤再将内固定植入,这也增加了术中出血量以及隐性失血量,延长了手术时间[11,12]。手术方式难度较高,手术过程中需要依靠X 线透视保证手术准确吸引,从而提升后续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较少,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负重时间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病理性股骨出血量
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断裂的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疫情防控期间“病理学”教学探讨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