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儿童音乐剧的传播效能研究

2022-07-09夏雄军张雅萌

新闻爱好者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夏雄军 张雅萌

【摘要】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音乐剧,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早已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形式。儿童音乐剧作为其中的重要一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带领儿童走进剧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斷探究中国儿童音乐剧的内在育人机理与传播效能,将给未来儿童音乐剧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一大批充满张力、活力和表达能力的儿童音乐剧不断涌现,对新时代儿童音乐剧文化形态演进以及传播能力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文化传播;文化形态

一、儿童音乐剧的起源与本土化发展

(一)西方儿童音乐剧的初步形成

儿童音乐剧作为音乐剧的衍生剧目,也兼具部分儿童戏剧的特点。其主要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结合了对白、表演、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元素,通过台词、歌曲、音乐、肢体动作等,运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和贴合儿童的经验,以达到陶冶儿童的美学感知、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的目的,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形式。[1]往前追溯,它的出现始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的重要发展期,起初主要是以在宫廷和沙龙开展的一系列音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当时的贵族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但后来随着音乐艺术影响力的不断扩散,音乐艺术的欣赏不再局限于上层,而是向普通民众阶层渗透,也为随后音乐艺术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在16世纪末兴起的西方歌剧艺术,也从佛罗伦萨向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传播,在发展过程中为这项严肃的艺术体裁逐渐加入更多轻松的元素,为歌剧艺术向更活泼的儿童受众创作发展做了铺垫。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大小调体系得到充分发展,旋律成为重要的织体,音乐结构则朝着方整、主题集中发展,整体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也为轻松、活泼的儿童音乐剧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后来的儿童音乐剧经过发展,开始包含进行曲、回旋曲、奏鸣曲、变奏曲等多种形式,这些曲式的融入也极大丰富了儿童音乐剧的文艺内涵和表现形式。这一时期,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以充满童趣、乐观的心态,创作了许多儿童喜爱的旋律。在充满奇幻色彩的音乐和富有想象力故事情节的结合下,儿童音乐剧亦开始有了娱乐和教育的双重身份。

(二)我国儿童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儿童音乐剧早期的别称也叫儿童歌舞剧,是儿童流行音乐文化的一种。在近代,黎锦辉可谓流行音乐的鼻祖,也正是他首次尝试了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其中《小兔乖乖》《摇啊摇》等童谣歌曲流传至今,填补了我国早期儿童音乐文化的空白。春蜂乐会音乐家群体、作家叶圣陶等众多音乐家、儿童剧作家创作了多部优秀的儿童歌舞剧,这些我国早期的儿童音乐剧的本土化创作探索,是近代儿童观发展下早期儿童文化生活的展示。

在没有电视和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年代,我国早期儿童音乐剧创作者从儿童的视角,以贴近民间生活的方式,融合了我国传统音乐、京剧、曲剧等当时社会流行艺术元素,依然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儿童音乐剧一度全国盛行,城乡妇孺皆能哼唱,形成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然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儿童音乐剧主要是歌舞剧和歌舞戏的简单形式。尤其在1937年后,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国文化事业进入停滞期,儿童音乐剧的发展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儿童戏剧《马兰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美学思想,在儿童中口口传诵,一度产生巨大影响力。但由于儿童文化资源的匮乏,我国儿童音乐剧创作数量少,形式相对单一也是当时的客观事实。加之技术的缺乏,其传播和推广主要依靠突出的旋律和传奇的故事情节在人群中口口相授,甚至代际传播,虽传播范围较为广泛,却仅有少部分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直到20世纪80年代,音乐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才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此时国外的音乐剧发展已较为成熟,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更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开始带动这一艺术形式在国内的流传。

二、经济发展和新媒体视域下儿童音乐剧的演进

(一)经济发展促使儿童音乐剧传播影响力增强

儿童音乐剧作为儿童娱乐型文化的一种,也是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亦是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儿童音乐剧的流行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众文化消费的升级和审美趋向的转移。

1.儿童音乐剧的流行是文化艺术产业升级的时代缩影

从传播形式上看,儿童音乐剧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其传播形态亦随着时代的脚步迅速变化。商品经济促进了儿童文化消费的升级,尤其在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二胎”“三胎”人口政策不断放开的大背景下,儿童的娱乐和教育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伴随融媒体等新传播形式的升级,使得原有单一化的艺术样态已无法满足儿童的欣赏需求,打造更加立体、综合性的儿童艺术形式是文化艺术产业在新时代进步发展的必行之路。

2.儿童音乐剧的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深切呼唤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随之增大,文化市场积极地呼唤着具有充实、生动内容的艺术形式。休闲文化成了现代家长以及儿童的迫切需求之一,儿童影视休闲文化也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家长希望能借此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排解生活的愁绪,寻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轻松和愉快。在这样的文化需求牵引下,兼具娱乐和教育双重属性的儿童音乐剧得以蓬勃发展。儿童音乐剧作为通俗艺术,可以在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娱乐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习并且理解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音乐剧纯娱乐消遣的模式,深化了主题思想,是从低级的娱乐消费阶段迈入了更加高级的文化消费阶段的具体显现。

3.儿童音乐剧的流行是我国文化精神的自由释放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繁荣让我国很多音乐编剧信心倍增,这样的性格特点被融入音乐剧的创作中,使得国内很多音乐剧开始展现中华文化和时代特征,追求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内容上的大胆创新流露出朝气蓬勃的精神样态,也在节目表现力上提升了整体的活力与张力,这种强烈的视听冲击感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好感。儿童音乐剧《冰墩墩雪容融之冰雪梦》以冬奥会为契机,帮助儿童在了解冰雪运动的同时,亦起到了传承城市精神的作用。其中歌曲之一《什刹海的老冰汁》在旋律和歌词上都着重表达了对北京城市文化的热爱[2],深受观众欢迎。这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影响下发展的儿童音乐剧不再是纯粹的儿童消遣娱乐,而是有着更高水平的音乐和舞蹈,有着更具内涵的文化主题的新时代文化活动。无论是音乐剧中的音乐节奏、主题变换、舞台舞蹈都充满了孩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种文化精神的自由释放和内在的乐理与内涵,是现在我国儿童音乐剧能够成为众多家长和儿童喜爱并且认可的主要原因。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音乐剧的传播形态

1.多种艺术元素融合承载媒体功能

音乐是一种天然的声音传播媒介,具有载体形式多样、流行性广等突出特点。儿童音乐剧融音乐、文学故事、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也一并承载了媒体功能。其音乐曲式结构短小、旋律活泼,内容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流传度高。结合故事情节,节奏感、律动性十足的舞蹈和高科技的灯光舞美效果,共同构造了一个多元素艺术化的整体。其在推广传播上,集传统的音乐、文本传播和表演传播等诸多优点于一体,形成了综合媒介功能的艺术传播样式。

2.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表达提升传播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APP、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都对儿童音乐剧的表演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儿童音乐剧已不再局限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而是出现了搬上大银幕的儿童音乐剧大电影,以及搭载各种儿童启蒙APP进行传播的儿童音乐剧短视频等。这些儿童音乐剧的崭新形式深入儿童生活,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影响力。一些儿童音乐剧通过精美的动画制作,配以耳熟能详的适龄儿童歌曲,对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快乐启蒙,如贝乐虎儿童启蒙音乐剧等。还有一些则以搭配了音乐的动画形式,针对低龄儿童进行简单的知识启蒙,其流传度在儿童中甚至完全超越了传统动画片。更有文化公司在儿童音乐原创、内容创作和IP等方面提前布局,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平台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进行全国巡演,将线上线下文化互相渗入,同时也力争在原创剧目IP上展开上下游产业链的延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剧目,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许多儿童喜爱的影视作品《小猪佩奇》《奥特曼》等被搬上了舞台,使儿童能够更近距离接触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更加凸显艺术性和教育主题。

3.有效推动传统民族精神对外传播

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流从未像今天这样快速便捷,这也持续推动了世界文化艺术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儿童音乐剧的发展同样带有这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交流中日渐多元。

一方面,随着我国儿童音乐剧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摇滚、流行音乐、爵士舞、传统戏曲等不同的表演形式也开始融入其中,艺术的可塑性、创造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浪潮之中,接受国外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播中国文化,在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更促进了本国文艺与审美发展。世界文艺交融的演变历程也为各国儿童音乐剧文化的双向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百老汇儿童音乐剧《好饿的毛毛虫秀》就是根据风靡全球的同名绘本改编而来,在全球巡演2000多场,并和中国导演合作了中国版,将五彩斑斓的绘本立体化,深受小朋友喜爱,促进了世界儿童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也哺育了儿童音乐剧的发展。现在我国儿童音乐剧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剧团数量和节目数量不断增多,质量和内容丰富程度也不断增强,受到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也让我国一部分剧团具备了全球巡演的能力。我国儿童音乐剧《花木兰》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改编为优秀的剧目进行世界巡演,受到众多国外观众的欢迎。通过舞蹈、音乐、叙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让中国儿童音乐剧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4.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促进感染力提升

儿童音乐剧极大的传播张力还在于其极富渲染力的舞台效果。尤其在新媒体技术实践获得极大成功的基础上,儿童音乐剧以更加激情洋溢的形式,表现与儿童之间的交流,拓展了音乐属性的延伸和传播。如上海高瞻音乐剧团精心打造的音乐剧《鲜花烈火》,自2011年首次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进行演出后大获成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剧中对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结合厚重的历史题材内容,营造出令人身临其境般的时代情缘;音乐剧《狮子王》则取材自经典童话故事,在舞台上将剧情、音乐、舞蹈、美术融为一体,更加突出演绎过程中的亲子交互感受。多元化的舞台表现形式既能多方位、多角度地阐述音乐剧背后的深刻内涵,又能深层次符合观众的观感需求,以精準优质的语言、深度共鸣的歌词、引人入胜的剧情带给观众更加美妙的观看体验。近年来,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戏剧展演到艺术节,从校园创作到市场运作,相当一部分中国式原创儿童音乐剧杀出重围,获得了经济效益与制作口碑的双丰收,在各种演出场所向儿童及家长展示着独属于我国美学文化的魅力。

三、新时代儿童音乐剧的传播效能刍议

(一)儿童音乐剧新形态对儿童审美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对综合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儿童音乐剧作为感性的体验形式,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层次和心理活动特性,能够在心理上形成接纳互动和共鸣,从而实现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创造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传播表达,特有的音乐结构力可以带来更多的心理呼应和认同,其产生的冲击和超凡体验,可以让儿童从更深层次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影响。优秀的儿童音乐剧作品能够让幼儿在观看过程中跟随音乐和剧情的牵引,自发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进而实现儿童语言能力、想象力、共情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依托现代传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构建更多引导儿童实现审美提升的通道,增强其实质感受力,从而引起联想,完成儿童艺术审美思维的建立。家长和孩子一同欣赏音乐剧,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通过引导的形式,与孩子开展更有效的交流。

儿童音乐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音乐和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充满故事性的歌词、充满韵律的音乐和节奏感十足的舞蹈能够丰富儿童的见识,在其认知范围内带去一个有趣并且丰富的世界。优美的旋律会吸引儿童参与到音乐中,无论音乐节奏是紧张还是舒缓,都能够让孩子深度沉浸在音乐剧表演中。这种深度的沉浸往往可以使孩子通过意识、身体和认知的结合来深化并扩大体验,在无声无息中润养孩子的心灵。很多音乐剧都是以经典的成语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基础改编的,能够激发孩童的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了解事物、爱好学习的原生动力。

(二)儿童音乐剧传播符合适龄儿童的精神需求

儿童音乐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环,应符合儿童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具体需求。不同于其他媒体单一、抽象、概念性的表达,儿童音乐剧以其丰富的艺术形式、跌宕起伏的文学故事情节为主线、唯美的舞台背景、多层次的音乐表达迎合儿童受众的情绪,增加了传播效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传播转化为影响幼小心灵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责任信仰等。现代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将儿童的发育分为不同的发展时期,儿童音乐剧的发展在现代理论的加持下,更加符合其受众的文化传播特性,也正逐渐趋于符合其年龄段的发展特点。

“儿童音乐剧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讲述贴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生动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教育意义。”[3]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和心理特点,这也直接导致在成人欣赏视角下的戏剧影视往往不能适应儿童的需要。因而在欣赏儿童音乐剧的体验过程中,这种合理贴合性可对儿童心理产生更加直观、积极的影响作用。在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儿童音乐剧可以用儿童喜爱的歌舞方式,结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兴趣关注点,展开故事叙事。丰富儿童的理解认知和情感体验。寓教于乐,以戏剧浸入式的感染力帮助儿童树立应有的规则秩序感、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力。这些面对未来生活应有的良好品格,应是现代儿童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三)儿童音乐剧文化对儿童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提出重视文学艺术在教育、审美方面的重要社会功能。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4]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艺术情境的塑造以实现对儿童审美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儿童音乐剧在音乐画面及读白音乐等方面都能直观地对观众产生心灵的审美体验。在美育理论中,美的最高价值在于“真”和“善”。许多儿童歌舞剧在剧本主题和音乐情绪的表达方面,主要塑造美的心灵、美的情感以及善良诚实品质观念的培养。一些儿童剧打造温情的艺术场景,帮助儿童感受伟大的亲情和至善的友情,塑造美好的生活哲学理念。

在儿童音乐剧中,对角色的塑造和情绪的表达,直接影响儿童的观感体验,也是涉及儿童情感塑造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乐曲与歌词、舞蹈与剧情、表演与编排等各个环节的精准把握,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剧情角色的深刻解读,实现更具感染力的情绪释放与表达,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式素养培育的有效手段。另外,以“儿童为本位”,即以儿童的感受作为逻辑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更加贴近儿童的角色塑造各种剧情,更能增加儿童的代入感,培养他们在角色的立场上思考和感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对陌生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四、结语

儿童音乐剧是一种针对儿童的大众艺术文化形式,新时期,随着国内外一批优秀儿童音乐剧作品的涌现,儿童音乐剧及其塑造的卡通等系列形象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和追捧。随着儿童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臻进步,儿童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极大提高,其商业价值和教育价值都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在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与新时代儿童教育理论结合下,儿童音乐剧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新型技术的搭载极大地渲染了兒童音乐剧表演的艺术效果,而作为融合音乐、美术、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传播方式的综合体,传播效能也有了极大增强。互联网时代,文化的传播通道进一步拓宽,国际间儿童音乐剧的双向交流也使得儿童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更大发展。在传播效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儿童参与艺术生活的热情,对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符合现代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当今,针对我国国情的儿童音乐剧创作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有待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相关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当前儿童艺术发展规律,并与时代文化相结合,在发展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2卷·师范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5.

[2]“孩子们的梦就是天上的星”,儿童音乐剧《冰墩墩雪容融之冰雪梦》唱响孩子的冰雪梦![EB/OL].http//3g.163.com/dy/article/H0LIO66K0514R9KQ.html.

[3]李欢,王小英,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当代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

[4]钟仕伦,李天道.美育与美育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夏雄军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雅萌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闽东畲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