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2016-12-26余浏洁朱珠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化传播新思路

余浏洁++朱珠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成了热点议题。通过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义,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以及互联网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作用,分别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途径,以期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促进和改良。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文化;文化传播;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029

0引言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医学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成了热门话题,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辩证论治、治未病等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播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当今社会,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只有找到新时期新阶段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相应对策,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义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医药文化,优秀的中医药文化起着引领中医药学发展的作用,故中医药文化传播是中医药事业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创造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对中医药的争论,有些人提出“废医存药”,更有甚者提出“废止中医”。与其说这些偏见产生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中医药文化,不如说是中医药文化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2010年,中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挫,主要原因是在申遗材料中重疗效和技能的介绍,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引领,而文化恰恰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之所在。“文化是人类行为取向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决定于人的价值观念,而且构成了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制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医药从远古发展到现代,无疑受到了我国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周易》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维方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理念,还是儒家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智慧,都对中医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中医药的科学价值观是和谐整体观念,有许多研究中医药普世价值的文献都旨在找到解决当今社会重大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中医药的和谐整体价值借鉴到治理国家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上,既能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又能促进其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

1.3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创造力

中医药文化是在我国独有的文化体系中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医药文化对软实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国家在各领域、各层次的对外活动、行为等来实现的。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将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软实力。

当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理念位列其首,而中医药这个宝库,蕴含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思维、深邃的哲学智慧、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瞻的医学模式,正是提供许多领域创新的不尽源泉,将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无限可能。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也高度重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中都期待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

2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2.1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势不健全

2.1.1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

我国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传播的内容多为科普知识宣传手册、中医养生知识等,形式单调缺乏新意。还有一些是通过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产品、中医药书籍等途径进行传播,这些传播途径专业性较强,受众面窄,很难进行大范围的科普宣传。近年来虽然出现了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但这些媒介传播的中医药相关内容往往夹杂着大量未经科学认证的信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总的来说,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缺乏多元性,未形成合力。

2.1.2中医药文化传播对象偏向中老年群体

目前人们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大多通过观看养生类节目,阅读养生类书籍和使用中医疗法,但在使用中医养生和治疗方面,青年人明显要少于中年人与老年人。原因应为青年人的健康状况尚好,并不十分注重自身保养。而青年群体接触较多的互联网由于传播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这些均导致中医药文化在青年人中难以推广。由此可见,中医药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应通过结合更多先进的传媒载体,加强在青年人群中的宣传。

2.2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不好

2.2.1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不高

当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下,2008年全国公民平均健康素养具备率仅为6.48%,经过不懈努力,到2013年也仅达到9.48%。全国公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更低,具备率仅有2.6%。较低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必然会影响居民习得并应用中医药相关知识与技能,阻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虽然目前中医受到了高度关注,但受大量雷同养生类节目和图书的影响,让国人觉得中医药文化就是养生保健文化,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2.2.2中医药话语体系与现有传播方式难以匹配

随着西方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学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受到“伪科学”的质疑。中医的产生、内涵、核心都建立在对自然的感知基础上,与现代传播环境的内在不可调和的冲突性使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变得困难。再加上中医药学中存在的大量术语,而这些术语一直未找到合适的途径使之符合现代通俗语言体系,这种文化本身的编码与受众对文化的解码间的障碍更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望而却步。

3互联网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作用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2011),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国中医药办,2012)等纲领性文件皆做出指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而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所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互联网这一现代传播手段成为国家战略。

3.1积极影响

3.1.1传播速度快且信息丰富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中医药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介的限制,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中医药的新进展,互联网以其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作为当前时代新兴媒体,推动了全球信息的迅速膨胀。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便捷迅速,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凭借互联网这一载体,民众更容易接触并且获取中医药文化,从而更了解中医药文化。

3.1.2扩大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受众面

在已有调查中显示,通过传统媒体,老年人对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关注度高于年轻人。然而,中医药文化最大的潜在面向群体应为年轻一代。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也必须要发展中医药文化在年轻群体的普及度。

年轻人由于经常接触网络,也对中医药文化有了不少了解。互联网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得年轻群体更大程度上地接触到中医知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受众面变宽变广。互联网将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最大化地汇集中医药文化的浩瀚资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建设宽广的平台。

3.1.3传播形式易于大众理解和接受

我国政府、中医药学术机构和团体、中医药企业通过建设网站,例如中国医药网、中华中医网、凤凰中医、新浪中医等大型网站不仅在国内宣传中医药文化,并且推动了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互联网具有视频、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得形式多样化且生动化。人们通过博客分享养生经验、食疗方法、美容知识,制作科普动画视频,将艰涩难懂的中医药知识通俗化,易于大众理解与接受。

3.2消极影响

一些机构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中医药知识进行中医医疗器具和中医保健品的销售,这些中医药知识通常没有经过专业认证,科学性和真实性都得不到可靠保证。由于互联网涉及的范围太广,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 ,使网站上充斥着大量“道听途说”的中医药知识,一旦这些冒牌的中医药知识侵害了网民的切身利益,正常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为就有可能受到牵连。

4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新思路

虽然中医药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广泛传播,但由于互联网的一些独有特征使得中医药文化传播仍需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新思路。

4.1利用互联网传播中医药文化

4.1.1研制中医药文化产品进行线上销售

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大部分局限于字面上的传播,将文化物化,即将文化与中医药实物结合起来的产品少之又少。像一些用中药制成的首饰,用中药填充的枕头、香囊都可以为它们配上一段中医小故事。通过实物宣扬中医药文化,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而线上销售又可以将中医药文化普及到更远的地方。

4.1.2运用网游等新载体传播中医药文化

当今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接受群体是中老年人,想要扩大中医药文化在青年群体的传播,就要将中医药文化与青年接触率高的事物相结合,而网游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制作富含中医药文化的网络游戏,将中药拟人化,将中医小故事贯穿整个游戏过程,无疑会让青年群体对中医药产生强烈的兴趣,也了解到一些中医知识。其次,线上桌游也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种载体。团队一起完成桌游,在合作与切磋中,更能深刻感受中医药文化。

4.1.3实现中医类传统书籍的电子化

目前使用中医类传统书籍的人群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这些书籍由于是典藏书籍往往不可外借。普通公众接触的中医类书籍要么是其他人对中医名著的解读,要么是中医养生类书籍,这些书籍经过多次加工往往失去了原有的含义,人们也难解中医的真谛。要想高效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有必要实现中医传统书籍的电子化,并在电子书中中增加注释功能,用于解释相关专业术语。传统书籍的电子化不仅能使普通公众接触到中医名著,还有助于加强公众对中医药相关知识的理解。

4.2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中医药文化

4.2.1通过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传播中医药相关信息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WIFI连接的全覆盖,移动互联网正成为新的重要传播方式,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设立账号,将一些中医养身常识、中医药膳烹饪方法、中医药美容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等途径传递给大众,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中医药文化。

4.2.2开发基于中医类网站的移动APP

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中医类网站,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多数人都是在中医类门户网站上浏览中医药相关信息,移动互联网出现后,人们更习惯于在手机上浏览信息。所以中医类网站除了把自己的网站建设得更好之外,还要大力开发移动APP。手机APP的使用比网页更加方便,开发网站对应的APP可以引入更多流量。

4.2.3为中医药产品制作对应二维码

目前大部分中医药产品都是在医院、诊所销售,许多患者对医生开的中药处方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中药产品制作对应的二维码,让人们随时随地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中药产品的相关信息,不仅使患者对医生处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普及中医药相关知识,提高中医药文化素养。

5结语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需要快速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利用互联网来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既有利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构建有利于传承中医药文化基因、彰显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文化生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并参与到中医药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中来,促进我国中医药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德珍,申俊龙,徐爱军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播路径创新[J].医学与社会,2015,(05):55-57.

[2]白长川.中医人文文化特点与中医现代化[J].医学与哲学,1998,(04):41-42.

[3]黄建银.中医药文化与国家软实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27(3).

[4]本报特派记者吴潇湘.中医药“宝库”之名蜚声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15-12-14(01).

[5]闫明飞,赵亚玲.中医认知与推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6):87-90.

[6]王萍,毛群安,陶茂萱等.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04):243-24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9.48%[EB/OL].[2014-12-17]http://www.moh.gov.cn/xcs/s3582/201412/971753f8b9504caba6e081 cb88cf6a58.shtml.A09.

[8]刘宏岩,李磊,杨永刚等.公众中医药认知及需求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2,(02):11-13.

[9]魏一苇,何清湖,陈小平.试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3):98-101.

[10]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07):71-89.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文化传播新思路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